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孩子正确使用惩罚的手段?
家教经验(一)
惩罚与奖励是相对的,父母要明确惩罚的目的决不是在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怒气和怨气,而是要引导幼儿把精力转移到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上去。
惩罚是有一定尺度的。关黑屋子、饿一顿、罚站、用针戳、打,这些体罚是摧残幼儿身心的。孩子犯了错误狠打一顿给孩子带来的只是肉体的痛苦和屈从。这时孩子的屈从往往伴随着抗议和敌意,其后果是孩子变得顽固。曾有一个7岁男孩,母亲怒气冲冲地骂他“滚出去,我不要你了”,结果孩子真的哭着往外跑了,以后找了半天才在一条弄堂里找到。
为达到惩罚的目的,必须伴以教诲。当孩子总是爱抢同伴的玩具并弄坏了玩具还觉得无所谓时,妈妈应一边严肃地批评孩子,一边当着孩子的面向同伴表示道歉,回家后想法把弄坏的玩具修补好。如修补不好,应与孩子一起商量把原定全家前往看电影的钱省下来去赔偿。惩罚过后,还必须进行教育,帮助孩子认识合理需要与正当的行动方式之间的联系。告诉孩子可以通过请求的方式得到他所想要的玩具,或是与同伴交换玩具。
家教经验(二)
惩罚而不是体罚。儿童良好的行为发展,从根本上讲使儿童产生了一种内心的行为需要。某些外部压力可以促使儿童产生行为动机,而过分的压力则会引起抗阻和萎缩。体罚是一种极端的强迫行为,尽管孩子在强力下一时屈服,可并没有对自己的过失产生内疚感。体罚只会使孩子养成暴烈和软弱的人格品质。所谓“棒头出孝子”,的确是有的,只是这种“孝子”是用软弱性格为代价换来的,培养了一个懦夫,换来了一个“孝子”而已。
取消奖励。如果已与孩子讲定,这一个月不骂人不说粗话,爸爸妈妈下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带你到动物园去玩。如果他没有做到即取消这个活动,但要讲清楚,下一次目标与奖赏办法。这里要注意,孩子越小,内容要越具体,时间也不能太长。比如说对二、三岁的孩子规定不骂人就去玩一次,就不能把时间规定为一个月,一般几天、一周即可。使孩子逐步能自觉避开不愉快的情境,争取愉快的情境,久而久之强化了良好习惯,也就克服了不良的品质。
只惩罚具体错误。这对许多家长有一定难度,因为火气一来就眉毛胡子一把抓,前前后后算总账。这不仅使孩子无所适从,也容易使孩子觉得家长不公正、不讲道理。民主型家庭在处理孩子接连几天不专心作功课的事时,以取消周末划船的计划作为惩罚。但首先肯定孩子在其它方面好的表现,告诉他(她)只是这几天作功课不理想,“你输了,下次再比。”从而给孩子一个补过的机会。这对孩子的心理诱惑是良性的。
家教经验(三)
惩罚时间。最好是在错误行为已经出现但尚未得逞之前,而不是在已经得逞之后。否则儿童受到惩罚后接受的教训往往不是去改正错误行为,而是设法如何躲避惩罚防止错误行为被发觉。惩罚还要及时,对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应注意这一点。有的孩子专找客人来家或父母带他外出时胡来,因为他们摸准了父母的脾气,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奈何他们不得。等到客人走了,或外出回到家,他们就装得老老实实或早早睡觉,父母火气早消,也不会再打他们。年幼孩子的记忆保持时间不长,若早上犯过,父母不及时处理,到晚上吃饭时或睡觉前再来兴师问罪,孩子会发懵,因为孩子早忘了早晨发生的事。儿童0家教0幼儿0教育
谈话是重要的惩罚方式。许多少年在日记中写到:谈话比挨打、罚站还难受。他们所讲的“难受”指家长和颜悦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使孩子产生心理的愧疚感。少年的不良行为一旦在理性的天平上失去平衡,会引起强烈的精神反省。而家长越是心平气和,情理交融越能产生效果。帮助孩子从高级感情中升华自己,如责任感、道德感等等,这都有助于少年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逐步用理智控制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家教经验(四)
惩罚要谨慎。惩罚不可带情绪色彩,否则会使幼儿辩不清受罚的原因。例如一个幼儿偷拿了别人东西,家长知道后,便怒气冲冲把幼儿痛打一顿。而结果呢?幼儿会认为是自己激怒了家长而挨打,却不知道挨打的真正原因,这样的惩罚起不到惩戒的作用。
惩罚的时间要短。这是由幼儿的记忆特点决定的,当幼儿忘记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再继续惩罚已不再有效。例如,幼儿在集体游戏活动中有捣乱行为,我们可以让他停止参加该活动几分钟,但不能过长。
惩罚要坚决,一旦采取惩罚,就不该因幼儿叫嚷、逃跑或赖在地上不起来而妥协。很多家长看到这种表现,油然而生爱悯之情,采取迁就态度,允许或默认了幼儿的奢求,结果幼儿不但改不掉不良行为,反而使他摸透了家长的弱点,日后更加为所欲为。
手工材料
关键词:惩罚
- 看看美国幼儿园如何惩罚孩子 2013/03/01
- 幼儿园惩罚教育探究 2013/01/29
- 幼儿园惩罚教育的使用策略 2013/01/14
- 如何进行幼儿园教学中的惩罚 2012/03/19
- 家教宝典:怎样对孩子进行奖励和惩罚 2011/08/2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