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生生不息的动力
探索型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那么,在探索型主题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孩子的很多的“特质”对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孩子的兴趣点、孩子的生活经验、孩子的行为表现以及孩子在主题中闪现出的一些有趣、新奇的问题,而这些有趣、新奇的问题更加促进了我班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这些好问的孩子是我班主题活动中的积极的参与者、发现者和解决问题者。好问也成了主题活动中生生不息的动力,因为它体现在主题活动的全过程:
首先,主题的产生。
孩子在生活中或课堂中偶尔产生的疑问会生成某些主题,这些疑问往往就是孩子对某件事物感兴趣了,或对某种现象产生好奇了而形成的,老师如果及时地抓住了孩子的这些稚嫩的话语或新奇的探究,并加上适时地引导、启发、活动的主题就会自然地产生。在我们幼儿园的后操场上,种着各种不同的树木。一次午饭后,我带孩子们去散步,几个孩子在树下钻来钻去,有的还用手臂去围着树干。这时,有的孩子就提出:“怎么这棵树的树干这么粗?而且还有很多罗纹?”其他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观察起树来,有的问:“为什么有的树叶是绿色的,有的树叶是红色的?”有的问:“为什么有的树叶尖尖的,有的圆圆的?”还有的问:“为什么有的树上要绑草绳呀?”……
我们发现孩子们生成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我们以欣赏的态度和孩子们一起看树,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让他们展开积极讨论和交流,把个别幼儿的兴趣引伸为大家的兴趣,让孩子们对进一步探索“树”产生了可能。于是“我们身边的树木”主题产生了 。
其次,编制主题网络
主题确定以后,就要以一个点为中心扩散或伸展,编制主题网络。这个网络图可分成两条路线。一条是教师预设的,另一条是由孩子生成的。那么由孩子生成的网络有很多也来源于孩子的问题。在“中国人上天了”主题进行过程中,孩子们没有对“杨利伟是如何上天的”这个问题感兴趣,而是对太空人的生活非常感兴趣,他们经常来问我:“太空人怎么喝水的?”“太空人怎么刷牙的?”“太空人怎么小便的?”……看到孩子们对太空人的生活这么感兴趣,我们把活动的主线重新规划,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发现、探究太空人的生活,并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去表现、表达。
再次,主题进行过程中
在编制好了主题网络后,我们通过与孩子一起收集资料、交流信息、展示作品等形式使孩子热情地参与到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自己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有关的知识技能、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也在获得经验的同时又发现了很多的问题,从而又产生了很多新的疑问,而这些疑问正是主题活动不断丰富的源泉,也是孩子热情地投身于主题活动的动力。在“动物,我们的朋友”主题进行过程中,孩子们充分表现出了对动物的好奇和探究兴趣。每天都有一些孩子乐此不疲地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一天,姜铭洁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她的新发现“我知道,马是站着睡觉的。”这时候,很多孩子都反问她:“马站着怎么睡觉呀?”姜铭洁说:“真的,我从书上看到的。”孩子们还是将信将疑,都纷纷问她:“马为什么会站着睡觉的,它不累吗?”后来,姜铭洁把自己的《动物百科》图书带来了,孩子们都获得了答案,原来马的警戒性特别强,它为了更好地躲避敌人的追捕才养成了这个习惯。很多孩子还提出了一些其他的有关动物的问题,胡陈超问:“长颈鹿是怎么喝到水的?”胥冰清问:“为什么兔子的眼睛是红红的?”姜铭洁问:“袋鼠妈妈有口袋,那爸爸有吗?”……这些问题是稚拙的,更是充满乐趣的,孩子们根据这些不断产生的新的问题去探究着、查找着、发现着,他们有的回家问了父母;有的带来了资料交流;有的更是带来了自己画的自己所知道的动物的知识;还有的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回答这些问题。他们表演了“长颈鹿喝水”、“螃蟹走路”、“猴子学样”等等,无不让人啼笑皆非,更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孩子的表演天赋。这些问题的提出给了孩子们探索的欲望,也使主题活动更加深入,孩子们更是得到了一些原来不知道的有趣的答案,既得到了满足,又充实了自己。
好问,让我们的探索型主题活动更加生动、丰富;好问,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勇敢、积极,并逐渐向探索型的人发展。由此可见,好问是孩子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我们现在的孩子中还普遍缺乏这样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好问的孩子,如何让好问真正地成为主题活动中生生不息的动力呢?
一、 投身自然环境,激发幼儿提问。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广阔自然,生生不息。孩子们最喜欢那些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在这种大自然的环境中,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产生好奇,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些疑问往往就是主题活动的导火线,从一个小小的疑问会引发出孩子一连串的主动探究,使主题不断深入。每天午饭后,我都会带着孩子来到我们幼儿园的草坪上闲散地休息、观赏。好动的孩子可不象大人那样安静,他们总会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一天,张扬川、瞿雪雷等孩子忽然发现草丛中有很多蚱蜢,他们迫不及待地用手去捉,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仔细地观察着他们的战利品。张扬川说:“这个蚱蜢都是绿色的,它这么小,嘴巴在哪里呀?”其他孩子都指给他看。这时田丹又问:“它吃些什么东西呀?”“我知道,它要吃树叶。”胡陈超抢着说。“不对,可能它吃小虫子的。”查英杰马上反对。赵铮看着自己手心的蚱蜢问:“那蚱蜢会不会飞呀?”何乐筠说:“有一点会飞,但是飞不高的。”瞿雪雷也说着自己的发现:“我看到蚱蜢会跳,跳得很高的。”这时候,胡陈超小朋友提议把这些捉到的蚱蜢带回教室去养。于是,孩子们满怀高兴地把自己捉到的蚱蜢带回了教室,放在了一个小盒子里。最后,我留了一个问题给孩子:“请小朋友仔细地观察,看看这些蚱蜢在我们的教室能不能养活?”……我想,这件事情虽然是偶然发生的,但它却引起了孩子们的一场大讨论,也引出了孩子们的一大堆疑问,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思想火花,这种思想火花将引领孩子走得更远、学得更多。其实,我们的大自然就是孩子问题的源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激励孩子把自己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并努力尝试用自己的经验方法去释疑,让大自然成为我们提问的乐园。、
二、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提问
我们在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中,不要满足于让幼儿仅仅回答教师的提问,而是要努力营造一种问题情境,注重引发幼儿内在的更多问题,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循着自己的问题线索,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幼儿对所探索的主题活动的兴趣更加持久,思维更加开阔,探究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和深入,各种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主题活动“多变的天气”中,为了发现温度计的秘密,好多孩子或买、或自己想办法带来了好几个温度计,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观察,我就把一只挂在了教室外,一只挂在里面,还有的放在科学探索区让幼儿探索,孩子们很感兴趣,也觉得很新奇,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去看,去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很多温度计上的秘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更引起了孩子们一轮轮的探索。
实录一:一天午饭后,天气很热,赵志豪小朋友一边抹汗,一边去看温度计上的温度,他先看了里面的,再去看外面的,“哇,今天这么热,我们教室里就有27度,外面还要热,我看到温度计上有32度呢。听到赵志豪这么说后,很多孩子都围过去看,可是有几个孩子就是看不出来,他们都着急地问赵志豪:“你怎么看出来的?”“是呀,应该怎么看呀?”班内的几个“小博士”得意地告诉他们,“我知道,是看那条红线的。”“对,红线升到哪一个数字,就是几度。”
实录二:一天离园前,胡陈超忽然又发现了一个秘密,他说:“怎么区域里的两个温度计的温度不一样呀?”我觉得挺奇怪,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孩子有这种发现,连我都不知道还有这种现象。我有点不信,亲自走过去一看,明白了。原来是两个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不一样,一种是一格表示1度,一种是一格表示2度。从而,孩子们又知道了原来温度计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不是红线指的那个数字就是标准温度。
另外,我们的自然角也是一个交流讨论提问的乐园,我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了种植物,孩子们还自己从家里带来了金鱼、乌龟等小动物,这些动植物经常吸引着孩子留恋往返。
实录一:我们把几盆金鱼“分田到户”,“承包”给了专门的小组和人员,有了这些“责任人”,他们照顾金鱼的劲头可足了,都想把自己的金鱼养得胖胖的,于是,很多问题接踵而来。赵志豪问:“金鱼吃什么呀?它要吃多少才饱呢?”后来,他回家咨询了父母和卖金鱼的老爷爷,他告诉大家:“金鱼不能喂太多食物,每次喂两粒鱼食就够了,不然它会撑死的。”何乐筠小朋友在观察金鱼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我看到金鱼吃东西时怎么还把吃进去的东西有时还会吐出来?”后来,他爸爸告诉她,原来金鱼是为了呼吸才这么做的。
实录二:瞿雪雷最喜欢去看金鱼,一有空就跑到金鱼缸前观察。有一天,他忽然跑过来问我:“我怎么在金鱼缸外面看的金鱼会变大呢?”这引起了我们大家的关注,孩子们都纷纷跑过去看。呀,真的是这样,金鱼还会变魔术呀。后来,经过孩子们的共同观察、探讨和交流,他们隐约地明白了这个物理现象。
三、 提供生活实景,诱发幼儿提问
当今的幼儿知识面广、个性独立,对于陌生的成人社会有着太多的好奇和探索的冲动。不再停留于假想情景下的体验,给幼儿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幼儿亲身尝试、体验,往往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帮助幼儿运用经验、解决问题、自主探索、内化体验、学习独立生活的一种好方法。
实录一:一元钱买调料
为了制作蔬菜汉堡包,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元超市买调料。到了超市,我们很快找到了要买的各种调料。番茄酱1.8元,果酱4.5元,沙拉酱7元。这时赵铮小朋友提出来:“老师,我们的钱不够,怎么买呀?”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举起番茄酱:“怎么样才能买到这个番茄酱呢?“徐创说:“要两个人去买。”计算能力挺强的赵鹏飞说:“是的,还要找2毛。”于是,我就请他们两个人去买。后面的果酱、沙拉酱、甜面酱依次让其他小朋友去试。
孩子们拿着要买的调料各自去付钱了。因为在超市里比较自由,他们把东西放在结帐的柜台上,等着店员阿姨结帐。有的孩子没等阿姨说多少钱就迫不及待地把钱拿出去,有的孩子甚至在争抢着拿买到的东西而不顾有没有找钱,真让我们苦笑不得。
实录二:一元钱买菜
来到菜场,沈嘉琦、沈一炜、徐创、李嘉皓和赵璐钰五个小朋友负责买黄瓜。从他们中间一看情形就知道这里面的领军人物是沈嘉琦,她带领同伴走到了卖黄瓜的叔叔跟前。由于有一点紧张,一时不知如何开口,卖菜叔叔问他们:“你们买什么呀?”这时他们才缓过神来:“我们要买黄瓜”“叔叔,黄瓜多少钱一斤?”沈嘉琦连忙问。叔叔说1块钱一斤。孩子们手忙脚乱地自己选了两根然后让叔叔称,叔叔说一共1.5元。哎,应该怎么付呀,5个人5元钱,这有点伤脑筋,他们把钱都放在了沈嘉琦手里,可是她也不知道怎么办。我提醒她:“两根黄瓜太少了,我们有38个孩子呢,而且钱还多着呢。”他们听到后,马上又加了一根。叔叔一称,说2元钱,沈嘉琦马上反应过来:“还剩3元呢,我们再买点。”于是,他们又加上了三根,叔叔一称,刚好5元,这回他们可开心了,马上把5元钱付给了叔叔。
实录三:制作蔬菜汉堡包
下午,我们把菜洗好、分好类后就开始制作蔬菜汉堡包了。孩子们每人一片面包,他们自选了几种蔬菜和调味料,小心翼翼地切着、做着。有的孩子把萝卜、黄瓜切得厚厚的,面包片去盖怎么也盖不住,只能问老师再拿一片面包;有的孩子面包底部没有涂酱,只在蔬菜上涂了一层,所以他的蔬菜一片片往下掉;有的孩子涂了太多酱,看上去脏兮兮的。但是不管自己做得如何,孩子们还是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的蔬菜汉堡包,边吃边说:“好吃好吃,而且还不时地去尝一尝同伴的“杰作”。看着这一副脏兮兮却其乐融融的景象,我们心里也无比地高兴。
他们自发地进行生动地交流,真实地表达着各自的经验,他们通过实践真切体会到许多直接经验,也得到了可贵的教训。
记得中国教工学会会长顾铭远教授曾经这样说过:“要引导孩子由不知到知,由知到不知,不知才有创造性。”我想,这就是好问的最高境界。敢于提问的人是富于思考的人,敢于提问的人也是敢于探索的人,敢于提问的人更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所以,要培养高素质的探索型的人才,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好问习惯,让孩子在疑问中思考,不断创新,获得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主题
- 让主题墙饰与幼儿“对话” 2013/04/21
- 幼儿园春天主题墙设计 2013/03/05
- 本土特色主题墙饰欣赏 2013/02/27
- 表演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2013/02/26
- 探索有效的艺术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 2013/02/1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