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愿每个孩子唱出快乐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infen 感谢 binfen 上传 0人参与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我相信,每个孩子都爱唱歌,但一旦到歌唱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有些被动,有时会出现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而且总觉得孩子的歌声不动听。为什么会这样呢?重新审视我们的歌唱教学,造成这种困惑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于我们老师自身。如何来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孩子们的乐事,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孩子的学,追求并真正实现“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
一、引导幼儿主动愉快地歌唱
     我们的音乐活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情感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幼儿是“老观众”,一部分幼儿是“老演员”,而老师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演员们”的身上,于是,造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
(一)歌曲内容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歌唱,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歌唱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幼儿演唱?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像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老鼠画猫》(诙谐的)、《小兔乖乖》(欢快的)、《柳树姑娘》(优美的)……其实,还有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又适合幼儿歌唱,让幼儿唱 ,为什么不行?如果一棍子把这些歌曲打死,不是可惜?现代的教育应具有现代的气息,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的一出现,他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当然也受周围人群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幼儿比较难掌握的问题例:符点音、音的跨度以及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
(二)教学氛围的创设
     在活动中,教师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歌唱。例歌曲《小海军》,这是一首雄壮有力的进行曲。在学歌唱前,我便有意识地在孩子自选游戏时,播放这首歌,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大炮”、“炮艇”等歌词,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听着听者一边哼唱一边很夸张地做起了相应的动作。我故作惊讶地问:“老师没教你们,你们就会唱了,真了不起。”孩子们在老师的夸奖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善于表现自我的孩子也专注积极地投入到歌唱中,我和孩子们“疯”了起来。唱到比较难掌握的地方,我便大声地唱,以引起幼儿的注意,有意地让幼儿模仿。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们还尝试着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因为用了钢琴等伴奏,有时孩子会觉得拘束,气氛沉闷,而让孩子自己找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敲,甚至可以有节奏地敲打桌椅、地面,以尽情表达感情,结果是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教师要有教强的教学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
(三)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其实,这是我们老师太重视我们的教学结果了,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这首歌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么歌唱有何意义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通道参与的乐教模式,多形式组织,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并与文学、美术作品相结合,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我们还应注重在我们教学中发展了孩子什么能力,锻炼了孩子什么技能,使孩子获得了什么情感,形成了什么态度,并以此来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特别爱唱流行歌曲,而且唱得有板有眼。象近期的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里的歌曲,哪个不会哼上几句?尽管我们知道这类歌曲不适宜孩子,但能制止得了吗?这种现象是普遍客观地存在着,仔细寻求原因,却对我们的歌唱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孩子其实并非真的喜欢唱这些歌曲,因为他们连其中的歌词的意思都不了解。会唱这些歌并非一日之功,一来是这些歌曲的确非常的动听,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唱,二来是受周围成人及媒体的影响、渲染,而且这些流行歌曲在某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回荡在大街小巷,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种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孩子会唱这些歌也就顺理成章了,三来就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相模仿学习。我们孩子歌唱时如果记不住歌词,但只要老师把握好教学过程,使孩子掌握歌唱的方法,就应该是成功的。在歌唱活动结束后,如果孩子还不记得歌词,可以把这首歌的录音经常性地播放给孩子听,使孩子在无意中记住了歌词。其实,我们忘了还有最好的老师就是孩子。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个别几个幼儿会唱,等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已有一大部分孩子会唱了。那是因为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他们在相互交往中会互相学习、模仿,那就是“儿童叫儿童”,它是成人教儿童的有益补充,随时可教,随处可教,有时比教师教的更有效。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幼儿学习的过程。急于求成往往会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二、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歌唱
     有位教育家曾言:“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江泽民总书记也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们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创编的余地,例仿编歌词、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用以上的歌唱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我认为还不够,孩子身上还有许多创造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向更深层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让孩子的创造上一个台阶。记得在我小的时侯,最喜欢哼着完全是由自己编的不成调的歌,也就是成人认为的“瞎唱”。我想,现在的孩子接触的歌曲更多,那么尝试唱完全由自己编的歌曲的愿望会更大。俗话说:“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怎么会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说,会唱,那就行了。在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我便让孩子更加大胆、自由地编自己的歌曲,对于这个“创举”,孩子们一下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变的非常活跃。刚开始,孩子们创编的都是一些不成调的“歌曲”,显得幼稚可笑,之所以称之为“歌曲”,那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讲的。但孩子们唱起来,每一首都是欢快、动听的,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声。我非常认真地肯定了孩子们的成绩,以鼓励他们不泄气,继续努力。同时为他们分析、加工,帮助他们记录词和曲,然后把他们的歌曲用录音机录制下来,并一起学唱。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有点摸着了编歌的门道,尽管歌曲的节奏、曲式非常简单,但孩子们的兴趣始终没减落。在自由编歌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命题创作歌曲,象听一个故事、看一幅画,然后编首歌曲。最后,我们又在区角创设了“迷你音乐创作室”,使得我们这个自编歌曲活动在孩子们中间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孩子们那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每编出一首歌,他们都能反复地推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童年的歌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放声歌唱,唱自己,唱未来,唱出美好的人生。
参考资料
1、《音乐教育学》
2、《幼儿唱歌兴趣的培养》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区域游戏案例分析:娃娃家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