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进行园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途径
摘要:近年来,对幼儿园教师的能力要求已从过去的重教法和技能上升到设计和统整课程,也即课程开发能力。这不仅是教师专业能力的表现,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开发既可以自主开发适合本地、本园和本班特点的课程,也可以改造已有的课程资源,如根据本地、本园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已有课程内容的适应性,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实施的灵活性等。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教师;专业能力;课程开发
多年来,教师作为课程的使用者(curriculum user),注重的不是课程开发,而是教育方法的改进。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主要指教学方法和技能技巧,课程设计一般只限于写教案。随着人们对学习概念的全新理解(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21世纪的教育基点也产生了战略性转移,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不再片面地强调教学技能技巧,而强调教师在与教育环境的互动中,主动的认知及判断能力。2001年6月颁发的新《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就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这是《规程》和旧《纲要》没有提及的。新《纲要》对教师的这种要求已经不是改进教学方法或技能技巧所能达到的了,教师需要有设计及统整课程的能力,也即课程开发能力。
一、幼儿园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课程开发,一方面是幼儿园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在专业自主权上提升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教育工作本身专业化的需要。学者们曾研究过专门职业的标准问题,认为作为专门职业,应主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第一,其成员采用的方法与程序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作为支持。第二,其成员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压倒一切的任务。第三,其成员不受专业外势力的控制和限定,有权作出“自主的”职业判断。“从理论上讲,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应该被视为专门职业,对教师个人来说,就意味着需要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独立的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在过去的许多年,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可以不必进行活动的设计安排,所有课程由园方统一规定。教师不用考虑教什么才真正对幼儿有帮助,只需按园方所提供的教材呈现给幼儿就可以了。这样的工作一般的成人都会做,不能体现作为教师的价值和成就感,大家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关注似乎更注重教法及技能技巧。
近10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教师内在的实践经验、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却没能在教育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现。现在既有了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理论支持(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过程模式”课程,与传统的“目标模式”相比,结构化的程度越来越低,课程的外延变得越来越模糊,内涵越来越丰富),又有了行政组织层面的保证(在国家的幼教《纲要》指导下,幼儿园自行决定本园的课程和指导方法),教师正好可以从包括课程开发在内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提升和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真正体验作为教师这一专门职业的价值和成就感。
(二)课程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适宜的课程内容和孩子感兴趣的实施方法则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条件。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中,每个园一般都制定有学期、月、周的课程计划,里面包括目标、内容和指导方式,教师一般都严格按计划进行,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以下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师预先选择的课程内容常常不符合孩子当时的兴趣,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却不能及时纳入到课程与教学中来。二是教师预先设想的教育目标和教学程序、进度、重点等与实际的活动进展情况不一致。为此,教师不得不经常想方设法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忽视或排斥幼儿提出的问题和想法,以调动他们对计划内容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成了教师展示课程计划的过程,注重的是怎样方便教师的“教”,而不是幼儿的“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标准的课程使用者,教育活动只按照别人预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进行,不能根据幼儿的反应灵活地采取策略。如果真正从幼儿的发展角度考虑,教师就应该以参与者和活动伙伴的角色与幼儿进行真诚的对话和互动,在彼此的交互作用中自然产生新的目标与课程内容,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相当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幼儿园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途径
(一)开发适合本地、本园和本班特点的课程
我国幼儿园现行的管理体制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再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具体教育指导意见。幼儿园则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自行决定本园的具体课程和指导方法。与中小学相比,幼儿园在课程决定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是真正的课程开发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主体任务的直接承担者。在方式上,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组成教师团队共同进行,开发出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在内的完整课程系统(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整套的系统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的幼儿园难以做好);也可以是单个教师从小处着眼,在幼儿园整体课程框架和活动案例指导下,根据本班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点,自己设计一些具体的教育活动。下面是一位幼儿园教师结合中国队和土耳其队世界杯比赛实况,自己设计进行的教育活动实录。
活动设计者为江苏省江都真武油田第二幼儿园欧阳畅,这里只是部分摘录。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一些足球的基本知识。2.让幼儿感受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那种自豪感和荣誉感。3.让幼儿理解比赛重在参与,只要自己努力了,虽败犹荣。
摘录一:
幼儿甲:他把人家弄倒了,为什么不给他黄牌呢?
幼儿乙:你真傻,犯规的是中国队的。
幼儿丙:就是,罚了黄牌再犯规就要下场了。
教师:我们想一想,最近我们看的动画片《足球小子》,那上面说的什么情况会被罚黄牌?
幼儿甲:推人家,把人家弄摔跤了……
幼儿乙:那小翼被松山弄摔跤了,松山也没有黄牌呀?
幼儿丙:松山是想把球夺过来,不小心踢到小翼的。
幼儿甲:可他还是把小翼弄摔跤了呀?
教师:足球比赛的规则中规定如果是为了抢球,跑的速度太快等不小心把别人弄摔跤了,人家受的伤不严重,就判犯规。故意让人摔跤或推人则会被罚黄牌。足球是一项有规则的运动,什么情况都要根据规则来进行,裁判不会因为你是某国家的人就让你犯规也不罚,中国队员犯规也要罚,所以人人都要守规则。
评析:结合比赛实际和幼儿的关注点,引导幼儿讨论了解足球比赛的一些规则,同时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比单讲规则更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
摘录二:
幼儿甲:哎呀,用头顶球可疼了,他好勇敢呀。
幼儿乙:他是运动员嘛,我爸爸说,运动员可苦可累了,让我学习时就要像运动员一样不怕苦不怕累。
教师(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觉得他们说得对不对?
评析:因为这两个幼儿的话与教师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教师想让其他小朋友也获得这样的意识。
摘录三
幼儿甲:中国队真差劲,又让外国人进球了。
幼儿乙:中国队员真笨,非要等人家踢到球才去追,追又追不上。
幼儿丙:中国队员要跑快点就好了。
其他幼儿:唉,中国队到底能不能进球呀!进一个也好呀!
幼儿们:中国队加油!
教师:我们国家的球队实力比较弱,和别的国家球队目前还有差距,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进入世界杯,这已经是中国足球很大的进步了。
幼儿甲:有进步就是好球队。(和老师常说的“有进步就是好孩子”很像。)
教师:想一想,X(体力弱的一个孩子)和Y(体力强的一个孩子)比赛跑步,会是什么情况?
幼儿众:X输定了。
教师: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们会觉得X和Y一样棒?
幼儿乙:X也使劲,认真跑了。
幼儿丙:不能看到Y到终点就不跑了。
……
教师:X就像中国队,Y就像土耳其队,我们要为中国队加油,哪怕中国队输了,也是光荣的。
评析:针对幼儿的情绪,教师用类比的方法及时将幼儿的关注点引向预设目标:体验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自豪感,理解比赛重在参与,重要的是付出努力。
从上面的摘录看,基本是教师预设主题和目标,根据实际情境生成课程内容的活动,把两种课程模式(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较好地结合起来,教育过程进行得既流畅自然又始终在教师的控制范围之内。这种做法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也便于操作,即安排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好比树叶),并用教师紧扣目标的引导语(好比树枝)将这些看似随意的内容凝聚在一起。建议能力强的教师可以采用这种做法,即从单个的具体活动入手,设计一些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二)改造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
幼儿园虽然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背景和师资条件下,每个幼儿园、每个教师真正做到自主开发课程并不容易。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条件,像追捧时尚一般,一味强调园本和特色,不仅浪费现有的优秀教育资源,也使教师身心疲惫,无暇顾及对教育过程的优化和对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很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无“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的实质。“社会各方面应该而且已经集中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许多教育资源,作为一个办学实体,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使之实实在在地为幼儿教育所用。”但幼儿园的条件和每个幼儿的需要各不相同,如何才能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每一个不同的个体?这需要教师在选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造开发。
1.对已有课程资源进行本地化改造
专家设计好的教育活动,大多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和思考,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某些基本的教育内容是共通的,但有些具有地域特点的内容和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区。比如,北方冬天的冰雪游戏无法适用于南方;参观立体交通和大超市等城市题材的内容不适用于农村……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对已有课程内容进行改造,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强教育和幼儿生活的联系。有一首歌颂江南水乡的儿歌《水乡歌》是这样写的:“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水乡什么多?桥多,东一座,西一座……水乡什么多?船多,千条船,万条船……”这首儿歌很美,但对西北地区的孩子来说,“水乡”“小桥”和“船只”是那么遥远、陌生。兰州的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创造性地改编了内容,让孩子们编出《兰州歌》:“兰州什么多?风多、沙多、百合多……”孩子们的情感被激发起来,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2.对已有课程资源进行本园化改造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全国几十万所幼儿园,没有哪两个园会在师资、物质条件、幼儿发展等方面完全相同。在同一地区的A园成功实施的教育课程未必在B园同样适用,在选用已有课程资源时,必须立足于本园实际去思考,此课程模式有什么优点?对教育条件的要求是什么?本园有多少与之相通的条件?本园在选用这一模式时,需要进行哪些改造?教师需要作出几方面的努力,等等。这样一一对照去发现问题,然后从各个入口入手,一步一步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提高教育质量。
3.使选用的课程资源适应本班幼儿的特点
课程实施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有一种观点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具体到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中,必须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切实处理好教师“导”和幼儿“学”的关系。我国目前已有的课程资源中,绝大多数是现成的教案,大致包括目标、准备、过程、建议几个部分,在过程中还详细写出了进行步骤、指导方法,有些连教师说什么话都已设计好。这实际是从教师的“教”出发的。教师在实施这些活动时,必须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在实施方法上进行课程的再次开发,使已有的课程资源更符合本班孩子的特点,使幼儿的学习更有价值,努力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以上海某幼儿园进行的“金茂大厦亮灯”这一绘画活动为例,要求幼儿用蜡笔涂色的方法表现出浦东一角的夜景。活动在中一班开展时效果很好,在中二班进行时却令孩子们大为扫兴。教师通过对活动的过程和作品进行分析后,发现影响中二班幼儿作画积极性的原因是幼儿运用蜡笔涂色的能力较差所致。活动前教师没有对两个班幼儿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而用同样的标准和方法要求幼儿,从而使能力差的幼儿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同一个幼儿园同年龄的两个班都有如此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便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师在选用每个活动时,都应对本班幼儿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灵活调整实施方法,从而创造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人本化”课程。
参考文献:
[1]高慎英.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3):31—34.
[2]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A].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解读[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12.
[3]冯晓霞.弹性计划──师生共同建构课程[J].学前教育,2000,(4):4—5.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过程中存在问题辨析[J].幼儿教育,2002,(11):4—5.
[5]陈洁毅,李慰宜,等.美术教学要找准起落点[J].学前教育,2002,(1):30—31.
手工材料
关键词:园本课程
- 开发幼儿园乡土园本课程初探 2013/01/07
-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出路 2013/01/01
- 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报告 2012/12/21
- 浅谈如何建立幼儿园健康教育园本课程 2012/12/09
- 挖掘民间游戏资源 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 2012/12/0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