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幽默感初探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infen 感谢 binfen 上传 0人参与

     幽默感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一种心理反应。尽管受到认知经验的限制,但不能否认,幼儿具备一定的幽默感。有资料显示,婴儿出生后第一个月的后半月到第三个月末这段时间中,除了愉快和不愉快的表现以外,还有欲求、喜悦、厌恶、忿急、烦闷和惊骇6种反应相继产生。引起这些早期情绪反应的动因,最初是与饥与饱等生理需要和本能密切联系的,带着无条件反射的性质;3岁后逐渐地出现许多与动型、个体意识密切联系的情绪,可以达20种左右,其中道德感、审美感等高级情感有所发展,幽默感也应包括在内。
幼儿的幽默感与其认知经验、发育水平、心理特征都有密切联系,是一种不能等同于喜悦和爱的情感。首先,它具有形象性。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通常对形象化的事物更感兴趣,更能引发出幽默感。其次,幼儿的幽默感具有重复性。成人对“抖落的包袱”突然发笑,第二次体验后的幽默感就会减弱,只会对一些特定的幽默反复品味。幼儿则对一些极简单的笑料重复作出反应。如2岁的天皓念儿歌“小猕猴,爬树梢……哇的一声吓哭了”时,每念到“哇的一声吓哭了”他就会乐不可支,这种反应保持了几个月。又如幼儿园小朋友听故事《猪八戒吃西瓜》时,对于猪八戒每一次摔跤幼儿都会发笑,而每听一次这个故事都会有大致相似的反应。在表达方式上,成人的幽默感表现为发笑、意味深的表情和思索回味,而幼儿则简单地表现为发笑、模仿甚至手舞足蹈。
需要指出的是,“童稚趣语”对于成人是常见的幽默素材,而对于制造幽默的幼儿却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一般不会生发幽默感。只有当自己生活经验不再制造这种幽默时,才会对此产生幽默感。如某女作家的女儿要求亲妈妈的脸,妈妈不允,女儿拉起妈妈的手亲了一下,无奈地说:“先在妈妈手背上打下草稿吧。”妈妈笑了,可孩子觉得没什么。孩子蒙上自己的眼睛就以为别人看不到他,这也只是旁观者的笑料。
1、级别较低的认知行为。比幼儿认知经验更少的是比自己年少的幼儿、自己的“小时候”和小动物。幼儿对猴子嗑瓜子、爬杆、挠痒痒……对小宝宝大小便、吃奶等日常琐事很感兴趣。
对于自己的过去,则会引发一种自嘲式的幽默感。尤其到了6~7岁,会要求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听完后不仅会笑,还会自我评价“我还挺聪明的”、“真有意思”。
幼儿盼望长大,但同时又很关注自己小时候,愿意了解过去的事情。由过去的幼稚而引发的幽默感,伴随着“我长大了,不再那么傻、那么弱”的欣慰感,从而对自己的现在予以认可。同理,笨拙的动作会引他发笑,如摔跤的画面和描述、逃跑的狼狈情形等。
2、对常规的破坏。幼儿对于某种常规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这种常规如被违背,就会使幼儿感到可笑、有趣。物体形状发生变化,如动画片《汤姆和杰瑞》中猫和老鼠被砸后,身体发生平面和立体的转换,他们感到有趣可笑。
一些类别的东西中出现另一类别的东西:也可引发幼儿幽默感。有一次在我身边围坐了4个女孩和5个男孩,我对他们说:“你们数数,这里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一名幼儿说:“5个男孩5个女孩。”我说:“再数数看。他指着我,做出可笑的表情说:“老师你不是女孩子吗?”他在笑老师连自己是女性也不知道,而其他的孩子也笑了,笑他居然把老师这个大人也归在孩子之中。
顺序的变化也易引发幼儿的幽默感,如2岁的幼儿对把手套套在脚上这样的排列顺序觉得有趣、好笑。事实上他自己也是不久前才认识这一顺序的。
3、强烈的对比,如粗哑的声音和尖细的声音相继出现,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着装差异,古代和现代的反差等。维吾尔族小姑娘小辫数量和岁数相同这一习俗就会使其他民族的幼儿觉得有趣,好玩。
4、期望的实现与落实也会使幼儿产生幽默感。如听童话故事《桌子、驴子和棍子》,山羊第一次撒谎使老父亲赶跑了大儿子,讲到二儿子放羊回家,幼儿就会对情节产生期待,讲到三儿子放羊回家后,幼儿对于期待中出现的三儿子被赶出家的结果觉得有趣。情节出乎意料的转折使期待落空,幼儿也会发笑。如一个人精神饱满愉快地走着,幼儿期待他会顺利到达目的地,可他突然被东西绊倒或滑倒。此时,幼儿也会感到有趣、好玩。
5、模仿能引发出幽默感。动作模仿老爷爷躬腰拄拐杖咳嗽的样子,模仿熊的笨拙、猴子的滑稽动作等;声音的模仿如运用象声词“唏哩哗啦”、“咕咚”等。
幼儿也会觉得这样的模仿很有趣。另外奇怪或夸张的表情也可能成为幼儿幽默感产生的诱因。孩子爱看别人扮鬼脸,喜爱孙悟空、包公等脸谱,“变脸”这样的节目使他们欢笑,模仿也就是自然的了。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保护牙齿要从幼儿萌牙开始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