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胆怯心理方法研究
本文试着探讨如何培养儿童更加开放的参与集体活动
情景一:区域活动开始了,几名幼儿部是到玩具角拿玩具枪后在一旁玩,从来不去其它活动区。
情景二:许多幼儿都很有兴趣地在玩动手区玩拼图游戏,一位幼儿走到动手区,但只是静静地在一旁观看,从来不参加游戏。
情景三:到进行区域活动的时间了,但总有几名幼儿仍坐在座位上不去活动,老师询问后,他们说:“老师,偶不会。”
这是发生在小班区域活动中的几个小事例,经过仔细观察,分析:情景一,原因可能是幼儿惧怕尝试玩新事物、新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总是选择那些比较熟悉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是有一定难度的或有挑战性的新活动。情景二,原因可能是幼儿常常因害怕、退缩而不敢亲自动物去尝试活动,害怕失败。情景三,原因可能是幼儿活动时,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害怕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出现消极的自我评价。
不难发现,幼儿的几种行为都是缺乏自信、胆怯的一种表现。自信心的培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位哲人说:“自信心的培养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它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而胆怯、退缩严重阻碍了自信心的树立,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自信心大约在三岁左右开始显露,因此,对于小班年龄的幼儿,帮助他们克服胆怯、树立自信心就更加重要。
针对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这些胆怯行为,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克服胆怯。
一、创设温暖、轻松的环境,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活动区域的设置多为分散型,提供的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能让幼儿在视觉上感觉宽松。材料的提供要从幼儿的兴趣入物,如在感知区我们发现幼儿喜欢用喜爱的颜料在磁砖上进行涂色练习,这此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从而淡化了胆怯心理。
再则,在游戏时我们避免给幼儿过多的限制及负担,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如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总喜欢与平时要好的同伴一起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就请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带领及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能力弱的幼儿的胆怯心理。
教师努力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能让幼儿在身疏放松的状态下选择游戏,在愉快的游戏中忘却胆怯。
二、丰富必要的技能技巧,强化幼儿的成功体验
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时,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能力强的幼儿在活动中能经常获得成功,而能力弱的幼儿却常遭失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参加活动产生胆怯心理。因此,帮助幼儿丰富、掌握一些技巧十分必要。如在美工区的粘彩链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让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先学习一个接一个连成直线,让幼儿感到“我也会做了”,初步体验成功,为下一步粘彩链树立信心。
教师要帮助这些具有胆怯心理的幼儿体验成功,使他们初步树立信心,然后由易而难,在不断获取更大的成功中逐步消除胆怯。
三、积极肯定,鼓励幼儿亲自尝试新的活动。
幼儿对成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对幼儿来采取积极肯定与鼓励的方法,能激起幼儿尝试新事物的愿望。
例如,平时经常只玩积木的一位男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去“动脑筋角”玩了配对游戏,虽然在这段时间内,他只找出了一对(小兔子吃萝卜),但在活动后,他还是得到了及时的表扬。小男孩满意的笑了,回家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且得到了妈妈的夸奖。第二天,他又去了这个活动区活动,找出了第二对、第三对……
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能让幼儿从中感觉到“我能行”“我也会”,在不断的鼓励中获取游戏的信心,即使对有些需要努力后才能成功的游戏,幼儿也能有信心去尝试。
四、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消除胆怯心理。
家长共同配合,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寻找出引起幼儿胆怯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方法。
如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们向家长反映:每当小朋友或老师请他的孩子到动手区游戏时,他的孩子总是摇摇头,然后就到其他活动区去活动了。后来家长反映该幼儿因不会扣纽扣,所以不去玩“给娃娃穿衣”的游戏,并提出能否让他们把活动区的娃娃带回家,由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学习扣纽扣。家长提出的这个建议被我们采纳了。果然,第二天,那幼儿高高兴兴地来到动手区,和同伴一起玩了“给洋娃娃穿衣”的游戏,还对小朋友说:“在家我还跟爸爸妈妈比赛扣纽扣呢。”
此外,我们还建议家长平时多带孩子走亲戚、串门,或者利用休息天、空余时间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活动,鼓励孩子多和其他人接触,从而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心,使他们逐步适应,并大胆地参加各项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重心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发现幼儿存在胆怯行为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避免胆怯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受到过多的关注,加重恐惧、紧张的心理。区域活动中教师要逐步地、分散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的不良心理因素。
手工材料
关键词:胆怯心理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