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托班婴儿常见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探讨
2-3岁是儿童的“心理断乳期”,也是儿童的第一次反抗期,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情绪与行为问题,如发脾气、咬人、打人、哭闹等。出现这些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有没有办法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处理?本文在对托班婴儿进行观察、对托班教师与家长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做了―个初步的探讨。
一、托班婴儿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原因
场景1:星期一,妈妈和保姆一起送丁丁来幼儿园,这天比他往常来园的时间都要早一些,在路上时丁丁的情绪就不是很好,不像平时那样有说有笑的。快到幼儿园时,妈妈忽然接到一个电话,然后便跟丁丁匆匆打了一个招呼就走了,让保姆送丁丁进园。从妈妈走的那一刻起,丁丁就大哭大闹,不肯进幼儿园。最后好不容易进了班级,还是不停地哭闹,教师怎么哄也哄不好,丁丁一直哭,早点也没有吃,整个上午都没有活动的兴致。
场景2:区域活动时,晨晨很高兴地在“娃娃家”玩“过生日”的游戏。老师的琴声响起了,这是开始收玩具、准备吃早点的信号。小朋友们都把玩具收了起来,去洗手准备就餐了。只有晨晨一个人还在兴致勃勃地玩着。老师提醒说:“晨晨,该收玩具准备吃早点了。”晨晨没有理睬,仍自顾自地玩着。老师走过去,拉着他的小手说:“晨晨来,咱们去洗手吃东西吧。”晨晨用力挣脱了老师的手,开始发起脾气来,他坐到了地上,扭动着身子,挥舞着手脚,边哭边喊:“还没过完生日呢,还没过完生日呢……”
场景3:豆豆在妈妈走后,开始哭起来。老师让小雨安慰一下豆豆,小雨很听话地走过来,边轻轻地拍着豆豆的肩,边温柔地说:“豆豆,别哭了,我们一起玩,好吗?”小力看见豆豆在哭,也走了过来,想安慰她,小力刚刚把小手放到豆豆肩上,小雨突然用力打起了小力,把小力打哭了。老师连忙走过来:“小雨,小力想安慰豆豆呢,你为什么要打他啊?”“是我先安慰豆豆的,我喜欢豆豆……”小雨振振有词地说。
当一个婴儿在不停地哭闹、发脾气,甚至打人、咬人时,引起他出现这种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他是不是在给我们传递某种信息、表达某种意愿?事实说明:是的。婴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往往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一般都与某些刺激、需要以及感受有关。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旦我们找到了原因,采取了相应措施,他们便会很快停止这种情绪与行为问题。
引起托班婴儿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强烈的独立和控制愿望。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托班婴儿想脱离成人严格的看管和保护,按照自己的需要独立地对这个新奇的世界进行探索,自己控制“场面”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当由于浯言、动作等方面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成人的干涉和禁止等原因使他们的这种独立和控制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便有可能引起儿童的不良情绪反应,表现出情绪与行为问题。
环境的变化。当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或环境发生改变时,婴儿可能会产生不适应感,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而且,2―3岁婴儿的秩序感很强,如果突然出现与其平时习惯不一致的情况,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从而引起情绪的变化,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
探索因果关系。“如果我咬人了会有什么后果呢?”“我哭闹的话能不能得到那件心爱的玩具呢?”有时婴儿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原因就是这么的简单,只想看看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或是试探一下成人的忍耐程度。他们用实践来探索这个世界的因果关系,从而逐渐认识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寻求教师的关注。每个孩子都希望教师能更多地注意自己、关心自己,希望自己是最受教师关注和喜爱的孩子。但是由于教师要照顾到整个班的状况,不能时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孩子身上。当他发现教师忽视了自己,或是自己有什么事情想告诉教师时,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有时会采用哭、攻击他人、发脾气等方式。
模仿别人的行为。婴儿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别的小朋友哭闹或咬人、成人打架,甚至是漫画或电视中出现的类似行为,都很容易为他们所模仿。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这种行为使别人达到了目的时,便更想模仿了,此可谓是一种社会性学习。
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有些婴儿在感到自己正处于危险状况中时,会用发脾气、哭闹,甚至打人或咬人来进行自我防御。如别的小朋友要拿自己心爱的玩具、想看自己正在看的图书时,可能会打人或咬人;看到妈妈或教师抱了其他的小朋友,对其他的小朋友很亲热时,他们也有可能担心自己不被喜欢了,而哭闹、发脾气等。
“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这一年龄阶段的婴儿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觉得自己是一切的中心,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因此,他们很喜欢把东西都据为已有,如玩具、图书等。两个或几个这样的孩子在一起时,冲突就产生了,哭闹甚至打人、咬人的情况随之出现。
身体不适。身体不适是托班婴儿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他们感到饥饿、非常困乏、极度疲劳时,当他们尿湿了裤子、弄脏了裤子时,当他们感到头疼、肚子难受时,可能会用哭闹、发脾气,甚至打人、咬人来表达这种不适感。
除了上述原因外,教养方式不当(如过度专制或过度溺爱)、缺乏关爱、缺乏社会理解、缺乏安全感,有些需要(如游戏、探索等)没有得到满足、没有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等也可能会引起婴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可见,托班婴儿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每个婴儿或者同一个婴儿每次出现类似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孩子,仔细观察,才能在他们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时,尽快找出原因并予以解决。同时,在我们对婴儿的保教过程中,还应该从积极的方面人手,尽可能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使婴儿从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这也有利于减少婴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二、如何帮助托班婴儿减少情绪与行为问题
婴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每个婴儿的独特个性是教师采取相应措施的根本依据。下面几点措施或许可以帮助婴儿减少情绪与行为问题:
满足婴儿独立和控制的需要,增强他们的胜任感,降低挫折感。2―3岁是婴儿独立性逐渐发展的一个时期。他们希望能自己做事,而不是什么都依靠家长和教师。事实证明,一个有胜任感的孩子较少表现出情绪与行为问题。可以邀请婴儿帮你一起来做一些日常事务,如一起摆桌子、搬小凳子、叠衣服、放鞋子等;给他们提供自我选择的机会,如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水果、玩什么玩具等;有时也可以问婴儿一些愚蠢的问题,使他们有机会说“不是”,如“早饭后该睡午觉了吗?”“笑的时候是噘着嘴的吗?”等。
创设一个安全的、有序的、支持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没有教师不停的制止声,婴儿可以自由地进行探索。所提供的玩具与材料、图书和生活用具等都应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将婴儿所需要的各种物品都放置在相对固定的地方,并使用相应的图片标签,便于他们寻找以及用完后放回原处。活动的安排还应使婴儿在一天当中有自己独处和小组活动的机会。另外,婴儿喜欢的玩具或材料应保证一定的数量,相同的玩具或材料应有多件,因为这时婴儿还不会与人分享,这并不是贪婪或是吝啬,他们需要时间来发展对所有权的理解和学会分享。
建立和遵循常规。确立固定的用餐、午休时间。用餐前可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午休时将室内灯光调暗,让每个婴儿睡在自己固定的床上等。当婴儿有了预期感时,他们会感到安全,并且在过渡期就逐渐平静下来,这样也会减少婴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同时,常规的建立也应考虑到每个婴儿的需要,并尽可能与婴儿的家庭相一致。例如,有些婴儿喜欢抱着自己的洋娃娃或小毛毯睡觉,有些婴儿在睡觉前希望有人拍拍他或陪他一会儿,应该尽量满足婴儿的这些个别需要。合理安排一日活动。在托班婴儿的一天生活中,应给他们提供许多运动机会和感觉运动体验,例如用手指画画、玩橡皮泥、玩玩具、玩水、玩沙等,使他们能积极活动,满足他们运动和交往的需要。忙碌的婴儿相对来说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控制感。但是也要注意活动的时间不要过长,强度不要过大,因为托班婴儿的体力和精力还有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较短,比较容易疲劳,在安排一日活动时要注意动静交替,准确把握活动的时间和强度。
给予每个婴儿应有的注意。很多时候婴儿发脾气,哭闹甚至打人、咬人都只是为了获得教师的注意,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这一行为往往很有效时。因此,教师应注意在一日活动中给予每个婴儿应有的注意,不要忽视可一个婴儿。如果婴儿在他们没有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时候得到了注意,他们便不必使用那些消极行为来获得自我能力感和控制感。
培养信任、亲近的师幼关系。如果婴儿非常信任教师,跟教师感觉很亲近,他们就会模仿她的行为和期待她的赞扬。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这个年龄的孩子有时想成为一个“大人”,自己独立地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有时又想成为一个“小小孩”,渴望成人的爱抚和拥抱。因此,要给他们成为“小小孩”的机会,当他们需要爱抚和拥抱时不吝给予他们。
树立友爱的、支持性的榜样行为。当有小朋友出现友爱的、互助的、支持性的行为时,应马上给予赞扬,这样便给其他婴儿树立了良好的行为榜样。前面说过,婴儿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会自然地去模仿这种榜样行为。同样,也可以利用讲故事、看动画片等方法为婴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要特别记住的一点是,教师也是婴儿行为的重要影响者,你的行动永远会比你的语言更有影响力,其影响之大也许远远超过了你的想像。
预知婴儿的生理需要。有时婴儿出现情绪性问题仅仅是由于他们感到了身体上的不适。如果你能在他们感到饥饿前给他们提供午餐,在他们开始感到疲惫时让他们小憩一会儿,在需要大小便时让他们入厕,在他们有患病症状时尽快带他们去看医生的话,你就可以改变局面,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减少婴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出现,最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内部控制能力和积极的社会交往技能,当婴儿开始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积极地与人交往时,他们会更快乐、更有成就感,因而较少地表现出情绪与行为问题。上面几点主要是阐述了如何发展他们的内部控制力和积极的社会交往技能,当然,在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随时注意婴儿的情绪变化,创设良好的环境,计划合理的活动和常规来使婴儿保持良好情绪,减少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出现。
三、如何处理托班婴儿的情绪与行为
场景1莉莉将所有的动物玩具都拿到了自己的身边,独自一人在玩耍。天天在旁边气乎乎地看了一会儿,忽然用力踢了莉莉一脚,莉莉大哭起来。教师连忙走过来,下面是教师所采取的措施:
抱起莉莉,轻轻地抚摩并安慰她:“宝贝,这真让人难过,是吗?”(承认莉莉被踢的事实和心境。)
对天天说:“天天,你踢了莉莉,这种行为伤害了她。你不能踢人因为这会伤害到别人。”(说明了什么是不能接受的行为。)“天天,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莉莉把所有的动物玩具都拿了而你也想要一些玩。但是你不能踢人,如果你生气的话可以去踢球,或者告诉老师你的感受,好吗?”(理解天天的感情,说明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天天,你可以告诉莉莉你也想玩动物玩具,向她要一些,这是一个好办法。”(帮助天天找出解决办法。)“现在,天天,你跟莉莉道个歉,说声对不起;莉莉,我们接受天天的道歉,好吗?来,一起拉拉小手,又成为好朋友了。”(以两个小朋友都能接受的方式使他们重归于好。)
场景2:当当坐在阅读区的小椅子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小画册。小涛走过来,伸手就要从当当手中把画册拿过来,当当不同意,紧紧地护着画册,并喊着:“老师,小涛抢我的画册……”小涛没拿到画册,大哭起来。老师走过来,让当当继续看画册,然后轻轻地抱着小涛,抚摩着他的头说:“小涛,那本画册当当正在看呢,不能抢别的小朋友正在用的东西,我们来看这本《小鸡和小鸭》好吗?你看,上面的小鸡和小鸭子多可爱呀!”小涛哭声小了些,把眼光转向了画册《小鸡和小鸭》。接着老师将小涛安顿在阅读区的另一把小椅子上,将画册放在他面前的桌上,小涛开始翻起画册来,一会儿便停止了哭声,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如果我们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帮助婴儿减少情绪与行为问题,防患于未然,当然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无论多么注意,好像总会在班级中发现有婴儿出现各种情绪与行为问题,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该怎么办呢?在上面的两个场景中,教师所采取的措施就反映了一些良好的应对策略。处理托班婴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策略有很多,我们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是由于婴儿的身体不适而引起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则应尽快采取相应措施:给饿了的婴儿吃点点心或提前让他用餐;安置困了的婴儿睡觉;如果婴儿将裤子弄湿了或弄脏了,马上给他们换洗;尽快送生病的婴儿去医务室或上医院。
无论什么原因,一旦出现了伤害他人的情况,应立即制止。例如当一个孩子在打或咬另一个孩子时,应立即阻止这种危险的动作。若伤害已经造成,应尽快进行处理,包括安慰受伤的孩子、处理伤口、记录受伤状况、联系家长等。
用你的面部表情、声音、动作等来安抚和平定婴儿的情绪。抱起出现了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婴儿,看着她的眼睛温柔地与她说话,轻轻地抚摩她,用理解和关心的表情来表明你对她的眼晴的理解……这样可能会使她自己平静下来,停止情绪与行为问题。
转移婴儿的注意力。如果婴儿发脾气或哭闹不止,可以用他感兴趣的物体(如他所喜爱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因为2~3岁婴儿的思维是直观行动性的,思维不能离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和婴儿自己的动作,因此一旦将注意力放到别的物体上,他就忘了刚才所发生的事情了,而由刚才的情境所引起的一场风暴也就可能随之结束。
冷处理。这是一种让婴儿自己平静下来的有效方法。当婴儿想通过哭闹、发脾气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满足自己的某一愿望,而这种需要或愿望又不合理时;当婴儿情绪极为激动,教师的言语和表情、动作等都不能安抚他时,可以让他独自一个人呆一会儿,直到他平静下来。这种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婴儿的表现漠不关心或置之不理,而是以一种减少对其注意的方式来设法促使其行为逐渐消退。当然,在这期间教师应密切注意婴儿的表现与反应,以免发生安全问题或过激行为。
与婴儿交流感受,给婴儿一些可以表达他们不良情绪的方式。“我知道你很生气,xx,因为xx把玩具全拿走了,而你也想要一些。但是你不能咬人,因为咬人会伤害到XX的。如果你觉得很生气,可以去那边踢皮球或扔皮球,你还可以来告诉老师你的感受。好吗?”这样,婴儿会觉得你理解他,同时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而且还找到了宣泄不良情绪的有效方式。
教给儿童一些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托班婴儿有很多情绪与行为问题都是由于缺乏社会理解力,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任务,或是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引起的。因此,教给他们一些能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就可避免很多情绪与行为问题。比如,当自己不能单独完成某一任务时,可以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或者寻求成人的帮助,而不要哭闹和发脾气;当别的小朋友拿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可以与那个小朋友商量能不能也给自己玩一下或是一起玩。不要低估婴儿的能力,如果你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在实际生活中就能做到。
当然,无论是预防还是处理婴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与家长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一般来说比较深,知道他们的特定需要,能找出他们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原因,而且,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只有家园一致才能真正奏效。因为2~3岁是一个秩序感很强的年龄,如果家园不一致的话,婴儿很容易无所适从,从而使情绪与行为问题更严重。应多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家的情况、孩子的性格爱好,以及家中是否有什么影响孩子的事情发生等。交流时,要注意交流的方式和家长的接受性。此外,如果婴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一直持续且频率过高时,应寻求专家帮助。
有效预防和处理婴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是托班婴儿保育和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当你帮助婴儿学会了控制他们的行为时,你也为他们进行积极的交往、发展理解力和自我意识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且,当你找出了婴儿出现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原因,学会了正确地减少婴儿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方法,以及知道了怎样处理婴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时,你就会发现,婴儿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不可避免和难以解决,你会很有成就感,这对你和婴儿来说都是一个进步和成长的过程。(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牡丹园分园杨亚辉老师提供的部分案例。)
手工材料
关键词:情绪
- 谈谈幼儿情绪调适能力的培养 2013/02/03
- 不要忽视幼儿的情绪发展 2013/01/20
- 幼儿教师积极情绪的重要性及其培养 2013/01/13
- 浅谈幼儿不良情绪的排解 2012/10/30
- 稳定幼儿情绪的有效方法 2013/05/0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