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班幼儿的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幼儿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园开展了“绿色环保”活动,我们在活动中认识到:要使幼儿真正树立环保意识,必须优化教育形式和方法,丰富环保教育内容,使日常教育活动多样化,不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才能使此项课题的开展真实而有意义。当然,我们在开展此项活动的时候也注意到了幼儿此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主要是从这几方面来考虑的:
1、和谐性
儿童期是个体和谐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方案的活动是为充分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在农村幼儿环保活动中,始终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情绪,使幼儿的创新思维活动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从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提供自由探索、体验的机会,使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大胆想象、独立解决问题。同时,师生间建立亲和融洽的关系,允许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出现失误,使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创造活动中,而不必担心因失误而受批评或责备,促使幼儿和谐发展。
2、启蒙性
幼儿期是创造力萌芽时期,方案设计应遵循启蒙性原则。正确估计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可能,并且是儿童可以接受的,使方案设计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儿童可以接受的,既不负担过重,也不能轻而易举,要高于儿童现有的水平,保持一定的难度,要在能力尚处在形成状态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幼儿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增强幼儿创新的乐趣,相信孩子总有一天能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
3、活动性
幼儿的创新行为往往与其对客观事物的操作密切联系,教师在环保活动中注重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注意不断变换孩子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在操作中,萌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如在大班幼儿对环境有了初浅的认识,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滋生了幼儿敢于探索的精神和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幼儿的好奇心不断地被激起,又不断得到满足,在环保活动中幼儿发明了“不湿的纸”“小鸟是我的朋友”等作品,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4、渗透性
在创新精神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并不把环保内容单独设立,而是注重了互相渗透性,把活动内容渗透于各科教育、主题活动及社区、家园。例如:幼儿参观了菜园后,启发幼儿通过观察种植、实验、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感知植物的好处,激发幼儿对农村自然的兴趣,诱发幼儿的好奇心,产生探究、操作的愿望,发展幼儿创新思维。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要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的意识和情感,就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我园非常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每个活动室都有种植角,供幼儿观赏和进行种植实践。每个年级组在种植园里有自己的“自留地”,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种白菜、香菜等作物,并与教师一起种植、烹饪,分享劳动的快乐。此外,我们还设置了“动物的家”,饲养兔子、鸡、鸭等小动物,让幼儿能亲眼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为幼儿学习、观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了加强环保宣传,我园还设立了两个环境教育的专用宣传栏,向幼儿、家长宣传环保知识,进行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新创建的幼儿科学宫内,我们还根据教育的需要,设置了“生命与自然”活动区,通过各种动植物标本、图片、图书等资料让幼儿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总之,在环保教育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结合”:
第一,园内与园外教育相结合。为进一步让幼儿认识、感知环境,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层面,我们每月都通过各种活动来让幼儿感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他们看到季节的转换所伴随的大自然万物的转变,使幼儿强烈地感受到优美环境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同时也体会到噪音、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所带来的不适。
第二,室内与室外教育相结合。观察是扩展幼儿环保知识的有效方法。教师可让幼儿利用晨间活动和散步、社区活动的机会到园内、外去观察和体验,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兴趣,并随机进行教育,进行以点到面的引导,使幼儿意识到环境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每学期我们都组织一个环境教育专题活动, 特别是在有关环保的节日到来时,紧扣这些节日的意义进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在植树节让幼儿种植小树苗,在环境日开展“地球是我家,大家爱护它”为主题的画展活动,在“世界粮食日”让幼儿体会到的来之不易。此外,在日常活动中注意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如在户外活动中,要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不能乱摘花和果实。我们还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内容,提出了“六不”、“六学会”的行为要求。即物品不能乱放,学会摆放整齐;不掉饭粒,学会进餐;不随地丢垃圾,学会垃圾的回收和分类;不随处大小便,学会主动入厕;不大声喧哗,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搬东西轻);不在地上、墙壁、家具、床单上乱写乱画,学会保持清洁,防止噪音的污染。这些要求由外力的作用内化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使他们逐渐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经过一年的教育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幼儿增加了环保的知识。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大大丰富了幼儿的环保知识,孩子们知道水污染、空气污染的原因,知道了绿化的意义……特别是幼儿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环保标志,而且看到环保标志能自觉作出反应,并能积极向父母介绍各种各样环保标志所代表的含义。
(二)幼儿增强了环保的意识。
当幼儿外出时,会指着身边驶过的汽车说:“汽车的尾气会污染空气,应该在马路上多种一些树”。看到有人把垃圾扔到湖里,孩子会生气:“他们怎么不懂得保护环境呢?”有的幼儿还回家告诉正抽烟的爸爸:“别吸了,空气都被你污染了!”平时幼儿洗完手后,会及时关紧水龙头。
(三)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再创造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提高。
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在孩子的巧手下,已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好玩的玩具,如:废纸盒变成了各种形状的车辆、机器人,废旧塑料袋变成了户外活动时的降落伞等,在废旧物品的改造中,孩子们不仅动手能力及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同时培养了幼儿不乱丢废物的良好卫生习惯。
(四)幼儿基本的环保技能,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自觉性增强。
如今幼儿不仅能自觉保护、清理身边的环境,如:手工活动后自觉整理纸屑,平时看到室内、园内的废物、纸屑会主动拣拾,还能自觉督促周围的人共同保持环境的整洁。
实践证明,在幼儿时期实施环保教育是完全可行而且必要的。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期,行为也最具有可塑性,通过教育以及各种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将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环保教育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掌握了一些浅显的环保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幼儿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利用周围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他们最初只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理解。在他们眼中,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具有和人一样的生命与情感,一块石头、一只昆虫都能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这种珍爱生命、善待天物、乐以大自然为友的纯真情感是幼儿形成良好环保意识的基础。因此,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带领幼儿实地观察,因地制宜地进行现场教育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利幼儿真正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要坚持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生活渗透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环保教育,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主题明确的教育活动,以帮助幼儿系统地获取有关环保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坚持经常性、平常性,将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否则就不能达到即定的目标。为此,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努力挖掘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教育因素,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保证幼儿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环境问题。
(三)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在方法上要突出实践性。
幼儿具有好奇心强、好动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事物的现象的感知是建立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基础上的。因此,让幼儿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对于让幼儿了解人类与环境、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从而自觉地建立起环保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幼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现,若给幼苗浇过量的水或不给它照射阳光,那么幼苗就长不大,还有可能死亡。针对这种情况,小朋友们经常讨论、思考,懂得在浇灌幼苗时,水量要适当,阳光要充足。可见,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人类及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对自然的求知欲。
(四)家园配合是保证环保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园密切配合,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起表率作用,同时帮助与督促孩子自觉保护环境,才能使教育取得成效。因此,在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时,必须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如向家长宣传环保的意义、内容,传授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环保教育,这些都是环保教育有效、深入开展的保证。
【 参考资料】
1、《幼儿教育》
2、《幼儿环保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李玉玲
3、《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第6期
4、《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实践》钱一月编
5、《幼儿教育研究文集》
手工材料
关键词:环保
-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2013/02/26
- 让环保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2013/02/08
- 幼儿园开展环保特色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2013/02/04
- 幼儿园环保教育新思考 2013/01/30
- 区域活动与环保教育的有机结合 2013/01/27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