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用心灵的慧眼看孩童的世界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ngxiangyu 感谢 jingxiangyu 上传 0人参与

                                                        用心灵的慧眼看孩童的世界
                                                               ——谈从幼儿生活的细微之处挖掘幼儿德育教育资源 
     传统上课程资源是一个“名词”,通常是指要遵循的课程纲要,要阅读的教科书,或要实施的教学计划等等。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有了新的诠释,由“名词”变成“动词”,课程资源不再是封闭的教科书,而是幼儿的活动、经验、内在的旅程,是教师和儿童一起深入未知的世界,一起体验、探索、操作和思考,经验喜悦、快乐、挫折或痛苦,在这些过程中,共同诠释经验,发现意义,建构主体。做老师的要有一双慧眼,这双慧眼要能够发现孩子们平常一举一动之中隐藏着的教育资源,本文就笔者自己的教学经历,攫取几则教育小故事,阐述如何从幼儿的学习生活、经历中发掘幼儿德育资源、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一、“贴标签”现象让我想到:要让孩子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班级里
     开学第一天,有位家长来到班级,打听他孩子的座位。因为我是新老师,对这个班还不太了解,便让他自己随便选个空座位。谁知,这位家长“挑”好座位后,便掏出一张贴纸贴在了椅子腿上,边贴边说:“这下不会错了。”我诧异地问:“你这是干什么?”更没想到,这位爷爷笑眯眯对我说:“老师呀,你不知道,上学期因为我孙子和同学争抢小椅子,我还来和老师吵架了,现在贴个标记,我孙子就不会搞错了,我也不会来找你们吵架了……”
想不到还有这么自私的家长,我在心里这么嘀咕着。
     转念一想,原来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自我封闭的天地里,父母的精心呵护,长辈的纵容偏爱,使得他们自私的种子逐渐滋生,因而产生霸权主义,说话做事很霸道,自己的东西容不得别人分享。这也导致他们在幼儿园里也是专横跋扈,惟我独尊,脾气暴躁,稍不如意便会对同伴大发脾气。而家长呢,由于溺爱偏爱,有的为了维护自家孩子的利益,甚至不讲道理,遇到事情也是通过用吵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殊不知,这些行为给他们的孩子造成了一个多么坏的影响。
针对这种现象,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语言活动中给孩子讲“萤火虫找朋友”的故事,让幼儿明白了真正的朋友应是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特别是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是最希望得到朋友帮助的;在音乐活动中带领幼儿做“找朋友”的游戏,让他们体验朋友多的乐趣,和朋友一起游戏所得的快乐,知道没有朋友是很最孤单的;在体育活动中我给孩子玩“接力赛”,懂得相互之间的合作,明白他们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二、从挑选大苹果现象我发现孩子的品德的言行不一
     每次孩子吃苹果时,我都发现,第一位小朋友走到苹果盘前仔细端详一番,伸手拿走了其中最大的一只,其后的几个孩子也是将剩下的苹果中最大的挑走了,只有几个不爱吃苹果的孩子随便拿了几只,到最后,盘中只剩下了几个小苹果。
难道孩子们不懂得相互谦让、没有分享的意识?
     带着困惑,我向幼儿提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拿哪个呢?”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幼儿都说:“我把大的给别人,把小的留给自己。”
     孩子们明明懂得道理,却没有行动,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的言行不一致。要让孩子们言行一致,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还需要我们进行反复训练和指导,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1、在故事中丰富情感体验。幼儿的情感是与认知相结合的,情感的产生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为了丰富幼儿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我结合教学内容向他们讲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分析: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并通过角色表演,使幼儿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
2、在游戏中进行行为训练。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分享与谦让的情境中自发地表现出分享与谦让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分享与谦让,于是我便注意营造一种亲密、信赖、和谐的氛围,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们的生活与活动,通过多种游戏贴近幼儿。从最简单的游戏“猜猜我是谁?”到“扫落叶”、“占圈”,孩子们互相从陌生到熟悉,直到互相合作,亲密无间。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我启发他们学习分享和谦让,把心爱的玩具送给客人玩,把喜爱的书给客人看,把美味的糖果与客人分享。孩子们多次实践,逐步学会了分享与谦让。
3、在活动中品尝分享与谦让的快乐。幼儿之间的分享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情绪愉快,彼此得到满足,同时也增进了友谊,这对巩固、强化分享与谦让行为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我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幼儿与同伴分享的机会,比如在晨间分组提供一筐不同的积木,在游戏中该组成员必须学会相互协商、共同享用,这样才能愉快地游戏。同样,组与组之间也必须学会共享,才能保证大家都能玩到各种积木;在“游戏”中,提供的玩具数量不足,幼儿之间必须学会共享玩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等,都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与谦让。
三、对椅子说悄悄话——用自己的行为唤醒孩子的爱心
     幼儿是活泼好动的,他们经常坐在小椅子上做前后摇晃的动作,让椅子撞击地面,发出“咚、咚、咚”的响声。特别是男孩子最喜欢这样的“游戏”,声响越大,他们笑得越开心。显然这些小家伙们将小椅子当成了汽车、飞机、快马、跷跷板、爷爷的安乐摇摇椅……
     每见此情景,我都会忙上让他们停止行为,然后面对全班幼儿作一番生动的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在我的苦口婆心下,孩子们似乎明白了,他们个个大声地说:“老师,我们要爱护小椅子,小椅子摇坏了我们就没得坐了……”
可没过多久,幼儿又玩起了这样的“游戏”,特别是赵宇超小朋友,他不仅在摇自己的小椅子,还时不时的用脚去踢他身旁小朋友的椅子。难道刚才的教育没一点起作用吗?如果现在再用刚才的教育方法孩子们肯定会厌烦麻木的,看来这次我要改变一下策略了……
     “哎哟哟!哎哟哟……我好疼啊!”我大声的呻吟吸引了班上所有的孩子,他们不明白老师的呻吟是为什么,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接下来,我装作很痛苦的样子说:“我是‘小椅子’,我被你摇得好疼啊!我很高兴你们每天坐在我身上,也很乐意为你们服务,可我不愿意你们伤害我们,瞧瞧你们有的摇我,有的拖我,有的还踢我,我们疼死了,啊,哎哟哟!其实我们也和你们小朋友一样需要人来爱的……”小椅子的哭诉让孩子们目瞪口呆,过了一会有的小朋友开始小声的嘀咕开来:“小椅子也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它们……”
     看到孩子们个个严肃起来,我说:“我现在有个提议,我们每人对小椅子说句悄悄话,抱一抱你的小椅子,给它温暖给它爱,好吗?”
     孩子们听了我的建议,有的开始用手抚摸椅子,有的低下头来对椅子轻声交谈起来,有的甚至还用自己的嘴唇来亲亲小椅子……
     看到孩子们一副认真的模样我故作惊讶的问他们都对小椅子说了些什么?巫佳伟小朋友说:“我对小椅子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赵海洋小朋友说:“我和小椅子做朋友,不让别人来欺付你。”夏柳洁小朋友说:“小椅子我们爱你,要好好保护你。”……
     对于小孩子来说,有时候十句粗暴的要求抵不上一句温柔的呼唤。在刚才的活动中,虽然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学生进行了爱护公物的教育,可小孩子依然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可当教师用痛苦的表情唤起孩子的同情心的时候,孩子心底的善良立刻就被唤醒了,所以,他们表现出对小椅子的那种关怀,仿佛小椅子就是他们的孩子。这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
     当老师对学生粗暴地进行教育的时候,这时候,孩子心底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和老师对抗,而不是接受。虽然有时候表面上孩子在顺从,可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依然是拒绝,所以只要一有释放的时机,他们就会露出他们的庐山真面目。而当老师用情景唤起孩子的心灵的时候,孩子们在心理上采取的就是一种接受,接受老师,接受同伴,接受环境,因为这时候,他们的角色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和转换,从被教育者、接受者转换成一个付出爱的主体了,这时候,他们觉得自己是伟大的,是一个付出者,觉得自己是一个善良者,所以在孩子们就会投入那一份感情。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要通过正面的善良去引导孩子,而不是让孩子认识什么是恶的行为,只有他们了解了什么是善良,那么他们就会一心向善。
四、冷餐会后的思考——培养幼儿的“分享”和“谦让”
     “六·一”儿童节那天幼儿园开了一次“自助冷餐会”,每个小朋友自带2—3种食品和同伴共享。
活动开始前,我和孩子们一起耐心地将食物分类摆放,颇有点“宴会”的味道。摆好后,孩子们看着这桌丰盛的大餐,显得有些急不可耐。
在进餐前,我提醒幼儿注意:
1、要谦让,不要相互推挤取餐,男孩要学做“绅士”,女孩要学做“淑女”;
2、保持安静,不要喧哗,
3、要用筷子取食物,不要用手拿,注意个人的卫生;
4、一次取餐不要拿太多,吃完再取;
     第一轮进餐,孩子们还能按照规定,有秩序地拿取自己喜爱吃的食品。可不一会儿,当有一部分吃得“快”的幼儿第二轮去取餐时,同伴间开始争抢了。这时候他们将进餐的要求全都忘光了,取餐的孩子近乎于疯狂状态。一时间教室里乱作一团,桌上食品混乱不堪……
     本来活动的用意想通过“自助”使幼儿懂得“分享”和“谦让”,孩子们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他们也知道正确对待“分享”和“谦让”的方法。可一遇到实际情况时,他们想到的往往只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什么“分享”“谦让”。
此次活动的失败让我懂得了幼儿的“谦让”和“分享”不是一个故事里,一个活中就能训练出来的,怎样让幼儿的“谦让”和“分享”自发的表现出来呢?这学期,我做了以下这些尝试:
1、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表现出来的行为是非常真实的,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如每天的点心、水果时让他们自己自由拿取,在拿取的过程告诉他们同伴间要相互谦让,不要总是想这自己的需要,学做文明人。对那些能够做到言行一致的幼儿给予即时的表扬,树立榜样,让其他幼儿都要跟榜样来学习。逐渐班内出现了“谦让”风。怎样让这股“风”吹得更加猛烈呢?我又在班内开展了“小手拉小手”“有困难找朋友”的活动。让那些接受帮助和帮助别人的幼儿同时体会到“分享”与“谦让”的快乐。
2、为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我结合教学内容向他们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和他们一起分析,使他们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我还给他们讲“三只蝴蝶”的故事,教育他们同伴间要有团结友爱的精神,当遇到困难时不要光想着自己去躲避,而想到更多的是朋友,有意识的在教学活动中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继而使幼儿产生自觉、稳定的“分享”与“谦让”行为。
     以上只是攫取了我的教学生涯中几多平凡的小事,而我知道要培养幼儿的美好心灵,陶冶幼儿的高尚情操,绝不是教师的三言两语和三两件小事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是要伴随整个幼儿学习期和小学过程。“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发现孩子的生活,开掘教育资源,设计教育活动,让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美好的道德,同时还要得到来自家庭的帮助,真正做到家园同步共育,这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曙光幼儿园  杨玉凤)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孩童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教师的仪表形象与建构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