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记录
近段时间。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毛线贴画”的材料,今天,我重点观察和指导了美工区的孩子。在观察他们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现象值得我深思,也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现象一:点、线、面的选择运用。在开始“毛线贴画”前,我们就对孩子提出了制作要求:物体轮廓用毛线勾画,轮廓里面用毛线碎末填满。老师在展示板上示范做了一个让幼儿参照。应该说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也能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又发展了小肌肉动作。但是今天有几个孩子却没有这样做。孙梦洁做的“热带鱼”都是用的线状材料;郭瑜的“一盆水果”更有意思,她在水果盆上用的是线状材料,而在水果里填的是毛线碎末,也别有一番风味,我没有去制止他们,相反,在我心里却象豁然开朗一样。干吗非要碎末填满呢?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设计,让他们充分运用到点、线、面的技法来丰富画面,这样又可开拓孩子的思路,何乐而不为呢?我想,在区域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中,我就要和孩子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让孩子来交流一下如何更好地运用点、线、面的技法。
现象二:能力差异明显。从他们操作的过程中,我明显地发现了孩子能力的差异。我重点观察了孙梦洁和胡陈超两个孩子,不管是从颜色搭配上,还是操作方法上,他们都明显地不同。孙梦洁的“热带鱼”颜色单调,没有突出花纹;胡陈超的“乌龟”色彩丰富。另外,孙梦洁操作时没有目的,看到空白处就填进去,缺乏规律,所以看上去画面零乱;胡陈超操作时有计划、有目的,从上到下不留小白点,有规律地填物,所以看上去画面很丰富。我想,对于这种能力悬殊大的孩子,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为他们准备、选择一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同时,也可让他们相互合作,从对方身上学到一些好的方法,来共同发展。
现象三:剪碎末的方法。在胡陈超用碎末填充“乌龟壳”的时候,我看到他用一根毛线很有耐心地在一段一段剪着,我看了很是着急,这样剪下去,要剪到何年何月啊,但是我又不能帮他剪,于是我试图引导他:“你看,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能一次就剪出很多毛线碎末?”他想了一下,摇摇头,他求助旁边的赵志豪,可是赵志豪也说不会。我又引导他:“我们平时剪鸡心、窗花可以怎么剪呢?”经我这么一提醒,他茅塞顿开,高兴地说:“知道了,知道了。”他马上拿了一段毛线,连续叠成了几段,然后再用剪刀剪,真的比刚才多了,而且又快了,他的一个“乌龟壳”也很快完工了。我想,对于一些操作活动,孩子掌握一定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方法不是老师给他的,而是在老师的支持下自己摸索、尝试而习得的,这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在一次短短的观察中,就发现了这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而更是在老师的观察中,孩子的点点滴滴、种种表现都会深印在老师的心中。这些问题是老师以后教学和指导的指南针,它将引领着老师去反思、去分析、去调整。所以,观察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很重要的教学技能,学会了观察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孩子,因材施教。
手工材料
关键词:区域
- 区域活动——开动脑筋 2014/10/21
-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合理设置 2013/05/11
- 谈谈区域游戏的开展 2013/03/03
-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大家的力量 2013/03/02
-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好玩的易拉罐 2013/02/1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