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画出五彩世界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olan 感谢 bolan 上传 0人参与

      绘画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绘画是开发幼儿智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但小班初期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的思想境界还处在涂鸦阶段,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在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初入园的幼儿还不习惯于有组织的活动,对绘画是怎样一回事也并不清楚,所以在幼儿美术方面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和帮助幼儿由不习惯过渡到习惯,由不清楚过渡到清楚,并使之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应怎样指导呢?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幼儿的视野,培养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幼儿美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所以要深入到幼儿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并将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是幼儿体验探究新知识的乐趣。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绒线”、“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上两点。  
     以往的美术教育,虽然在内容上能注意联系幼儿生活和富有情趣。但是大都停留在幼儿平时所积累的一些零碎的经验上,即使有一些铺垫活动,也是为了上好一节美术活动而服务的。主题活动是各个领域的活动互生互补、相互融合、平衡和谐,也是美术走出了单一的传授美术知识技能、追求作品结果的误区。例如在主题活动《天气变冷了》中,幼儿在语言活动、音乐活动、科学活动等中通过讨论、交流、看图、看录像等形式了解了许多关于过冬的事情:动物过冬→过冬时在干什么→过冬时吃什么→过冬的方式。有了这些基础,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才能热烈地讨论,较好地表现和表达。因此,把任何一个领域的活动放在主题活动的大背景中,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提高他们关注客观事物的敏感性和发展观察、分析、探究的能力,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材料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动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胡萝卜、藕)等等,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兔做新衣,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适宜的指导、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过程,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幼儿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教师要拴御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创出,使幼儿获得的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1、创设情境化教学  
     在孩子的眼里,一切似乎都是生命体,是有情感、有语言的。他们对这样的一个世界发生的一切都兴趣浓厚。情节创设,让我们在引导幼儿学习探究和兴趣需要之间找到了一个切入点。过去我们对有关技能的传授总是运用示范和讲解的方式去引导幼儿达到某一目标,在幼儿想象时又用各种技能、技巧、语言束缚幼儿的思维,而把情景绘画作为诱饵创设了一个属于他们的自由交流的环境,将表现的难点融合与情境之中,通过情境化的语言、幼儿喜欢的人、物等,激发幼儿内心地感受,引发幼儿创作需要的产生。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顶,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新房”。这时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兔的屋子上,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还有在纸画活动“帮妈妈绕绒线”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又如:我在组织活动《种花》时,我把它融入一个情境中,情境中各种美丽的花瓣一涌而来吸引蝴蝶,请小朋友也来种花,把许多漂亮的蝴蝶吸引到我们的活动室来。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画了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花,表现出各种富有情趣的画面。  
2、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富有童趣的语言,易于让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游戏心理,使他们乐于参与,更能轻松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在美术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善于用幼儿的眼光捕捉和表达周围充满情趣的亮点,与幼儿发生共鸣,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所以我尽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活动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自己也投入到情节中,以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孩子、调动孩子,这样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参与、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情境中去,和活动融为一体。只有这样产生的活动效果才会是最佳的。因为这时孩子是“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主动性、积极性不言而喻地被调动起来了。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例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涂色活动“苹果”中,李朝阳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不是不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边带劲地涂了起来。 又如在活动《帽子》中,请小朋友为自己的好朋友设计一顶帽子,当他们涂色不满时,我就说:“你的好朋友可喜欢这顶帽子了,带上去要漏风,肯定很冷。”于是孩子们就会很愉快地把颜色涂得均匀饱满。又如在活动《柳树姐姐》中,我把用棉签画柳条的过程比喻成:让棉签喝喝水,站站好,鞠个躬,齐步走,走到底,画柳叶时比喻成:小棉签在柳条边跳舞,这边跳一下,那边跳一下。孩子们兴高采烈的用棉签画上柳条和柳叶,完全融入了这个活动情境中。   
3、适时适宜的介入幼儿的创作  
     幼儿的绘画活动,不仅是为学会画画,绘画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思维、创造力等诸多因素的有机结合,使幼儿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因此,绘画活动因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示范例去“标准化”幼儿,要让幼儿在绘画活动过程中自己摸索和发现绘画的技能、技巧和意念,因此,教师抓住有利时机是十分重要的。我在活动中面对幼儿的共性的问题和发现个别幼儿的创意时,灵活的采取集体提示、个别交流、引发讨论、观摩对话等形式适时介入,指导的结果,不再定位于评判好与差,而是交流成功的点滴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探究解决的多种方法,它给幼儿带来的是自信心和把握学习的方式,使幼儿的绘画真正成为“儿童画”。如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剪纸“雪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把小纸条变成一片片的小雪花,然后将小雪花放在一起,和幼儿一起玩下雪的游戏,并让幼儿在捡雪花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桔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又如用弹子蘸上颜色,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还有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对着白纸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积极的评价鼓励幼儿主动学习   
     在美术活动中我感到正确积极的评价幼儿的作品,并鼓励幼儿参与评价是能够让幼儿重新认识、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幼儿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美术活动中,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创作、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作用。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美术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活动,幼儿在其内心美术动机的推动下,从事创造活动,他们不在乎自己的画是否完美,只是无拘无束的在纸上画出自己不同的心情,在活动中得到一种满足。在正确认识了幼儿的创作动机后,我在幼儿绘画是做得更多的事是倾听孩子的想法,以鼓励建议的口吻提出对作品的修改意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幼儿,尊重信任他们,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到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产生对美术的强烈的表现欲望。  
2、把握适当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评价标准过多地从成人的审美情趣为评价的依据,而科学的评价应正确地把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充分挖掘幼儿的个性差异,发挥孩子们的思维和创造力,顺应幼儿的发展,满足孩子的创造欲望。因此我在每次活动中都对“构图、造型、色彩、创意”这几个方面进行有重点地评价,并尽量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尽可能的介绍各具特色的作品,让有个性的幼儿得到张扬,让需要帮助的幼儿得到提醒。  
3、运用适时适宜的评价方法  
     通过实践我感到评价的时间要长短适宜,不一定要放在活动结束,应注重过程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集体和个别相结合,并依据年龄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小、中班是以情景性评价,大班可以采用自评、他评和师评等形式。评价介入的时机有三方面:一是幼儿发生困难的时候;二是作品富有创意的时候;三是推动幼儿上一个新层次的时候。激发有自信心、成功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也是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而老师的表扬、鼓励、肯定等,则是这一目的得以实现的主要手段。对于幼儿的绘画活动及“成果”,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以表扬和鼓励性评价,这样才能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老师的“你真棒”、“你真行”、“好样的”等赞誉之词;竖起大拇指、拍拍肩膀等鼓励动作都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奖赏。无论幼儿的作品都不理想,教师都应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去欣赏,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表扬和指导,使每个幼儿都在活动中体验到老师的关怀,从而增强绘画的兴趣和信心。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要面对新世纪、新要求。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层次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且不可操之过急、将绘画技能和技巧强加于幼儿。教师应把如何启迪、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作为组织活动的关键,让孩子们能在自由的空间发挥自身潜能,养成良好习惯,自发主动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用富有创造力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去描绘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家园合作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