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教论文:浅谈幼儿园文学活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feng 感谢 feng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儿童文学作品指的是专门为学龄前儿童所创作的文学,它是适合幼儿欣赏的文学,是幼儿的重要精神食粮,是幼儿生活体验的温床。它以诸如幻想、快乐、优美、荒诞等品质征服幼儿,使幼儿心诚悦服,甘愿陷于其中。
     幼儿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只要老师们愿意就一定可以找到满意的作品来作为教学媒介。比如说要教育孩子们互相帮助,一个《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就可以让他们有所认识;要让孩子们学会礼貌用语,一个《魔语》的故事就会给他们以启发;《瓜瓜吃瓜》会让孩子们认识到人人都应该爱护公共卫生,不能随地乱扔果皮……在文学活动中,作品的欣赏是基础,美的感悟是宗旨,而活动目标的达成是归宿。因此,开展文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智慧体现在引导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美,自然领悟作品蕴含的教育内涵上。 
       幼儿园的文学教育活动教育要求是什么,活动中教师如何更好地帮助幼儿提升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品味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无穷趣味,开展文学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就个人的所思、所想,所学,结合教学实践,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幼儿文学活动的教育要求
     喜欢文学作品是幼儿的一种天性,他们对童话、故事和儿歌充满浓厚的兴趣。然而,念一首儿歌或听一个故事,对幼儿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文学作品对幼儿发展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远远超过我们已有认识的意义。
     (一)、文学活动的特征
     1.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
     幼儿园文学活动突出的特征之一,是从文学作品人手,围绕作品教学开展活动。这一基本特征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首先,活动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文学作品活动的特征。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体,每一个具体的儿歌或故事都含有丰富而独特的语言信息。如《三只蝴蝶》《三只羊》《三只小猪》,都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个丰富有趣的情境事件。与其他语言教育活动相比,文学活动中幼儿所面临的活动对象有着形象生动、信息丰富的特点,而幼儿在活动中与活动对象交互作用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理解文学作品。
     其次,活动主体的特点也影响了文学活动的这一特征。文学作品以书面语言的形式结构储存语言信息,幼儿需要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方式接受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因为,任何一个文学活动都必须从文学教育人手,围绕一个具体的作品开展活动,让幼儿完全理解文学作品含载的丰富有趣的信息。
     当我们论述“围绕文学作品展开活动”这一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时,有一点必须加以特别说明。“文学作品”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包含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征的文学样式,因而在我们设计组织幼儿园文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一类、每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对幼儿学习的不同要求。一般而言,幼儿园常用的文学作品包括以下几类:
     (1)儿童诗歌。儿童诗歌在语言形式上分行分节,有明显的韵律,并采用一定的语言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是便于幼儿吟唱的诗歌体的文学作品。
     (2)童话。童话是一种带有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通过夸张、象征、拟人的语言表现方式去塑造形象,表现生活,借幻想创造出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却又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
     (3)生活故事。生活故事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以叙述事件为主反映幼儿熟悉或需要了解的生活内容,向幼儿讲述经过提炼概括或虚构的“真人真事”。
     (4)幼儿散文。幼儿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供幼儿学习的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文学作品。
     上述各类幼儿园常见的文学作品各具特色,因此,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就应该注重每一类作品的特点,从每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出发,去引导幼儿学习、理解这个文学作品。
     2.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
     幼儿园的文学活动从文学作品教学出发,常常整合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的活动,使得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某一个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知理解。这是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一首儿童诗或一则童话,对幼儿而言,往往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聆听或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是第一层次的学习。借助语言文学作品来认识周围的世界,这是第二层次的学习。文学作品是语言的结构体,幼儿在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和概念,认识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生活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艺术结构语言符号的不同方式,这是又一个层次的学习。
     要真正帮助幼儿顺利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学习,把握文学作品深厚的内涵,仅仅向幼儿讲述故事诗歌等作品内容是不够的,有必要在幼儿接受一个具体作品的内容后,进一步开展与这一具体作品内容相关的活动。就以童话《金色的房子》为例,在幼儿熟悉了故事内容之后,开展表演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理解作品人物心理;继而让幼儿画一画“我的房子”,谈一谈“如果我有一座金色的房子”。毫无疑问,这些相关的活动将有利于幼儿感知和理解文学作品,也有利于幼儿语言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文学作品本身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物,任何一个文学作品的学习,都对幼儿这三方面的知识提出一定的挑战。我们在设计组织文学活动时,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就为幼儿提供了在这三方面协调扩充经验的机会,帮助幼儿完成整个语言学习的调整。当然,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是从语言角度进行的,必须以文学作品为基本出发点去开展活动,坚决摒弃那种表面热闹、无目的胡乱拼凑的“拼盘式教学”。
     3.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因而,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应当着重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多种操作途径让幼儿得到发展。
     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过程,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学习中获得亲身经验。仍以《金色的房子》为例,幼儿不仅听了故事,看了图画,而且还表演了人物角色,体会故事中人物情感心理,再想一想、画一画“我的房子”,说一说“如果我有一座金色的房子”,这样幼儿获得多种与文学作品相关的交互作用的机会,也获得多种操作语言及非语言信息的经验。于是,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概念表征三种水平上的练习,可以促使幼儿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同时给幼儿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机会。
     (二)、文学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故事、诗歌或其他的儿童语言文学作品,为学习说话的幼儿提供了成熟的语言样本,这些样本可以让幼儿模仿、记忆并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的其他场合里去。
     (1)倾听各种语言句式。在讲故事、念儿歌的活动中,我们给幼儿的语言学习增加了接触理解各种不同句式的机会。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种不同的句式。从简单到复杂、由少变多,直到能够熟练地运用接近于成人口语的句法结构。
     (2)倾听形象化的语言。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会念到这样的语句:“稻穗儿一摇一摆的,好像在向小花点头……”“我觉得自己比洗了一百次澡还要干净……”等等。这些形象化的语言,能够更清楚、更准确、更具体形象地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境的思想和观点。学习这样的语言,毫无疑问属于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述个人及周围的一切。
     (3)倾听不同风格特色的语言。每个作家所写的语言文学作品,都带有一点特定区域、个人的、文化的语言特点,这些因素的总和,便构成了语言风格的多样化。
     2.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培养他们自觉获取语言材料的能力
     幼儿学习的文学作品,是由各种词汇组合起来的语言艺术作品,学习文学作品,是扩展幼儿词汇,帮助幼儿掌握语言内容的重要途径。
     在语言文学活动中掌握和运用新词。幼儿文学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听个故事、念个儿歌,往往也为幼儿提供操作和表现语言的机会。对于某些词意比较复杂,并且有一定抽象意义的新词,通过动作和活动表现出词意,效果好于使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教学方式,因而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活动更有利于幼儿运用所学新词,在重复和动作过程中可巩固和掌握。比如形容人的表情的词“气愤”“恼火”“快乐”“不快乐”等等,在幼儿表演故事时就可以让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
     3.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技能
     在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学习做一个乐于听并善于听的人,是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重要方面。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包括了这样一个目的和内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里,应当注重培养幼儿听的能力。语言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与幼儿的“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给幼儿提供了有意识的、评析性的、欣赏性的倾听机会,并能在实践中培养倾听技能。
     当我们给幼儿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时,幼儿会屏声止息、安静地坐下来听。究其原因,语言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因而对幼儿具有较强的趣味性。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是培养幼儿有意识地倾听能力的必备条件。
     教师在讲述故事或朗诵诗歌的时候,某一种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共同参与文学作品的讲述和朗诵过程之中。比如讲《三只羊》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在讲到羊爬山的时候让幼儿一起用手做爬山的动作。如此重复,直到作品讲完,幼儿都会集中注意地去听。
     教师进行教学时,自己集中注意力,表现出赞美的态度,带领幼儿用自己的想象重新讲述作品,同样能使幼儿获得自然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4.提高幼儿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儿童的语言发展既非纯粹天赋遗传,也不是后天的机械模仿所得,他们是在与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创造性地学习语言的。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文学作品在帮助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方面能够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为幼儿讲故事、念儿歌,实际上给幼儿极好的暗示,使之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发展他们从文学作品中获取语言游戏的灵感,受到一种激励。像“滴嘟滴,滴嘟滴,马兰开花二十一”的游戏儿歌,或是“聋的听见了,瞎的看见了,瘸的赶不上”之类的滑稽儿歌,当然更能使幼儿饶有兴趣地诵读不止。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正是从积极地投入语言游戏开始的。
     幼儿对语言结构的敏感性是在逐步地熟悉、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是,并不是故事听得越多,幼儿对故事结构形式的敏感性就越高。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引导幼儿去注意感知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是提高幼儿这种敏感性的关键因素。
     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那么,在具体进行文学活动中,该如何引用恰当的方法,引领幼儿进入作品情境,让幼儿投入地去感受、体验人物的语言、行为、思想感情,甚至把自己融入作品中去呢?我就个人体会和认识向大家介绍几种教学策略:
     策略一:多媒体演绎情境,活跃气氛。
     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是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层学习的前提。但由于一些作品文体结构与内容的局限,使其具有抽象与跳跃的特点,幼儿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和作品之间搭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幼儿直接面对作品,感受、体验、理解作品。为此,我非常推从的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中图象、声音、视频能同步设置的优势来处理作品,使文本具有可视又可动、新颖又独特的特点,以此来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帮助他们进入作品中较难想象的情境,突显作品中的重要细节和时空跨越上的大开大合,为幼儿多角度地感受、理解作品提供条件。
     作品举例:《变色房子》(大班)  小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它把小种子拌在泥浆里,刷在房子上……春天,小种子发芽了,绿油油的。绿房子藏在绿叶里,狐狸看不见。夏天,小苗开花了,红艳艳的。花房子藏在花从中,灰狼看不见。秋天,小树结果了,金灿灿的。金房子藏在果子中,老虎看不见……小兔,住在变色房子里,日子过得挺快乐。
     这篇散文中有两点让幼儿难以理解:一是植物的生长过程,二是房子随植物的生长变成了绿房子、花房子、果房子、并因此逃避了猛兽的袭击。为此,我用flash将散文著作成动画,让幼儿看到房子上的种子是怎样一点点地发芽、长大、开花、结果,怎样盖住泥房子,变得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怎样让狐狸、灰狼、老虎扫兴而归。幼儿看后印象深刻,再配以同步的朗诵,他们非常容易地理解了作品,感受到作品中诗样而又生动的语言,体验到作品中小兔子的房子不断变化以抵御敌人的意趣,基本把握住了了小兔机智的形象特点。
     多媒体课件不仅能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活跃气氛,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课件“白云”中,引题故事颇受孩子们的喜欢。运用多媒体制作形象生动、会变幻的小白云以及可爱的小动物,演示发生在它们之间的动人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通过点击鼠标,进入了一个个充满悬念的故事片段,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幼儿进行情景讲述时,让电脑来判断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电脑里的不同表现(“对”---一颗小星星一闪闪地说“你真棒!”;“错”顽皮的小猴子挠挠头:“加油呀!”)不仅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策略二:留白中激励遐想
     “留白”是绘画艺术中的一个术语,就是在画画时,不要将画面涂满,而是流出一定的空间,供欣赏者去联想、填充。把“留白”的思想借鉴到文学活动中,就是要给孩子留一些自己感受、体味作品的空间,具体来讲:
        教师对文学作品的解释要“留白”。教师不能直白地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传达给幼儿。用教师的感受替代孩子的感受,只会让孩子的头脑成为教师思想的跑马场。例如,有些教师急于把故事的主题告诉孩子,希望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剥夺孩子自己去体会作品的权利,这样只会事倍功半。因为,没有经过孩子自己体验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是不会真正进入他心中的。
        教师提问时应“留白”,采用开放性提问方式。我多次在文学活动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念完一段自己认为很美的句子,然后很陶醉地问小朋友:“美不美?”小朋友们齐声回答:“美!”然后老师满意地去赞赏下一段。我们都知道,年龄越低的孩子,在作判断时会越多地受成人影响。对于这种暗示性极强的问题,孩子会很快做出老师想要的判断。一个抽象的“美”字,取代了孩子们太多的具体丰富的体验。如果教师能采取开发性提问方式,例如:“听完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等等。孩子可能就会把自己内在的感受外显:“我感觉我和妈妈在云里散步”,“我觉得心里很舒服”。这样的答案才是孩子对作品的真正感受,孩子也正是在对这种感受的表达中,进一步体会自己的那种愉悦与快乐!
     策略三:游戏中体验快乐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童话最受幼儿欢迎,那离奇的情节、特定的动作在幼儿看来就像是一场超级游戏。他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完全沉浸在最本真的游戏动作中,并从中得到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情感,幻想和愿望的满足。我们在组织角色言语极少、动作感强、清洁有趣又便于操作的童话作品教学活动时,放开手脚,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尽情游戏,在动作中体验、理解作品。
     作品举例:《神奇的蓝色水桶》(大班)
     宝宝有一只蓝色小水桶,在宝宝的一次次心念中变成了洗脚的大水桶、洗澡的大澡盆、有小鱼嬉戏的小河、有许多鲨鱼的大海,当宝宝在大海中逃避鲨鱼的追击时,大海决堤了,蓝色的大海变回了蓝色的小水桶。
     幼儿听完故事后非常兴奋:“这桶真好玩,我们也要变一个。”他们自由选用了绳子、纸棒、皮筋、旧挂历等材料,嘴里喊着“变变变,变成×××,”和同伴变成小水桶、大水桶、大澡盆、小河、大海,变成宝宝、小鱼、鲨鱼、他们在变出的水桶里洗脚,在盆里洗澡,在小河里和小鱼(幼儿同伴)的追杀……幼儿在整个游戏中虽没有多少言语交流,但他们在“变”的动作中进一步理解了作品,体验到作品带给他们的惊喜和快乐。
     策略四:扮演中走入角色
     儿童文学作品中鲜活而有趣的角色是幼儿爱模仿的对象,虽语言简单、重复,动作零碎,幼儿却乐此不疲。我们在组织以角色语言语言(反复、流畅)见长、情节不太复杂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时,可以根据作品内容,提供给幼儿角色表演所需的场地,道具和指导,让他们在扮演中走入角色,在角色中体验、理解作品。
     作品举例:《金鸡冠的公鸡》(大班)
      森林小屋里住着猫、画眉鸟和金鸡冠的公鸡。一天,猫和画眉鸟出门砍柴,让公鸡在家把门窗关好。狐狸听到猫和画眉鸟不在家,就跑到小屋前……
     幼儿一接触作品就公鸡呼救和狐狸骗人的个性化语言所吸引,但此时他们对整个作品还没有完全了解,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先学角色语言,贴近角色,为表演打基础。当幼儿对整个作品有所了解后,组织他们连贯、完整地进行角色表演。其间,他们学猫和画眉鸟语重心长地嘱咐公鸡,用夸张而焦急的动作与表情救回公鸡,用甜甜的声音学狐狸骗公鸡把头探出窗口……幼儿仿佛身临其境,通过设身处地的想像和表现,进一步理解了猫、画眉鸟、狐狸、公鸡的心理和情绪,体验到作品语言的丰富与多样,将作品中的角色经验纳入个人的经验范畴,同时将个人有关角色的经验内容附加到作品内容的想象中去,完成了一次颇具个性化的学习。
     策略五:拓展中彰显个性
     儿童文学作品向幼儿展示的是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既使幼儿感到熟悉,又让他们觉得新奇有趣。但如果让幼儿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解这些间接经验上,不及时、充分地将其与幼儿个体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这些经验就只能是肤浅的,昙花一现的经验,不足以对幼儿形成影响。为了帮助幼儿及时强化和迁移从作品中积累的经验,在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可围绕原作品内容组织开展一些可操作性的、具有相当自由度、有利于幼儿形成个性化经验的拓展活动。
     作品举例:《春天》(大班)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树,白的梨花。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
     在幼儿对原作品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我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用诗歌的眼睛去观察、理解周围环境中“春天这本书里还有什么美丽的色彩?还有谁在春风中欢笑……由于幼儿个人经验的不同,对诗歌理解差异,使得他们对同样的景色游乐不同的观赏角度、感受和表达。回园后,我鼓励幼儿选择绘画、剪贴、泥工。身体表演等不同方式进行个性化感受的表达。幼儿有的画五颜六色的花朵,有的画小鸟在柳树间穿梭,有的画小蝌蚪在小池塘里嬉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个性化地将他们的直接经验与文学作品的间接经验实现了双向迁移。
     策略六:仿编中贴近神韵
     当幼儿对文学作品(主要指结构简单而重复、语言优美而通俗的诗歌和散文)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已经到达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机会,让幼儿扩展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对作品进行仿编。
     作品举例:《回家》(大班)
     风,就要刮,树叶妈妈放心不下娃娃,要是被风刮走就找不回家。妈妈,妈妈,您别牵挂,让我变只小船送落水的蜻蜓回家,它的妈妈一定也在盼它。雨,就要下,蜻蜓妈妈放心不下娃娃,要是被雨淋湿了翅膀就飞不回家。妈妈,妈妈,您别牵挂,让我变架飞机送迷路的蚂蚁回家,他的妈妈一定也在盼它……风,呼呼刮,雨,哗哗下,妈妈的娃娃都平安地回到了家。
     作品用一种通俗流畅的语言、固定重复的结构、天马行空的想象吸引着幼儿,用一种帮助别人的幸福感激励着幼儿。于是,在活动的最后,我立足于原作品和幼儿经验,请幼儿展开想象去创编;风雨就要来临,猜猜还有谁没有回家,为什么没回家呢?记得有一位小朋友仿编道:“风,就要刮,花瓣妈妈放心不下娃娃,要是被风刮走就找不会家。妈妈,妈妈,您别牵挂,让我变条飞毯送大哭的西瓜虫回家,他的妈妈一定也在盼它。”还有仿编:“天,就要黑,甲虫妈妈放心不下娃娃,要是撞上吃虫子的大公鸡就再也回不了家。妈妈,妈妈,您别牵挂,让我先变辆坦克,送刚刚跳完物很累的纺织姑娘回家,它的妈妈一定也在盼它。”……这些富有童趣的仿编看似跳出了原作品,但幼儿却在仿编中通过对原作品结构的模仿、语言的运用、意韵的揣摩,使其更贴近原作品的神韵,是一种创造性的深层次的学习。
     三、幼儿园开展文学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把满足幼儿的文学需要作为幼儿文学活动的首要任务。
         儿童文学是小孩子的精神食粮。虽然真正意义的儿童文学出现的时间要比成人文学晚得多,但是,儿童对文学的需求丝毫不弱于成人。数不胜数的童谣(儿歌)便是一个极好的证据,能得以代代相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儿童对文学的需要。
     的确,几乎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念儿歌。幼儿文学对孩子多种需要的满足是在幼儿接受文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朗朗上口的儿歌和经典的中外童话,这些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能够吸引幼儿去倾听、阅读、体验和感悟。让其优美的画面,精彩的语言轻轻拨动每一个孩子的心弦,向他们诉说爱与被爱,正义与勇敢,诚实与善良……让他们的心灵被渗透在图文中的情感、趣味、格调、品位、人格力量所感动,所激活,由此产生共鸣。
         满足幼儿的文学需要,其实就一定程度地满足了幼儿审美、认知、道德各方面的需要,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文学活动各种价值并不冲突,不是非此即彼。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是和谐共存的,但是核心价值是“满足幼儿的文学需要”。
         其次,选择符合幼儿天性的作品,不必完全为单元主题服务。
         以儿童为本位,选择符合幼儿天性的文学作品。所谓“符合幼儿天性”,就是要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符合儿童的兴趣、审美特点、认知方式、思维方式等。很多幼儿文学作品肩负着对幼儿进行知识启蒙、人生启蒙的任务。因此,我们在选择作品时。更应先把“有意思”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其次才是“有意味”。
         幼儿园文学活动大多作为某一单元主题下的一个活动出现,设计活动时,人们常会根据作品的某一涵义,将其放在相关的主题中。例如《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有人会抓住其中对海洋景色的描写,将其纳入“海底世界”的单元中;有人会紧扣“小人鱼的爱情”,把它放在“各种各样的爱”的单元中。这种情况下,教师通常会着力挖掘作品与单元主题契合的内涵。我曾看过一次名为“雪孩子”的文学活动,因为是在“谢谢你”的单元中,教师无形中便背负上传达这一主题的任务,于是不断向幼儿提问“雪孩子帮助了小鸟,小鸟应该怎么说”,“雪孩子救了小兔,如果你是小兔,你会说什么”。直到孩子说出“谢谢你”,教师才如释重负。平时,这位教师很注意以平等的姿态和幼儿对话,但因为这次活动是围绕着“谢谢你”的主题,她便不知不觉陷入“说教”的境地。其实,文学活动中的幼儿是全身心地沉浸在作品中的,他们绝不会理性地根据作品所处的单元主题,来确定应关注作品的哪一部分。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单元主题,而应尊重作品的独立性。
        再次,文学活动的开展要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
      “以幼儿为本”的文学活动是能让幼儿愉快,幼儿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智力和情感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将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最充足、最好的心理准备。文学活动越是追求即时的、立竿见影的效果,越是不能真正发挥文学的作用。相反,幼儿在文学中享受的快乐越多,对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越强烈、丰富,由文学所带来的发展的收益就越大。
         在文学活动中,每个孩子已有的审美经验(对文学类型、形式、主题、风格和语言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作为成人的教师与孩子对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我们应当尊重每个幼儿的话语权,允许孩子对作品进行多样化解释。具体来讲,教师应创设一种自由的、民主的谈话氛围,用一种好奇的、包容的态度与孩子对话,允许孩子天马行空般的想像力自由驰骋。虽然孩子的解释未必与教师一致,但是他们往往又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
         同时,我们应当尊重幼儿的多样化表达手段。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幼儿会打开多种感官通道来理解作品,但每个孩子反映自己对作品的感知结果时的“强势通道”会有所不同。有些幼儿比较善于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些幼儿却更擅长用别的手段,例如:绘画,表演,哼唱,塑形等等。这时,教师应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总之,我们主张尊重幼儿用多样化的手段表达对于作品的不同解释,在文学活动中,没有权威。大家都有自由表达感受,释放自发创造力的机会与权利。
     在开展文学活动时,我们应明确幼儿是文学作品的主体,教师只是引路人。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幼儿通过体验、参与、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相信当我们以尊重幼儿的方式开展幼儿园文学活动时,孩子们将获得多方面的收获。孩子们会其乐融融,教师也会乐在其中。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绘画创作教案:新房子周围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