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笔记:测量
午后散步,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园侧的小树林里,一起玩“亲亲树宝宝”的小游戏。孩子们分散在树林之中,一会儿抱抱这棵小树,一会儿抱抱那棵小树,不时捧起我们挂在每棵树上的树娃娃标签和树娃娃说说悄悄话。突然,黄龙飞小朋友喊了起来:“老师,这是不是树妈妈呀?我抱都抱不过来,那边的小树我一下子就能抱住它!”罗江鹏跑过来说:“我们两个人一起抱抱它!”两个人手拉手围住了大树,兴奋地说:“这棵树好粗啊!”罗江鹏还提议说:“我们在树林里找找看,哪些树粗,哪些树细。”很快,好多小朋友都被吸引过来参加了他们的活动,开始用手臂测量每棵树的粗细,也有的用手掌来测量,幼儿自发地交流着如何测量树的粗细。不一会儿,几个孩子为了各自不同的测量结果争论 ,纷纷找我做裁判,要求我判断谁测量得对。很显然,孩子在测量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探索着用手臂、手掌等试着去解决测量的问题,他们还不知道正确的测量应该统一测量单位,同时测量也是一个位移和替换的过程,即作为一个测量单位其两个端点必须是相接的。这真是一个引导孩子们学习测量的好机会!
“我们回班级好好讨论一下,找一些工具来帮忙,帮我们更准确地测量这些树的粗细,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好吗?”
孩子们欢呼起来,很快就自由结伴成小组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如软尺、绳子、布条、小纸条等等。和孩子们一起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带着测量工具和记录纸又一次来到了小树林。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测量任务,我先带孩子们一起在树林边的草地上玩了一个跳远的游戏,让孩子们从中自然地习得正确用脚步测量跳远距离的技能,同时借助我的引导和暗示促进孩子的迁移,使孩子们理解正确的测量应该让测量单位的两个端点相连接。这可以为孩子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解决测量问题提供有益的认知背景,推动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当前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游戏之后,他们开始认真地测量起来。他们细心地测量每棵树的粗细,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测量树的高度,测量树叶的大小……后来,孩子们的测量逐渐扩展到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如桌椅、玩具柜,自然角内一些植物的变化等等,测量的工具也有新的变化,我们一起尝试自己制作一些“活动”的尺子,并逐渐从使用代用品转换成一些正规的量具、量尺。
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数学世界,他们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基于他们对经验的操作、交流、社会情境,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共同建构。如孩子在玩“娃娃家”游戏中用玩具小刀切蛋糕,此时,他正在学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份,这正是分数的基础。“幼儿园数学教育应充分重视儿童的感性体验和操作活动,充分重视儿童的主动探索和自我建构”,这已是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事实上,生活情景中的各种现象和事件对孩子数概念的形成起着积极的刺激作用,使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香蕉的大小,牛奶的多少,知道石块比木块重,知道跑步比走路快,知道哥哥长得比妹妹高,也知道水桶比杯子装的水多……即使没有人在有意识地教孩子,孩子自己却在日常生活的探索中获得了长度、速度、面积等模糊的用以建立数学体系的原理。在一次又一次平常的生活经历中,孩子学会很多数的概念,虽然还不能掌握这些概念的真正内涵,但这初步的接触已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了最初的痕迹,等待以后的整理与提取。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孩子们在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使我对《纲要》中的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生硬的教学远比不上孩子自己在生活和游戏中的探索感知来得有效。我们应该在孩子的生活中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可操作变化的数学材料,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有关数学知识,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把数学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一要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做到教学设计生活化、操作练习生活化、数学教育生活化。二要让“幼儿生活数学化”,做到一日活动数学化、家庭生活数学化。这样,一方面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数学教学,使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另一方面,让孩子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最大限度地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时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证明,儿童相当多的数学学习是发生在非正式的学习情境中的,把数学抛锚在一个真实的背景中,提供儿童关于日常问题的故事,将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蕴涵在故事之中,这有助于儿童建构丰富的数学环境,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习得。
手工材料
关键词:测量
- 大班科学活动:铺垫子(测量活动) 2011/05/23
- 幼儿园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一) 2011/03/14
- 幼儿园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二) 2011/03/14
- 大班数学活动:长度测量 2011/05/25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2010/10/1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