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形成有效师幼互动

来源: 06abc.com 作者: chrisy 感谢 chrisy 上传 0人参与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各个环节,并对幼儿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不同方式“互动”的体现。没有互动的教育是空洞的也不可能是有效的。而“互动”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教育活动的质量高低与成功与否。而教育活动则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互动产生最为集中的阶段。究竟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实施有效的互动呢?

       一、教师转换角色,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是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前提。 
      多数情况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以指挥者、要求者也是主动者出现,他们的教育行为使幼儿的学习更多的处于被驱使、被命令,缺少主动性、自觉性。因此,在师幼互动中很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围绕中心听从的方式,那么,在此环境中产生的互动也就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师的教育行为应利于幼儿积极、主动、有效的发展,
      要在教育活动中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成幼儿的朋友,走进幼儿的心中,了解幼儿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能从幼儿的真实需要出发满足他们的需求,建立平等关系的互动。纲要在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提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依据纲要精神,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把握和处理好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才能进行良好的师幼互动及积极地幼幼互动。
例如:大班探索活动《沉与浮》。教师突破了以往的老式的教学方法,利用游戏“神奇的小鱼”,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不管水瓶怎么晃,水中的小鱼有的总是浮在上面,有的总会沉到水底?孩子们在好奇心的带领下不停的实验,猜测和争论。最后将瓶中的“糖纸小鱼”打开来看,恍然大悟:原来小鱼肚子里的内容不一样,有的是泡沫,有的是石头。有轻有重,所以小鱼在水中的位置也不一样。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始终没有干预幼儿的探索与争论,只是在一旁观察。紧接着,教师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请你看看桌上的东西,猜猜看,那些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到水底?请你把他们记录下来!”孩子们认真的观察着手中的材料,有的还在小声的商量着什么,教师依然在巡视观察,没有过多的参与到幼儿的猜测、记录中。然后,老师请部分幼儿讲述了自己的设想及理由。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针对同一物品究竟是沉还是浮而产生的争论。到底是沉还是浮呢?孩子们将问题抛给了教师,教师没有直接的给与答案,而是让幼儿自己去验证,趁机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请你将你记录的物品投到水中试试看,它究竟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并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教师就静静的在一旁看着孩子们热火朝天的忙着,不时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幼儿一些提示。    
在这次教育活动的组织中,孩子们的发展显而易见,带着疑问去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幼儿作为主体,而教师只是适时得起到了引导、辅助的作用。可见,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就是建立在老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前提下。

       二、教师的观察与倾听,是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基础。
       我们常说:“老师的眼中要有孩子!”将孩子的需要看在眼里,将孩子们的疑问记于心中,只有如此才能知道孩子们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因此,教师的观察与倾听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教育活动找亦是如此。教师应认真仔细的研究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以观察幼儿入手,从幼儿的各种反馈中(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神态等各种表现形式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觉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育措施 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积极主动发展的最终目的。 

      如何让我们的观察和倾听变得有效,成为我们“师幼互动”的基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不用成人的角度观察、倾听幼儿。
      作为教师,经常谈要观察幼儿,倾听幼儿,可是往往我们教师是从成人的角度而不是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倾听。常常是“我想他是在干什么”,而不是“我看到他在干什么”。 究竟什么样的“观察与倾听”,才能想幼儿所想,急幼儿所急呢?究竟怎样的“观察与倾听”才是有效的呢?举一个例子:
在一节公开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们根据音乐进行表现性律动的表演,内容是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蚂蚁被蜂蜜粘住的样子。因为教师要求孩子们坐在小椅子上,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在很投入的运用四肢进行表现,这时有一个孩子因为表现得很投入,就不自觉的躺到了地面上,整个身体在地面上滚来滚去,其他的孩子看到了,纷纷模仿起来。从趁人角度看幼儿的老师就会认为是哪个孩子扰乱了课堂纪律,接下来会对那个孩子提出了批评。而从幼儿角度看孩子的老师,她的反应可能是:“他为什么躺到地上?”接着会和这个孩子进行交流。原来他是想表现小蚂蚁整个身体被蜂蜜粘住时来回滚动挣扎的场面。之后,这位善于观察,善于倾听的老师可能会拓展孩子们的空间,引导他们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更多不同的方式表现小蚂蚁被粘住的场景。其实,孩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带着孩子们的眼镜去观察他们,去倾听他们,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三、教育活动中提问设计的有效性,为“师幼互动”创造条件。
      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教师必须认识到,有效的师幼互动常常借助于有效的提问,同样的,有效的提问设计,也为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创造了条件。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前提,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出发点,是幼儿思维的起点。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把握教育的契机,用精心设计的提问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引领幼儿深入地探究和思考。
      提问的方式方法同样也会影响教师和幼儿间的互动效果,提问方式大致分为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不容易继续深入,没有延展性,适宜指向能力弱的幼儿。另
开放式提问,包括连续式提问、随机提问、追问和激问,这样的提问,答案可以使五花八门的,更适合于向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提出来。
例如:在中班安全活动“小鬼当家”中。
教师提问:“爸爸、妈妈不在家,有人冒充是你爸爸或妈妈的朋友,让你开门怎么办?”
幼A:“是坏人,不开门”。
幼B:“问清楚是谁,再开门!”
教师提问:“你怎么知道他是不是骗你的?”
幼A:“如果他真的是爸爸,就让他说出爸爸的名字!”。
幼B:“还可以让他说出爸爸的电话号码,说对了就是真的。”
老师:“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
幼C:“不管是谁,都不能开门!”
幼A:“那不就是连爸爸妈妈也不让进了吗?”
幼D:“爸爸妈妈的声音我一下子就能听出来。”
幼E:“可以在爸爸妈妈出门之前商量一个暗号,回来的时候暗号说对了就是爸爸妈妈,就给他开门。”
在这种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再提出问题-再回答的良性循环过程中,老师和幼儿的思维相互碰撞,不断深入的挖掘幼儿潜在的经验,从而提升幼儿遇到意外和危险时临危不惧和灵活机动的能力。
随机提问和追问,则更能体现教师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由于幼儿的兴趣点不稳定,要求老师能细心的观察到幼儿关注什么,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和内容。在预设的问题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时候,老师就要及时调整提问的内容和方式。往往,活动中生成的问题,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有利于激发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例如:在中班探索活动《沉与浮》中,幼儿在自由探索验证环节中,有一组幼儿正在争论着什么,
幼A:“我的蛋挞皮是沉到水底的!”
幼B和几名幼儿一起说:“不对,蛋挞皮是浮在水面上的,我们刚刚试验过。”
于是,教师实施的介入:“你们能再各自演示一遍吗?”
幼儿各自演示后发现幼A是将蛋挞皮的锡纸搓成了小球投入水中,自然是沉到了水底,而其它既名幼儿则是将蛋挞皮的锡纸平放在水面上,所以是浮在水面上的。
于是教师随机问:“为什么同样的蛋挞皮,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呢?”
幼A:“因为我的是球,他们的不是球。”
教师追问:“球就会沉到水底吗?”
幼B:“乒乓球就不会沉!”
幼C:“气球也不会。”
教师继续追问:“那是为什么A的蛋挞皮会沉而B的就不沉呢?”
一部分幼儿陷入了疑问和沉思,而另一部分幼儿则继续争论着什么。
于是教师适时的引导幼儿进行新经验的探索。
在教师不断提出的问题前,幼儿旧有的经验在这时得到重组,并获得了更多的新经验,问题的及时提出起到了架接新旧知识的作用。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要放手让幼儿直接参与提问设计,引导幼儿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情境,从根本上改变提问中“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同时,要鼓励幼儿发表创新见解,鼓励幼儿对自己的讲解提出不同看法。提问的设计技巧,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幼儿,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提问为幼儿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启迪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帮助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个教师要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思考每一个活动环节、每一件事情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并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将与幼儿进行互动的具体过程作为自己思考的内容,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支持性的行为。让有效的“师幼互动”成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桥梁。

作者:青岛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王勇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社会教案:我的心情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