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上幼儿园:宝宝入园全面准备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cary 感谢 cary 上传 0人参与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父母是否不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缺乏独立交往能力,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因而来到群体生活的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要喂,走路要抱,这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畏惧心理,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孩子那本来就不够稳定的情绪又会波动起来。
    除了孩子这些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幼儿园入园时的表现。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刚刚进入新环境的人都有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是个集体的生活环境,集体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约束,孩子不可能像家里那么自由。一个刚刚3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对幼儿园产生逃避的心理。而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些误导,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之类的话来教训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认为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这也是孩子人园后不适应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幼儿自身和所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幼儿入园的表现就各有不同。有的孩子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学,可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得大哭大闹,不肯上学,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不停地说“我要回家,我要妈妈”;更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尿裤子、呕吐、惊梦等现象,一回家上述症状就消失。孩子的这些不适如不及时纠正,会严重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如何尽快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一适应期,成为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宝宝入园前的“必修课”: 
     1、心理准备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1)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入园前,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幼儿园的班级、活动场所,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美好的感受,有助于孩子在心理上向往幼儿园的生活。 
    (2)帮助孩子认识小伙伴。有条件的话,在孩子正式入园前,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同一班级的小朋友,只要认识一两个就可以。这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班里有熟悉的伙伴,就可以减少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使孩子容易适宜集体生活。
    (3)给孩子一份安心. 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是很多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上了幼儿园以后,孩子得独自面对、处理问题,很容易产生失落、焦虑与不知所措的感觉。甚至会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爸爸妈妈要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多陪孩子游戏,听孩子说话,对孩子耐心些、细心些,让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感到放心和安心,并告诉孩子,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喜欢他的。
    (4)相信孩子,相信老师
    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从大人的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
    爸爸妈妈应当坚信:上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一步,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帮助,上幼儿园就会是一个快乐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师也是很重要的。幼儿园里的老师都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幼儿的心理,其中绝大多数是很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家长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对老师会是良好的激励。不可说的话:“看你这么调皮,送你到幼儿园去,叫老师好好收拾你”;“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唉!到幼儿园你就没这么开心(自由)了。”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幼儿园很黑暗,老师很严厉,从而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抵触甚至恐惧心理;
    二.生活准备 
     1.孩子要学会自己吃饭
    孩子不能自己独立吃饭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往往是家长没有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造成的。许多家长总担心孩子把饭菜吃的到处都是,手上身上吃的油渍渍的很不卫生。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孩子自己吃饭、睡觉再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子初学吃饭时,家长可以在孩子饭桌周围铺一些报纸接孩子撒出的饭菜,用打不破的碗,给孩子穿上比较容易清洗的衣服,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自己吃饭了。 
2.孩子要学会自己大小便。 
    新入园的孩子常把裤子尿湿或把大便弄到裤子上。主要是由于孩子不会独立上厕所。孩子在入园以前大小便一般用坐式的便盆,而幼儿园的厕所都是蹲式,孩子对此不是很习惯。家长要教会孩子学会上厕所。 
    如果不会,在家中可以让孩子在家中进行模拟练习:在平地上放两块砖,中间离开一段距离,让孩子练习蹲上蹲下的动作,并可以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并对孩子的大胆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并告诉孩子蹲式大小便要比盆式的更方便更卫生,另外再平时要养成孩子订时大便的习惯。 
3、养成每天午睡的习惯
   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这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对于本来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养成午睡习惯。另外许多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而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守在每个孩子身边,因此孩子入园后会不适应,一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
   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为了让孩子安心,可以告诉他,妈妈(或老师)虽然不在身边,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厕所或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叫妈妈(或老师)寻求帮助。另外要将孩子的入睡习惯告诉老师,争取老师的帮助。
4.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
   孩子到幼儿园穿的衣服和鞋一定要舒适、方便脱穿,如:宽松的、有松紧带的裤子,前面系扣的衣服(衣服的纽扣大一点,扣眼也开大一点),套衫的领口要松一些,最好是前面或肩上有2个扣子,鞋子最好选择有松紧带的。如果穿脱过于繁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困难,另外孩子还会因为穿得比别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可以通过儿歌、比赛的方式,使穿脱衣服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注意: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
   三.语言的准备 
     会向老师讲述自己的需要。 
     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从他出生就开始了。有时孩子不用说话,仅仅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就能让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当孩子到幼儿园以后,有些表情和动作就难以被老师伙同伴理解,以至于孩子的愿望的不到满足,会使他们感到委屈,从而影响孩子的情绪。因此,要让孩子知道有什么事情要学着向老师表达,老师会为你解决的。 
  四.交往准备 
     三岁孩子最常发生争执的年龄。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以自我为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适应群体生活,争执就会慢慢减少。 
    男孩通常比女孩更容易发生争执,男孩倾向用动作,而女孩则倾向于用语言。孩子打架时,情绪会表现的很激动,如:尖叫|、啼哭、踢打、咬人等。但孩子间打架后,不会记仇,很快会把打架的事情忘掉。 
    当孩子打架时,父母千万不要不问青红皂白,责骂与孩子打架的对方,或同孩子的家长吵架,这样做法是极其有害的这样只能培养孩子粗野、打人、不与同伴友好相处等不良的品质,应该绝对避免。平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交往,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 
    总的来说,家长要配合幼儿园老师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如:自己吃饭、大小便、穿衣等,但不要操之过急,要反复耐心地教。还有如果家长突然发现自己孩子不愿上幼儿园,要细心问清楚,再根据情况与老师联系后处理。
    二、入园后帮助孩子愉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1、家长放心,孩子才能安心
       虽然大部分家长都做了许多入园准备,但是到了每年新生入园这一天,无论你到哪家幼儿园,哪怕已是中午时分,依然会看到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幼儿园周围往里张望,他们肯定都是新入园幼儿的家长,因为不放心自己的宝宝,偷偷地跟踪观察。面对入园问题,家长比宝宝表现得还要焦虑。 
    孩子和父母分开,孩子和父母同样都要经受分别的阵痛:那些抽泣、尖叫以及孩子求父母留下来时的绝望都足以把爸爸妈妈的心撕成一块块碎片。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孩子希望父母留在身边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但让孩子学会独立,却是他人生情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不可能阻止孩子长大,不可能不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身为家长,如果自己立场不够坚定,态度不够鲜明,就很容易给孩子找借口不回幼儿园。
    父母焦虑不安的情绪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影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症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以利于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要比您短期的阵痛和孩子的哭声,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而,家长要做的,首先是自己放心,然后才能让孩子安心。
   2、常见的幼儿不适应类型及对策
    那么一般幼儿不适应症有那些类型,我们家长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不适应症一:宝宝哭闹难入园
    有的孩子入园特别难,哭天喊地,还有的孩子抱着家长的腿就是不让家长走,让家长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有的家长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门后、窗外观望,还有的家长为防孩子哭闹,送孩子上幼儿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长时间将孩子留在家里。
    认识与对策:首先,家长的心态很重要。有的家长对送孩子入幼儿园自己就恋恋不舍,孩子哭,家长也眼泪汪汪,孩子不肯去幼儿园,家长也表现出依依不舍。当孩子央示”妈妈,我不上幼儿园,带我回家吧,求求您了”时,家长就往往心软、动摇。须知,幼儿虽小,对家长的情感、心态却是十分敏感的,当孩子察觉到家长的依性恋感和动摇心态就会强化他的要求,更不愿上幼儿园了。 
    家长要认识到,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便是让他进入了儿童小社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特别是在当今,我国城市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小伙伴交往的机会,易于形成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让孩子到幼儿园,进入儿童小社会,在与伙伴交往中和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能培养起关心他人及与人友爱、互助、分享等良好的社会心理品质。在这方面的发展是家庭环境无法替代的。
    另外,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也是给孩子一次适应新环境的锻炼机会。让孩子去承受这种锻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这对孩子日后成长也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所以,家长应该具备理智的爱,为了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狠狠心”,坚持送孩子入园,不要犹豫,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长的”妥协”,只能延长孩子不适应的时间。另外,家长要多和孩子谈些幼儿园的趣事,还应多和老师联系,把孩子在园的进步和良好表现告诉孩子,如说”×老师说你吃饭有进步了!””老师说午睡睡得很好!”……以强化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良性感受。目前,每家每户大多各自住在封闭的单元住宅中,邻里间很少来往。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老师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区或邻近地区的,有三五个孩子时,家长就可以互相联系,带孩子彼此串串门或相约在双休日共同到效外或游乐场玩耍。孩子在班上有了熟悉的伙伴,大多就愿上幼儿园去,并能缓解分离焦虑。 
    一般说来,只要坚持送孩子入园,两三周后孩子就可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但也有少数孩子比较难适应,这部分孩子大多是平日绕膝于家长周围和外界接触太少,或是家长过于呵护、包办,使孩子各方面能力,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对于这类幼儿,家长首先要在家中注意克服那种呵护、包办的教养方式,其次要与班上老师取得密切联系,相互合作,针对孩子的不足方面,双方配合教育。在此过程中,家长还应留心注意观察孩子的进步,即使有小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进行有效的强化。比如,家长可在家中贴上一张”宝宝进步了”的表格,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将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进步表现,用贴上奖励标志方式鼓励孩子,以促进孩子的发展。孩子的能力的提高了,将有助于他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进而愿意上幼儿园。    
  不适应症二:回家以后发脾气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变得爱发脾气、闹情绪,家长就以为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了天大的委屈,对此不知所措。
    认识与对策:孩子在家里习惯了任性而为,初入幼儿园,对于诸多纪律常规难以适应,如想玩玩具时老师不让玩,不想睡觉时老师非让上床。而回家后,就彻底放松了,发一点小脾气也很正常。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先不要去管他,让他把脾气发出来,然后再去安抚,并讲清道理。如果孩子哭闹得异乎寻常,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一下,向老师问问孩子的情况,看看是不是老师表扬别的小朋友而没有表扬自己的孩子引起的,以便让老师多给孩子一点儿鼓励,进行正面教育。对于有的孩子无原则的哭闹,家长千万不能一味迁就,要有原则,不该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去做。但孩子哭完,要给孩子喝点水,以免上火。
    孩子刚刚入园,全家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会不会没吃饱,会不会想念家人,会不会受小朋友的欺负……于是接孩子回家后,就会出现许多新的话题。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提出以下“五要”和“五忌”,供广大家长参考。
    “五要”是
      —要“走路回家”
      孩子刚刚入园,离开家人一整天,见到家人会有“撒娇”的表现。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二要“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三要“分享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四要“主动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五要“积极配合”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坚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一贯”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五忌”是—
      一忌“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三忌“迁就放纵”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四忌“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不适应症三:穿衣、如厕都不会
    有些家长,特别是老人,对孩子太过溺爱,孩子在家里的所有事情一律包办。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连吃饭、穿衣、如厕都不知如何应对。
    认识与对策:在孩子1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试着让孩子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如果孩子还没学会,入园要主动配合老师,教孩子学会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擦嘴,用勺子吃饭,认识自己的衣服、鞋子等,在没学会之前,相信老师一定会帮助你的孩子的。同时,教孩子学说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使孩子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如:饿了、渴了、热了、上厕所等;该说话的时候要讲话,有事情要大胆地告诉老师。这样可以使家庭教育与园中教育协调一致,还可以让孩子产生自信心。
   不适应症四:幼儿园里不午睡
    有的孩子不习惯在幼儿园午睡,一到午睡时间就大哭大闹,哭喊着要回家,自己没睡好,还影响了其他小朋友休息。
    认识与对策:家长要积极主动配合好学校开展新生幼儿入园前的生活状况调查,让学校老师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并根据其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进教导,另外,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带一个在家常玩的、心爱的宠物玩具,给孩子抱着它睡觉,可以减少孤独感。在家也可以教导孩子在小朋友都午睡的时候,让他帮老师做点事情,然后跟他说,如果你不来幼儿园,老师会想你的。如果你睡醒午觉再能帮老师分水果,那就更好了,老师会谢谢你的。
   不适应症五:缺乏朋友孤独少语
    入园前跟小朋友接触少的孩子,入园后会比较难以融入到小朋友的群体生活之中,不愿参与游戏,群体生活意识比较薄弱,表现比较孤独。
    认识与对策:家长可利用入园和离园时间,让孩子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互相介绍后,鼓励孩子在一起,拉拉手,玩一玩。同时,家长应主动请老师帮孩子介绍一个活泼大胆的朋友,让孩子活泼起来。在家的日子,家长要尽量找一些邻居的小朋友跟孩子玩,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总之,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熟悉了幼儿园,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幼儿因为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个新环境的适应是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的,而在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广大家长应该放心幼儿园对幼儿的保育与教学,并积极配合好班级老师。
    只要家园相互沟通、共同携手,孩子就会较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为他以后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自律的人而打好最初的基础。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师随笔:榜样的力量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