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不少家长很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在孩子牙牙学语的就开始教他们念古诗,识字;入园后教写字,做算术题等,而忽略了兴趣,情感,意志合作,竞争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因素。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具有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功能;具有幼儿智力发展的维持功能;具有提高学习能力的促进功能;具有智力缺陷的补偿功能。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动力系统,是学习积极因素的重要源泉。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幼儿学习直接动力来源于他们对感知对象的兴趣。有趣的活动内容能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因此,我精心选择幼儿喜欢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考虑到幼儿兴趣具有广泛性和容易转变的特点,以及科学教育的启蒙性等特征,我们有意识地选择多方面的科学内容,以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需求。我们选择的科学内容既有声音的、电的、水的;也有物理、化学、天文的,同时,有日常生活及现代化内容的。诸多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内容使幼儿徜徉在科学的海洋中,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习得了许多基本的科学知识。
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教师个人的说教,而是采用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是引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怎样让物体移动》这个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操作材料:鸡毛、积木、纸、布条等,让幼儿通过操作,自己发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动起来,以及尝试不用力让物体自己动起来。通过科学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合幼儿的口味,才能真正发挥科学游戏的教育功能,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在科学中获得真正的,自在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探索活动常发于对探索对象的兴趣,这种兴趣越浓幼儿的探索活动越持久。因此,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材料的外观上要使幼儿感兴趣,这种材料能使幼儿一看就喜欢,能吸引幼儿主动地探索。如光学游戏中“它能穿越管子吗”,其材料内容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的语言要能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用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及一些拟人化的语言启发幼儿,引起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如“物体怎么能动起来”,一开始教师可以有两种问法:“你们能这些物品动起来吗?”或“谁能想办法让这些物品有不同的动的方式吗?显然后一种问法对幼儿更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因为它不仅以问题的形式让幼儿积极思考,而且以一定的挑战性吸引幼儿。
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类良好的意志品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培养和教育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科学“秘密”是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发现的。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恰当把握示范演示的时机,有效激发幼儿探索过程中的主动性,不要过早,过于直接地把“谜底”告诉幼儿。教师的总结要以验证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延长幼儿对操作活动的专注时间,从而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另一方面要有效维持幼儿探索过程中的积极性。在幼儿遇到困难、注意力分散时,我们应坚信并让幼儿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不应放任幼儿放弃或逃避,告诉孩子在困难面前不浮躁,不懦弱,不逃避,多动脑筋,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教师只能在适当时给予知道和帮助,使幼儿重新兴趣盎然地投入活动。如在活动“美丽的走马灯”中,幼儿尝试让灯转动起来。有的幼儿反复尝试几次后,仍不能成功。在多次体验失败后,幼儿丧失了信心,开始东张西望不愿做了。这时,教师及时引导他们观察那些能转动起来的灯,通过比较,发现问题,从而产生重新做的愿望。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实验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幼儿克服困难,继续探索,延长了专注活动的时间。另外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适当增加难度,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如“能转的快一点吗?”这种不失时机的帮助与支持,有利于促使幼儿产生坚持到底的决心,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明确提出活动的目的,任务,要求,使幼儿知道该如何做,有努力的方向。教师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或经努力可以达到的;不能盲目提出无法达到的要求,使他们望而兴叹,失去前进的动力;更不能小看他们,提出的要求过于简单,使他们唾手可得,挥手便成,达不到培养幼儿坚持性,顽强意志的目的。如“在种植瓜秧”活动中,让幼儿亲自种植一些瓜秧,随着时间推移,瓜秧有了不同的变化,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管理、发现并获得答案。如瓜秧是怎样生长的,先长出了什么,后长出了什么,最后有什么变化等。在这一活动告一段落时,教师要及时地对管理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幼儿对动物的责任心,强化幼儿做事要有持之以恒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
当今社会,家庭规模小型化,决定了人际关系简单,给孩子人际交往带来了不便,加上电视、电脑对孩子的吸引,使一些孩子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不会与同伴和平相处,打架、冲突时有发生,有的则退缩,不合群。此外,许多幼儿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与人合作等。而在科学活动中常有一些小实验、操作需要幼儿合作完成,有时需要幼儿走出狭小的生活天地,到社会中并与他人交往,教师抓住这些时机,教育幼儿学会分工合作,学会与人交往。例如在科学活动“小熊运水”中,有些材料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完成,在单个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有困难,这时教师说,小朋友之间可以合作,互相帮助,这是有的幼儿就会两人互相合作,一个人扶着,一个人走,教师发现后及时表扬他们,肯定他们的同时就为其他幼儿树立了合作的榜样。幼儿分工合作,遇到困难协商解决;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一人无法解决了,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四、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
的确,生活在21世纪,人人都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作为家长,对孩子从小严格要求,对孩子抱有良好的期望实是无可厚非的。希望孩子学习出众,能考上理想大学,能成为杰出的学者、音乐家、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这种充满爱的期望常使孩子变得过分好强,经不起一点失败,竞争意识变得狭隘。正确的竞争意识主要是指具有不甘落后、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操作活动作为竞争内容,鼓励幼儿参与竞争,正确对待竞争结果。如在活动“种子发芽了”中,我们提出比比谁的种子长得最好的建议后,幼儿就分头忙开了:有的用水种,有的用沙种,有的用土种,有的用锯末种。过了一周,有的种子长出了根,那些不见种子有动静的幼儿开始着急了,他们又是浇水,又是晒太阳,忙得不易乐乎,但也有的个别幼儿干脆放弃了比赛,甚至偷偷地给别人搞破坏。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及时抓住时机,引导幼儿把注意力转移到种植过程,看哪种方法种植最好,正确对待结果,不怕失败。
非智力因素培养得好不仅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保证人的聪明才干很好的发挥。纵观古今中外有所建树的人,他们无一不在非智力方面更有突出的优点。司马迁没有顽强的意志,就不可能写出《史记》;中国女排、马家军田径队员没有钢铁般的毅力和为国争光的是使命感就不可能取得辉煌成绩;聂卫平、马晓春没有沉着冷静的作风就难以在棋盘上取胜;居里夫人没有吃苦耐劳、百折不屈的精神就不可能在科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中不正是浸透着非智力因素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吗?在对幼儿智力开发的同时,请同样重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科学活动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手工材料
关键词:非智力
-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宝宝的非智力因素 2010/08/25
- 家园共育:谈谈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2/01/1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