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的点滴体会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结合数学教育活动作了一些探索,我的主要体会是:
一、采用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具。如:数学活动“招待客人”,它的目标主要是能正确地用数字表示7以内物体的数量,巩固对7的认识。通过情境设置,作为家里的小主人,怎么帮助爸爸妈妈来招待客人呢?客人来了,爸爸妈妈请客人吃点心。你知道客人想吃几个点心?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不但能积极地参与,而且学的也很快。特别是请幼儿帮助爸爸妈妈整理家里的物品,按数摆放物品时,孩子们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又如教“数的组成”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如动物卡片,棋子等等),使幼儿自行探索,将卡片等分成两部分。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并给与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再引导幼儿分析,比较和思考,在幼儿理解这两个规律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思考,共同探索数的组成的交换规律和递减规律,并提供操作材料,使幼儿学习运用两个规律解决问题。
二、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数学知识,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孩子不仅喜欢有规划、有组织的游戏活动,更喜欢自由自在、主动探索的游戏活动。组合建构篇的目的也就是让孩子自主的探索和发现,想出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幼儿有自己成果的展示,激发幼儿的兴趣。而因为活动的多样性,每次活动都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构思、操作。孩子是在不断动手、动脑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孩子的兴趣。
三、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更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习惯的最终目的。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教给幼儿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而要想从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要创造与思维有关的条件,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的材料,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好办法,如:比较4和5,可以设计出这样的一系列问题:5比4多几?、2加2比5少几?、3减2比4少几?、1加4比4多几?等等,幼儿在教师多次设置的思维空隙里穿越,动脑筋,不断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变枯燥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幼儿不仅爱学、会学、渴望学,而且在学习中不断掌握新方法。另外在操作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幼儿通过亲自感知,自我探索,在头脑中构建数学知识,也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幼儿从“学会”走向“会学”,帮助幼儿从小就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幼儿园的教学从单纯重视教学结果逐步转变到既重视教学结果,更要重视获取这些成果在数的途径,从“学会”走向“会学”,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手工材料
关键词:体会
- 指导幼儿绘画的几点体会 2013/01/21
- 幼儿园工作的六点体会 2012/12/07
- 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科学开发的点滴体会 2012/11/21
- 对幼儿园教学的四点体会 2012/11/17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