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培养中发挥小班幼儿的主动性
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活动要分散精力去维持规则而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良好的常规是靠幼儿遵守而得以实现的,其中分为幼儿被迫遵守与自愿遵守两种情况,后者来自幼儿主动、积极的反应,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在小班常规培养中,教师尤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尝试换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动物走路好吗?”小花猫走路轻轻的,小鸭子走路摇摇摆,小兔子走路蹦蹦跳,小鸟走路飞呀飞……..幼儿特别感兴趣,我又引导幼儿模仿小蜗牛走路,小乌龟走路,小猴过桥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地走着,有的孩子也边走边告诉我小动物走路都不一样的。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为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
二、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便后洗手后不擦手总是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巧去年冬天有段时间我班幼儿感冒生病的很多,我机灵一动,把洗手变成了给小手洗澡。我说:“不擦干手,小手会感冒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孩子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要咳嗽了。”所以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之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遵守。
三、 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幼儿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幼儿在喝水时有说有笑的情况比较突出,有一天活动结束在喝水之前我提出了“喝水时动作要轻,不要影响别人”的要求,然后放《小红帽》故事的录音,马钲楠忘了老师的提醒,放回茶杯后跺着脚回到座位上,我连忙用夸张的语气告诉他:“哎呀,马钲楠你刚才的脚步声吵到我了,小红帽是怎么被大灰狼吃掉的,我都没听清楚。”于是,我又重新放了一遍录音,非常专注地听着,孩子们看我认真的样子,都不由自主地轻手轻脚做事。所以抓住幼儿情绪易受感染的特点,开展氛围的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幼儿细手不认真,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道理讲过了,方法教过了,最初几天他们还洗得挺认真时间长了就开始敷衍了事。这也不能怪幼儿,他们没有“不好好洗手会生病,会长蛔虫”的体验,当然无法引起重视。因此,我在幼儿洗手时经常表扬那些易被幼儿直接感染到的行为,“周桢的小手又白又嫩,因为他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手”。“看黄思宇洗得多仔细,过几天她的小手一定会变得更好看,”“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要是认真洗手,手上会有香皂的香味。”每到餐前洗手时,孩子们都主动把洗干净的手伸过来给我看。所以在日常生活种,千万不要因为事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会为了老师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发挥小班幼儿主动性进行常规培养的方法很多,我只是在实践中进行一些初步的尝试,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多留意、多运用、相信孩子们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手工材料
关键词:主动性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