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应从“心”开始
现在的孩子物质应有尽有,精神百依百顺,生活得无忧无虑、轻松幸福。因此,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浪打。他们缺少了许多父辈们在三、四十年代的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可贵精神和品质,而这些正是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参与竞争和创业的根本。应该怎样给他们“补课”呢?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一个独立性强的孩子,在他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往往有拼搏意识,有奋斗精神,有自立于社会的勇气;相反,缺乏独立性的孩子,则常常没有主见,胆怯怕事,依赖懒惰,意志薄弱,经不起一点挫折。因此,从小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对其日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呢?
(一)积极扶植、爱护孩子独立性的幼芽
如同活泼好动一样,喜欢独立也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牙牙学语时,他的独立性就开始萌芽,他们常常喜欢自己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饭,不愿意被人抱着走,很愿意给别人拿点东西或自己搬动小椅子等。两岁半以后,孩子独立性表现的更强,常常表现在“我自己来”、“我喜欢”的语言中。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个非常重要时期。父母应当爱护孩子这种独立性的萌芽,帮助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试着让他们自己吃饭,自己收放玩具,孩子即使做不好,成人也应对孩子的这种独立性给予肯定,不要过多地干涉和包办代替。这样,使孩子初步生活时,便在意识中形成独立做事的观念,有“我要做”、“我要做好”、“我会做好”这样的独立意识,为将来独立性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孩子体验成功的欢乐
当孩子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时,他们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父母的叫好和夸奖不仅可以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孩子的独立性。但是有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如孩子动手把一本撕破的画书粘补好了,高兴地拿给妈妈看,这时他多么想得到妈妈的表扬,让妈妈也分享一下成功的欢乐,可是妈妈却说:“还好意思让我看那,要是你看画书的时候爱惜一点就不会撕破,也不用补了。”妈妈这些话无疑是给孩子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孩子非但不会动手粘补图书自讨没趣,也不会因此就爱惜图书。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高兴地抚慰孩子,对他说:“你今天真能干,自己把图书修补得这样好,小画书一定也很高兴啦,它说‘谢谢你,以后再看画书可得小心别撕破了’。”这样做既肯定了孩子独立动手的能力,又巧妙地提醒了孩子要爱惜图书。这种做法对于孩子自尊、自信和独立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用的。
(三)从小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现在都是6+1的家庭,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也越俎代苞,很少让孩子自己做。表面上似乎是对孩子的爱,而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失去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良好机会。所以明智的家长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让其自由活动、独立安排的空间,放上孩子喜欢的玩具和图书,放手让孩子活动。每天由孩子自己铺床、叠被、整理房间,学习分类摆放图书和玩具,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洗手帕袜子、扫地、擦桌椅、发碗筷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践证明,让孩子从小参加一些家务劳动,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使孩子加深对父母的感情,养成爱劳动、关心他人和集体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家务劳动还能有效地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促使孩子理解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发展独立能力的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区间、国家间的交流往来愈来愈密切,对人们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除了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发展社会自理能力的机会。美国有位亿万富翁,每周都亲自驾车把独子送到百里以外,让他独立生活一天,既不给他零钱用,也不托关系照顾他,意在培养儿子的独立性和创业精神。因此,我们要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公共社会生活,如幼儿园组织的郊游和外出参观活动,节假日带孩子到公园、郊区和风景名胜游玩,让孩子买买门票、问问路、自由地去跑、去玩、去交往,这对于开阔孩子视野、培养独立能力等,都是极为有益的。客人来访,可以让孩子招待,鼓励孩子与客人交谈,带客人的孩子去玩耍。节假日里,不妨让孩子当一天“家长”,由他对一天的活动做出决定,并对每个人的任务做出安排。这些做法既为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同时也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
二、家庭教育要防止心理污染
家庭教育要十分重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而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正面教育,另一方面要注意抵制和预防不健康心理的影响和潜入。一旦孩子接触到某些不健康东西,老师、家长应及时进行正确分析,使其从反面接受教育,悟出道理,从而自觉地抵制不健康心理。
所谓不健康心理,是指人在认识、情绪、性格、社会品德、生活习惯等方面不适应环境与社会的不良心理状态。其表现为认识混乱、情绪反常、品德偏差、行为失控、精神变态,严重者还会产生心理疾病。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或其中一方有不健康心理,就容易在家庭中构成不健康的心理气氛,并对其子女的认识、情绪、性格、品德、行为等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子女的“心理污染”。
事实证明,在生活中,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本不成文的教科书。由于父母与子女有特殊的亲属关系,这种“心理污染”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在与子女的共同生活中直接进行的。子女在社会化过程的初期往往是把父母作为主要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由于他们年龄小,良莠不分,容易接受和感染父母的错误观念、粗暴无理的性格、不良的品德等不健康的东西。
父母的不良心理往往是在日常家庭生活里与子女的频繁接触中,不自觉而又经常地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污染”,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认知方面的“心理污染”。父母的不健康心理往往表现出认知混乱、歪曲事实,看问题过分片面偏激,错误的价值观,以及消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父母这种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和认知方式很容易对其子女的认识过程和思想观念产生“污染”,以致同化。比如,有的父母“金钱万能”、“利益至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错误思想对子女产生“污染”,子女在学校、社会生活交往中开口闭口都是钱字、权字、私字。
(二)情绪方面的“心理污染”。父母的不健康心理常常表现出对人、对事不正常的态度和情感,甚至产生过度焦虑、敏感、多疑、担惊受怕、烦躁不安、不满愤懑、懒散拖拉等。这些不健康情绪常常影响其子女的思想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子女在处理事物时就会不知不觉地与其父母具有同感和抱有同样的态度。
(三)性格方面的“心理污染”。有人误认为人的性格是先天因素铸成的,实质上后天因素对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父母性格不健康在性格上表现出对人的粗暴,遇事爱发脾气,常有反抗、攻击和残忍行为,或表现出畏怯退缩、抑郁、孤独、软弱、怕事、胆怯等。这种性格在家庭中表现得格外充分,成为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四)社会品德方面的“心理污染”。在社会品德方面,父母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为不诚实、欺骗、造谣、偷窃、两面三刀、做事不择手段等,这些品德极易被那些缺乏辨别能力和抗诱惑能力的子女所接受。例如,有的父母常从单位“拿”东西回家,还洋洋得意视为本事,结果成了子女捡到东西不还或偷窃活动的根源;有的父母在同事或领导面前说谎话,还自以为高明,而子女又模仿其办法欺骗父母和老师。
(五)生活习惯方面的“心理污染”。父母的不健康心理常表现出极坏的生活习惯,如不讲卫生、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懒惰、嗜酒、嗜烟、说话随便、毫无责任感。父母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家中构成了子女滋生坏习惯的“最佳”温室环境。
要消除和避免家庭中的这种“心理污染”,父母就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同时要形成良好的心境,注重自我学习和修养,使自己心理上有轻松感和快乐感,从而减少心理冲突,避免各种心理“病变”。总而言之,父母重视自身的心理卫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就可以预防、消除对子女的“心理污染”,既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又可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要给孩子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的一生,就是在矛盾中生活,难免会遇到各种痛苦、困难、挫折。挫折是人生的老师。从小经受痛苦、困难、挫折的人,他自立生活能力就特别强,他一旦走上独立生活工作的征程,就会不畏艰苦,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孩子不能一辈子都依赖父母,他迟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作为父母,留给孩子的不应该只是物质财富,而更应该是经受挫折、克服困难、忍受痛苦、创造生活的胆识和能力,这是孩子终身受用的宝贵精神财富。
现在,许多家长和老师都觉察到孩子克服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因而非常有必要对他们实施挫折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帮助孩子提高对挫折的认识,遇事后与他们共同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外,还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去“主动”经受些挫折。比如到远处的亲戚家送东西,难免乘车、找路有失误;比如找人去办事,也许就碰钉子。这些小小的锻炼不但令孩子们逐渐增强了日后工作、生活所需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胆识。家长在对子女施行有意识的挫折教育的时候,必须注意恰到好处、及时适度,注意是一种顺势引导,而不是刁难顶牛式的锻炼。更不能随心所欲,不考虑收效及效果。特别是孩子在遭受挫折后、帮助孩子分析受挫原因、寻求解决途径时,与孩子谈话要有水平,使孩子心悦诚服,决不可简单粗暴、信可开河。比如孩子打架是常事,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打架?一些家长当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打架失利挨了打,受了委屈跑回家时,竟不分清红皂白,把孩子打一顿,怒其不争地训斥道:你怎么这样没出息!你没有长手吗?你不会打就会哭吗?打死你活该!孰不知这样做使孩子内外受气,挫折加委屈,势必造成心理畸形,影响心理健康。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讲的就是挫折与逆境磨练人的道理。如今,我们还应该认清一个事实,即使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将更复杂和深刻,克服它需要更坚强的毅力。因此,挫折教育有裨无害。
结束语
未来社会缺少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让我们打开孩子们的精神教室,帮助孩子培养立身成业的独立能力、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锻炼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使他们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手工材料
关键词:家庭
- 谈谈大班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对策 2013/02/28
- 幼儿园要不要布置家庭作业 2013/02/16
-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互补的重要性 2013/02/03
- 幼儿园增设家庭教育职能的可行性分析 2013/01/24
- 家庭道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2013/01/2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