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题活动与故事表演互动模式的探索
在主题活动中,主题教育的内容可以与故事紧密结合,许多活动的导入、过程、结束、延伸等不同阶段都可以运用故事这一载体,但是教师热衷于新教材,新方法,常常以信息交流,谈话活动,外出参观等为主要教学形式,将这些故事的进一步运用表演的形式深入、外延作用削弱了,容易被教师所忽视,没有及时去关注和思考。许多研究表明,故事表演能促进幼儿的想象力、记忆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但是这种故事表演通常以表演为目的,因此教师们经常把故事表演和主题活动割裂开来,认为主题活动是二期课改下的学习活动,而故事表演是一种比较传统、正规的表演活动,两者不能融合。那么是不是可以打破故事表演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真正有意义和有效地开展,使幼儿既能通过主题活动满足所有孩子尽兴地表演,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又能为主题活动提供多元活动形式,我尝试开展了故事表演和主题活动互动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故事表演与主题背景中的故事表演的比较
项目
类别 活动教时 幼儿参与人数
故事表演 比较固定 比较集中,有局限性
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故事表演动态, 不固定 人人参与,无局限性
分析:一般的故事表演都要经过几个阶段,如欣赏故事——分析角色——学说对话——故事表演,而主题背景中的故事表演故事表演是动态的,它可以只有两个环节,如听赏故事——故事表演,省略的可以放入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去,略了反复的比较枯燥的练习对话。故事表演中参与的孩子都是表达表现比较好的,参与面不广,而主题背景下的故事表演立足于孩子的经验,来源于孩子,来源于生活,人人可以参与,都具有表演的可能。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故事表演,它可以来自语言丰富、优美的文艺作品,也可以来自生活中的素材;不仅表演给别人看,又能满足自身心理、生理的需要;既可由经验引发表演,也可由表演导出主题,是一种多元表达表现的艺术形式。
二、主题活动与故事表演的互动模式
——涵盖式活动模式: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开展主题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再进行表演的活动模式。即表演的过程就是一个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
——整合式活动模式:融合主题,由已有经验产生故事表演的需要,而后在表演的过程中再获得经验,积累经验。
三、在主题活动与故事表演互动模式中的变化
1、从被动到主动的故事表演
研究前,班里的孩子对表演是被动的、是勉强的,表演一个故事,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很多的精力,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班中的小姑娘扭捏、慢性子,男孩子则不喜欢。通过主题活动与故事表演互动的实践研究,孩子们对表演的兴趣日益浓厚,每天都会问一问:“今天表演吗?”每天都会演一演:“我是***。”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最喜欢的就是做小演员,让爸爸妈妈做观众看表演,而且还会把故事中的角色分配给爸爸妈妈呢!在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2、从单一到多种的变换角色
中班孩子自我意识强,喜欢扮演自己喜欢的一个角色。对于自己不喜欢或没有表演经验的角色就不愿意去尝试。在实践后,我发现通过主题活动与故事表演的互动,孩子能够在主题活动中获得丰富足够的经验,对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已经了解熟悉,甚至很一些角色、对话、情节就是来自于主题活动的,因此他们对这些角色都具有了“感情”,也就很自然地乐意去尝试每一种角色,不满足于一个角色的扮演,希望能扮演多种角色。
3、从表演到经验的整合运用
通过故事表演与主题活动互动,注重把幼儿已有的零星经验整合运用,形成新的经验,孩子们的发展是整合的,孩子们的表演是积极的,孩子们的学习是快乐的。我感到这是一种表演到经验,从经验到表演的整合。
四、主题活动与故事表演互动模式带来的思考
主题活动与故事表演的互动模式,促进了幼儿的多元表达表现,挖掘了故事表演更广泛的艺术价值,开拓了主题活动多元的活动形式,为我多途径地开展主题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启示。
1、在开展主题活动和故事表演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过于精致。教师在预设时,不仅要考虑到目标,更要着重于孩子的兴趣与经验,掌握不住火候,就难以突显两者互动融合的优势。
2、主题活动与故事表演的互动是自然的,不是刻意为了某个主题活动去寻找故事表演,也不是为了某个故事表演来硬套主题活动,也就是说不流于一种形式。两种活动模式可灵活运用,因材施教,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种挑战,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加入这方面的探索。
3、对于故事表演和主题活动对孩子发展的评价是不是可以更清晰化、规范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
手工材料
关键词:主题
- 让主题墙饰与幼儿“对话” 2013/04/21
- 幼儿园春天主题墙设计 2013/03/05
- 本土特色主题墙饰欣赏 2013/02/27
- 表演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2013/02/26
- 探索有效的艺术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 2013/02/1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