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交往中发展幼儿的健康自我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ngzi 感谢 jingzi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内容中的社会领域指出应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可是对孩子合群的行为培养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孩子聪明、能干,而忽视培养孩子的心理和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才会以健康的心态去与人交往。
二、研究的目标
1、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2、指导幼儿良好心理的培养
3、树立正确的交往方式方法
三、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一)社会环境对幼儿良好心理的影响
1、健康心态要从小进行培养
     幼儿从出生就在家庭中生活,家庭是幼儿一生相处最多时间的地方,本身就是一个群体,家庭要凭借“家庭”这个群体条件来培养孩子的合群行为。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乐于与家中亲人交往。例如:不仅要经常与父母说话,进行交往,还要经常同家中家人进行交流,使孩子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保持亲密的关系,要有同他们一起说话、做事、玩的愿望。.其次,要引导孩子家庭与家中的亲人进行平等的交往。不能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凌驾于父母或其他长辈之上,任意使唤,不满意就发脾气。要教育孩子尊重家中的亲人,与此同时,家长也必须尊重孩子,让孩子在互爱、 融洽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性格。再次,在家中应该引导孩子经常在力所能级的范围内协助父母或老人,做一些家务小事,有时可让孩子与大人一起,完成一件事,如合作修理玩具等,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行为。
     苏霍姆林斯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你自己教育孩子,也就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千万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2、让孩子到同伴群体中进行锻炼
     让幼儿到集体中去,如到同伴多的地方,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一起玩。如一起看书、讲故事、拍球 、做各种游戏。在相处的过程中,尽量不与别人争吵、打架,即使发生了矛盾,也能很快和解。富有同情态度公正,对同伴的困难能 表示同情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幼儿园是孩子最好体验集体生活的场地,我们应认识到孩子到这些集体中去不仅是学习知识的,也是集体生活的锻炼,培养良好品德、陶冶性格的,当孩子同别人交往时,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同情别人,帮助别人,鼓励孩子与同伴合作。如、我班幼儿唯唯家中父母因为新房装修、工作调动的比较远所以近来大人比较烦躁对幼儿也不太耐心,所以孩子的心情也比较低落不太愿意与小朋友玩。对此事与他们的父母交谈过后,父母也比较重视,过了一段时间后幼儿又恢复了往日的开心笑脸与小朋友也相处非常融洽。
     胆小、怯懦往往是孩子交往、合群的障碍,必须耐心帮助孩子克服。胆小、怯懦的孩子有各种表现,不愿见陌生人,见了陌生人不远打招呼,尽量设法躲避,沉默寡言,常常有问不答,有时在熟悉的人面前才能做到有问有答,对于这样的孩子如不惜心引导,有的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严重的会患交往障碍症,父母、教师必须充分地重视。对于胆小 、怯懦不爱交往的孩子,家长、教师首先要引导他与感情较深的人进行交往,随后逐步将交往的孩子,在孩子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成人要加以引导,使孩子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逐步引发孩子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和愿望。
     例如:经常有一些家人一直不敢让自己的孩子与他人交往,几乎不到户外活动,孩明显表现出胆怯、不合群。经过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下,替孩子找了一个好朋友,同伴的热情友好,使他体验到交友的快乐,而老师和父母又经常表扬孩子同好朋友之间的友好表现,启发他主动关心、帮助同伴,为同伴做些好事,父母经常请小朋友到家中与他一起玩,孩子就这样不断地在改变。他不仅喜欢上幼儿园,也愿意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而且与全班同伴关系融洽,成了受同伴欢迎的合群的孩子。
     孩子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应为孩子提供人际间互相交往、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培养孩子的合群行为,不仅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的交往心理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3、独身子女幼儿的问题
     现阶段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吃、喝、玩的条件都是家中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它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娇生惯养的比比皆是。如果让孩子在生活上完全依赖成人,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也不利于孩子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形成。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作为父母要多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往、多观察、少干涉,让他在逐渐的交往中学会适应、积累经验、学会交往。
     我认为: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是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特别对于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压抑,要让孩子保持天真、活泼的天性,留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二)教师为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提供帮助
1.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是指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表现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开放的环境里,人际关系亲密、安定、平等、合作,大家彼此尊重和关心他人的自我,而不以自己的自我去强求别人。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幼儿交往时,要把自己与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班级的整洁与环境的美化不能仅仅由教师主观安排与布置,而应由师生共同来创设与使用;活动角的设置、玩具的使用,活动的评价,都应该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下的平等行为。在集体舆论中要倡导民主气氛,培养平等观念。在发生违反规则的事件时,教师可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形成舆论。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向老师提意见和建议。作为教师更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如在错怪了孩子或忘记了承诺后应马上承认自己的失误并及时向幼儿致歉。这样做不仅能赢得幼儿的尊敬,而且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戒备心理,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坦诚、宽容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幼儿才会自然地、心甘情愿地、充满感情地视自己为班集体的一员,并为集体感到自豪;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任何心理不健康和性格冷漠,不会损害幼儿,健康自我的形成和发展。
教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也是教给幼儿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径。教师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往往能带动幼儿的热情,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活动中,可以暗示某些小朋友看看老师有什么好主意、好办法,是怎么和小伙伴说的、做的。比如洋洋很想加入帅帅他们组的传球游戏,但不知怎么加入,就呆呆地站在一旁,我告诉洋洋:“我们一起去和他们玩,咱们可以想出更新鲜的玩法,你有什么好的玩法吗!”洋洋点点头,“那好,你看看我是怎么跟大家说的”。要注意和小朋友商量,我带着洋洋参加到游戏中,在我的带动下,洋洋也想出了新玩法,小朋友们愉快地接纳了我们,开始了新的一轮游戏。
2.鼓励幼儿,使幼儿充满自信
    在园里我们要有意创造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伙伴有一定的选择倾向,那些思维活跃、活泼开朗的幼儿常常能找到游戏伙伴,交流过程中,常能等到一些新鲜的意见,而那些智力发展迟缓、不善表达、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往往游戏伙伴也很单调、贫乏。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组织幼儿生活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调节幼儿交往伙伴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们与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如:晨间活动时,鼓励孩子们之间谈谈来自幼儿园之外的消息,让本来不太善于交流的孩子,请他们的父母将他们在休息天有趣的事告诉老师,请老师和他一起讲给小朋友听,让小朋友都来关心他,也让他把自己想说的都勇敢说出来。区角活动时,除了幼儿自身游戏,选择伙伴以外,教师可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人为地干预他们的活动,给孩子创造交往机会。
     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多带动能力弱的幼儿,性格开朗的孩子多和性格内向的孩子接触,让他们在交往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比如,在玩角色游戏时,柔柔扮演女主人,趁这个机会,我让欢欢也加入到游戏中去,并告诉柔柔:你这么能干,再给你一个小妹妹吧!于是,柔柔带着佳佳妹妹去“服装店”,他对服务员说:“请给我妹妹拿件衣服”,服务员问妹妹:“你要哪件衣服”,佳佳用手指指:“那件”,柔柔就在旁边告诉她:“你要和人家说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就这样,佳佳在柔柔的帮助下,说了许多平时很少说清楚,说完整的话。
3.用爱心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幼儿健康的自我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成的。教师应帮助他们以满腔的热诚、富于同情与仁爱之心走向人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爱成长的唯一方法是给予更多的爱。因此,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首先要善于向幼儿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成长的情感世界一般比较内隐、含蓄,幼儿的情感表达则直接而外露,这就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充分地表露在幼儿面前,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其次,教师不仅要善于真诚地向幼儿坦露心迹,表达自己个人的一些内心感受,使幼儿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教师形象,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再次,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建立良好的充满爱的集体,让幼儿感受到爱与温暖。
四、问题的思考
     “自我中心”是幼儿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大多从“利己”的观点出发,这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观是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因此,我们帮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利他行为。
     首先,我们利用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形象的教育。幼儿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直观生动的形象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我通过故事、儿歌、动画片等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来教育幼儿,同时,要求父母和本班教师做好幼儿表率作用。研究表明,教师间的和谐相处,愉快合作,就会有利于幼儿团结,友好等积极情感的培养,从而,交往中易被人接受。
     其次,幼儿的行为除了从父母、老师等成人那里学习模仿来的以外,绝大部分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作为教师,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方法,能强化孩子的利他行为,克服消极的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幼儿有时不仅依靠外部强化,还要依赖于自身的强化来支持自己的行为。自我强化是幼儿在活动前自己先设立一些行为和活动的标准。在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活动情况与这些标准进行对照。如果是达到标准的,就愉快、自尊、自豪、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强化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角色游戏也能帮助幼儿发展利他行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某个角色,可以体验角色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各种角色,体验到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脱离自我这一中心,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对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十分有效。
     我们可以用一二十年的时间教孩子学习知识技能,而要教孩子做一个品德优良、人格健康的人,却不是一二十年可以做到的,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人格,才是人一生最大的幸福,而我们作为教育者或父母,正是这个幸福的创造者之一。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使孩子拥有这个幸福。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Mouth乐园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