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教论文:优化语言教学活动中的点滴做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olan 感谢 bolan 上传 0人参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存在的,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所以,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们要将更新的教育观念落实到教育行为上,给孩子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促使幼儿思维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变通性,提问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在目前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目的性不明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动辄“是不是”,“好不好”,行同口头禅,发问不少,但没有教育意义,所提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的兴趣;教师随心所欲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大多数幼儿很茫然,无从下手,挫伤了幼儿思考的积极性,没有适应性;发现某一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幼儿对教师提问产生畏惧,如此等等,这些都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害无益的做法,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活动中,我们应坚决地杜绝这种行为。
     怎样才能在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优化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巧提问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在语言活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引发幼儿思考是提问的关键。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
      一是教师要善于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提出问题,且提问要有创意,具有开发性,激励幼儿产生联想、展开想象、进行创造,使他能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如在语言讲述活动《开小船》中,小动物想过河,可是没有船,也没有桥,这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幼儿:“这下可难住了小动物们!可是它们很快就想出了好多好办法。你猜一猜它们是怎样过河的?”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从不同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而教师则要采取接纳的态度对幼儿的表述表示理解支持,给予接纳和肯定,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又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提问要能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教师不可能替代但却能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当一个问题出现后,教师要不断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问题,同时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如在《三只小猪》的活动中,教师在引入时可引发幼儿思考:“猪妈妈要三只小猪去盖房子,可是能用哪些材料来盖房子呢?”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可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引发幼儿讨论。
      二是应提出一些便于换位思考的问题,可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例如:在语言讲述活动《好朋友》中,小兔的帽子被风吹到一棵高高的树上了,它该怎么办呢?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引导时如果这么说:“如果你是小兔,你会请谁来帮忙?为什么?”,让孩子进行移位思考,做出分析和判断。
      改变方式
      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
      新《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新纲要强调了让幼儿在环境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主体地位,提出了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发展的基本观点,把培养幼儿“想说”、“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作为语言培养的目标。因此,在提问方式上,我们应将新纲要的理念贯彻到实践中,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一是采用多样性的提问激活幼儿思路。单一性的提问往往以“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等问题为主,对此,孩子并不需要做过多的思考,易造成孩子思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往往使活动枯燥、乏味,压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多样性的提问如突破常规的问题、预想后果的问题、替换取代的问题等等,则能使幼儿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开阔思路、形成多种答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活动的情趣,激活了孩子的兴趣与思路。
     二是更多地运用启发性提问和追问打开幼儿思路。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教师不可能替代但却能够施加强有力影响的过程。当一个问题出现后,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问题,同时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多向孩子发问:“哪一种方法更好?”,“你还发现什么?”,“如果你是小白兔,你怎么办?”等比较性、分析性、假设性的问题。幼儿回答后,要多追问幼儿“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同时,幼儿也通过反思,获得了策略迁移。
     三是尽可能多地设计开放式提问提升幼儿思维。开放式的提问,没有现成答案,不受语言和情节的限制,既可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以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如语言讲述活动《开小船》中,让幼儿想想说说:小动物们把香蕉船、莲藕船、茄子船都吃了,它们怎么回家了?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发展其扩散思维的能力。另外,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问:“你喜欢……,为什么?”等判断分析性问题;“如果……,你会用什么办法?”等假设性问题以及创造性问题等等,引发幼儿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想象和推理,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把握重点
     满足幼儿不同心理需求
要使提问更好地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促进幼儿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更好地发展,教师必须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与需要,并能清晰地把握语言活动的内涵与重点等。
     一是提问要适合年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有经验的提升。提问后应尽可能地让幼儿各抒己见,给与他们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有时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或障碍来引导幼儿“跳一跳摘到果子”。对孩子的回答,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在讨论中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判断,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经验。
        二是提问要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教师的提问设计既简洁扼要,又循序渐进,能根据幼儿特点与经验水平,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粗及细地展开,以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分析想象。同时,对于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可将第一层次的问题抛给他们,在语速上适当放慢一些,对反应较快、脾气较急的孩子,可将一些突破常规的问题抛给他们,语调要显得沉稳,促使每个孩子都能深入地理解活动内容,在原有水平上,用不同的速度去实现自身的发展。
     三是提问应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对目标的把握和重点内容的理解,是找准提问切入点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着力分析、研究教材、找出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如语言讲述活动《小老鼠去旅游》中重点引导幼儿根据具体情况动脑筋、想办法。小老鼠在大海中特别饿,它就把西瓜船吃了,可天马上就黑了,小老鼠想回家了,怎么办?故事《懒熊买西瓜》重点在于引导幼儿通过看到熊哥哥和熊弟弟犯错后的滑稽后果,理解懒的坏处,所以教师则指出:“西瓜为什么变成一滩西瓜水了?熊哥哥和熊弟弟是怎么做呢?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好不好?你会像它们那样吗?”通过这些问题,以渗透、凸现故事主题。
     加强互动
     在活动中调整教育行为
     一个好的语言活动过程,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幼儿思考问题———教师倾听、判断并给予回应或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幼儿再思考回答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随时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敏锐地觉察并抓住关键问题加以引导,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和调整教育行为,努力促进孩子的发展。
     应注意随机提问。在活动中,教师作为一个倾听者、观察者、理解者和引导者,要善于发现并能抓住来自于幼儿的各种信息,及时设问加以引导,也就是要求教师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
     要善于运用质疑。一个好的老师,应能敏锐地抓住孩子的反应,及时提问质疑,以激活情感,引发幼儿思维的不断深入,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展。如在语言讲述活动《三只小猪》中,三只小猪的稻草、木头、砖头的房子造好了,结实吗?让幼儿联系实际进行讲述,然后进一步质疑:“它们住进去会发生什么事?那到底应该用什么材料盖房子?为什么小黑猪和小白猪没用而只有小花猪用了?”从而引导幼儿了解建筑材料的重要性,要不怕苦不怕累,做一个勤快的人,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还必须加强互动。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活动中出现的具体情境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常常会生发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筛选出一些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增加孩子经验的问题,及时做出回应,加强师幼间的互动。
     要有灵活性。教有法而无定法。提问也是一个样。首先要选择发问的时机,《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要在学生进行“愤”、“悱”的心理状态下适时进行发问和引导。其次,发问后,不要马上让学生回答,应该给幼儿思考回旋的余地。“开车不等客”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还要讲究发问的方式,不断改变提问的角度,使问题提得新颖,能发人深思。
     应面向全体学生。即课堂提问要求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思考,不应该只对少数尖子生,而要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有被提问的机会,使提问具有普遍性。无论哪个班组,都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中等生占绝大多数。课堂提问设计应以能力中上等幼儿为基点,兼顾能力稍强和稍弱的幼儿,以能力中上等幼儿水平为主,面向全体幼儿,使幼儿经过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即“跳一跳,摘苹果”,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有效性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一直去探索的领域。目前,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方式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持,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为此,本文针对语言活动中的提问现状,提出一些改进性措施。愿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新纲要的引领下,去积极实践,在反思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提问的设计,促使孩子的全面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童谣:老鼠娶亲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