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小班音乐和儿歌整合活动的研究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ngxiangyu 感谢 jingxiangyu 上传 0人参与

      在儿歌教学中教师常常会觉得幼儿基本学会儿歌后,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使幼儿更好得掌握儿歌,使儿歌更有“味”,同时还能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呢?现在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的活动不仅仅是发展幼儿的某一种能力,而是一个活动要指向多方面的目标,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实践中我决定音乐和儿歌整合的形式来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为何我要采用这种形式,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音乐的形式及艺术特点比较多样化,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音乐的形式比较多样,因此在音乐中幼儿的多种能力都会在音乐中得以激发。音乐的鲜明节奏、优美旋律,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再上乐器的使用,可以更加引起幼儿的兴趣。音乐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比较喜欢的形式,因此我选用了音乐和儿歌整合的形式来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二、音乐和儿歌的整合的这种形式更易让幼儿记牢,使幼儿不易遗忘。
单纯的儿歌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幼儿学习后就会对它失去兴趣,一段时间后幼儿就很容易遗忘。在儿歌中加入音乐旋律节奏后可以使儿歌更加形象化、趣味化,更富有生命。幼儿对这种形式比较喜欢,同时幼儿也不易遗忘。我们对本园小班136名幼儿进行测试,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测试,对这两组幼儿进行两种形式的儿歌学习。一种是单纯的儿歌学习,一种是在儿歌中加入旋律的学习,平时教师都不加复习。三个月后,我们再对这些幼儿测试,第一种方式学习的幼儿18%的幼儿能完整讲述儿歌,58%的幼儿不能完整讲述儿歌,14%的幼儿不能讲述儿歌,已全部遗忘。第二种方式学习的幼儿,45%的幼儿能完整讲述儿歌,48%的幼儿不能完整讲述儿歌,7%的幼儿不能讲述儿歌,已全部遗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音乐和儿歌的整合,可以使幼儿增加对儿歌的认识,并且使遗忘率降低。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我是如何来进行音乐和儿歌整合活动的研究。
三、音乐节奏和儿歌的整合,使儿歌有趣。
德国当代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是人类本能性最自然、最直接即兴地流露。而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源泉。因此如果要使音乐和儿歌有效的整合,就必须先培养幼儿的节奏。
1、从日常生活入手加强节奏练习,为幼儿的节奏感奠定基础。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幼儿良好的节奏感必须从日常生活点滴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因此教师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培养。在平时教师就必须有目的地让幼儿感知节奏。如在幼儿散步时,让幼儿听听汽车的嘀嘀声、听听风吹树叶的声音。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将一些幼儿常见的声音录下来,放给幼儿听,让幼儿猜猜“滴滴”是什么声音,“滴答滴答”是什么声音,让幼儿听听自然的有节奏的声音。这样如果在平时的儿歌中,出现这种自然有节奏的声音,那幼儿可以将这些节奏声音加入儿歌之中,加上自然的有节奏的拟声词,可以使儿歌更加有趣了,使儿歌更富有生命,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 、从多种游戏形式入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因此教师千万不要错过这种形式对幼儿节奏的培养。我们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时,应该训练幼儿的听觉习惯,形成良好的听觉习惯。在开始练习时,为了避免枯燥,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可采用一些走跑交替的游戏。比如教师在前面走,幼儿在前面走,教师不时改变速度,这种走跑不同的形式可以使幼儿有乐感,这种快慢不同的走跑形式,就是节奏。幼儿必须全神贯注地听和看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看似是一种游戏,其实是一种节奏练习,幼儿对于这种方式比较喜欢,也很容易接受。幼儿在无意识中,幼儿的节奏感也逐渐形成。教师还可以采用拍手、拍肩、拍头等形式但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拍,教师拍时要求幼儿认真听,等教师拍好后让幼儿和教师拍相同节奏,其中就给了幼儿倾听和节奏的培养,同时在儿歌中加入拍手、拍腿、拍肩等形式的节奏,这样可以使儿歌更有韵味。如果一首儿歌要用几种形式伴奏,教师要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加入一些幼儿能理解的生动形象符号,给幼儿提示。加入几种伴奏形式后可以使儿歌更生动活泼、更自由多变,同时也能发展幼儿的反应能力。
3、从音乐活动中入手,加强幼儿对节奏的认识。
音乐教学中幼儿接触比较多的是2/4、 4/4、3/4拍为主。小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因此教师也要通过形象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三种节拍的特点。如我在让幼儿了解各种节拍时我采用了以各种动物的脚步声,让幼儿听听它们走路时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再加上动物的脚印图等形式让幼儿明白它们的特点。如2/4拍是╳   ╳ │╳  ╳|的节奏型第一拍比较重,而第二拍相对比较轻。教师还要让幼儿了解2/4拍、3/4拍、4/4拍的特点,及其它们之间的区别。了解各种节奏的特点还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进行。通过歌曲、韵律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几种节奏的特点。节奏加入儿歌时教师一定要加入形象的节奏符号,让幼儿能够更形象地将节奏配入儿歌中。让幼儿了解节奏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在节奏谱上加上记号;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教师可以自编故事、儿歌等形式使幼儿更好的掌握。为了使一首儿歌更活泼,教师可以采用几种节奏,不过教师还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4、从乐器加入入手,巩固幼儿的节奏感。
幼儿活泼好动,手脚闲不住,结合这种特点,教师可以将幼儿所学的节奏用乐器表现出来。如果儿歌中加以乐器伴奏,教师还要让幼儿了解乐器的特点。如碰铃、三角铁清脆、柔和,带有延长音;圆舞板木鱼则是结实明亮、清脆而短促的乐器。在儿歌和节奏整合的前期教师应根据儿歌的特点出示表示乐器的符号,让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来选择乐器。一段时间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让幼儿自主的选择,有了前面的铺垫,后面幼儿在选择时就会根据乐器的特点来选择,就不会出现乱选现象。
总的来说,在节奏和儿歌的整合中一定要注意千万不可急促,要一步步来。幼儿了解了各种节奏后,幼儿才有基础,才能在后面的教学中得心应手。将节奏加入儿歌中不是一个简单的形成,而是经过多个活动才能实现。小班幼儿的理解力、认知等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儿歌和节奏的整合中教师千万不可忽视符号的提示。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幼儿所学的时间也不同,因此教师还应该根据幼儿的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
四、音乐旋律和儿歌的整合,使儿歌唱起来。
优美的音乐旋律能给人美的享受。儿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节奏,如果儿歌再加上节奏后,就会使儿歌更具生命力。在儿歌和音乐旋律整合的初级阶段,教师选择的旋律最好选用简单的、幼儿非常熟悉的歌曲旋律。如《大苹果》、《我上幼儿园》、《小手爬》等歌曲。教师根据歌词的特点就可以配上相应的儿歌。如果教师想让儿歌更具变化,教师可在选择儿歌题材时选用现成的儿歌加旋律的磁带或碟片,先让幼儿学习儿歌,最后让幼儿跟着磁带或碟片将儿歌配上旋律。现有的题材往往旋律比较活泼多样化,非常受幼儿的喜欢。儿歌和音乐旋律整合后,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很有成功感。
总之在音乐和儿歌的整合中,教师还应该给幼儿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幼儿自主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探索,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一些适合幼儿,更利于幼儿发展各种能力的活动。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素养,达到知识技能、素质培养兴趣相统一,促进幼儿更全面和谐的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数学教案:我喜欢的动物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