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构建
皮亚杰认为:“操作活动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而区域活动正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学具等,让他们自由选择活动内容,从而进行操作、摆弄、发现、探讨等过程来获取知识的最有效的活动形式,能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活动途径。本文从区域活动的性质、理论依据、基本内容、实施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五方面进行阐述。
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场地、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通过操作、摆弄、发现、讨论、拼搭等活动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
为了使我班区域活动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场所。我们必须加强对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研究,以便和教师之间共同交流,从而达到优化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一、区域活动的性质
区域活动具有自主游戏的性质,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是一种自主的游戏活动,活动的类型是幼儿感兴趣的,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同时幼儿可以自已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对教师来说,区域活动可体现一定的教育意图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确定的活动目标制订计划,创设适宜的活动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由此得出,区域活动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它可以容纳多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如以听说为主的阅读区、故事区;以做为主的美工区、建构区;以探索为主的科学区、益智区等等。
二、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理论依据
首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模式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强调活动的重要性,提出“操作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动”。
其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他认为“游戏活动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得出区域活动是儿童在最近发展区里的活动,能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潜能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超越自已原有的水平,获得新的发展,这完全符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
再次,国内外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的成功范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三、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基本内容:
1、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目标:
我们把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目标概括为:创设与利用良好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依靠自已的兴趣,能力去感知、思考、探索、尝试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自主、独立、自信、创造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结构:
结构是模式的表现形式和核心部分。根据区域活动的性质特点,我们把区域活动指导模式分为以听说表现为主,以动手操作为主,以探索发现为主的三种类型:
(1)以听说表现为主区域活动的指导模式:(适用于阅读、音乐、美术等区域)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感知,观察援助 →展现交流,分享成果
①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内在动机,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多种形式的活动,主动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幼儿创设特定的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空间,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如图书,画报,幻灯,录音故事,音乐等)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② 引导感知,观察援助:区域活动是一种自主性游戏,应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内容,自主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听、说、表达的有关内容,观察捕捉援助的时间,指导幼儿学会初浅的知识和技能。
③ 展现交流,分享成果:通过作品展示,互动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可采用故事表演、美术作品的介绍等方法来实现。
(2)以动手操作为主区域活动的指导模式:(适用于建构,手工制作等区域)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引导,鼓励探索 →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①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目的同前一模式。但教师的任务是为幼儿提供能满足需要的材料,并设置有关的问题情景,供幼儿观察感知之用。如折纸步骤逐一呈现构建好的积木“飞机”、“汽车”等,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感知、发现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进而自己进行操作探索。
② 观察引导,鼓励探索: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相关物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当幼儿操作时发生困难,应及时给予启发或援助,帮助鼓励幼儿获得成功。
③ 展示作品,交流分享:可让幼儿介绍自已探索操作时碰到的困难、作品制作方法的演示等,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坚持性及探索精神。
(3)以探索发现为主区域活动的指导模式:(适应于科学区,益智区等)
感知讨论,激发兴趣→引导探索,尝试发现 →验证交流,迁移应用 以探索发现为主的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构建,力度改变以教师讲、示范为主和幼儿听、模仿的被动接受局面,把幼儿推在前面,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体,教师退至幼儿的后面,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分析指导的对象和决定指导的方法,哪些幼儿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作隐性的指导,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引发幼儿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① 感知讨论,激发兴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目的是让幼儿在感知或讨论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的任务是让幼儿明确感知的目的和任务,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提出一些引起幼儿思考的问题,组织幼儿开展讨论,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引起幼儿探索,思考的兴趣。
② 引导探索,尝试发现:要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对于幼儿的探索尝试不要多加干涉,要善于等待。因为受能力和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幼儿的尝试、发现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教师要有耐心,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和鼓励。
③ 验证交流,迁移应用:这是探索活动的最后一环,也是提高 幼儿迁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让幼儿将探索尝试的结果进行当众验证演示,也可以启发幼儿把探索发现获得的知识经验迁移应用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去。通过这样的活动既使幼儿自信心和成功感得到了增强,又使幼儿的探索尝试、迁移应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实施原则:
(1)目标性原则:这是区域活动实施中首先考虑的问题。教师要依据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确立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并在区域的创设、材料的提供、教师的指导等方面要与目标保持一致。
(2)自主性原则:这是区域活动性质所决定的。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自由选择区域、选择材料,自由操作、摆弄,活动的时间、次数、速度都让幼儿自已决定,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已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发现问题、介决问题,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3)兴趣性原则:区域活动的内容、设备、材料都应符合幼儿的要求,满足幼儿的愿望,使幼儿对它们感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
(4)探索性原则:区域活动的环境应该富有童趣,引起幼儿联想,思索;活动的内容应丰富多彩,玩具,材料要多种多样,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和想象勇于探索和创造;教师的指导要避免直接指导,应让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自已操作,探索,思考解决面监的各种问题,积累经验。
(5)多样性原则:包括区域内容、材料提供、教师指导、援助方法等方面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真正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6)适应性原则: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幼儿实际出发来决定活动内容和教育要求,要有层次有递进性,以适应幼儿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合适自已的位置,充满自信的活动。
(7)互动性原则: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师通过设置的有关的情景,向幼儿提出教育要求,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幼儿在活动中反应出来的各种情况又可改变老师的情景和指导要求。在活动中教师采用师生同步的指导行为,使孩子觉得老师是他们的伙伴和朋友,共同享受活动的乐趣。因此,活动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活动的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四、实施区域活动指导模式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素质,这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关键。在实施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求新求异,创造性地设计和安排区域活动,教师要有自已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机调控,对区域活动指导模式进行再创造。
其次,在运用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过程中,要从幼儿园的实际、班级幼儿的实际量力而行。因为任何一种模式既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同时又不是唯一的、绝对的,也就是说指导模式的结构程序是可以变式的。我们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另外,我们对区域活动指导模式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还很不完善。愿和广大教师进一步加强学习与探讨,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的,可供广大教师借鉴的区域活动指导模式,从而优化区域活动质量,这是我们教研工作的目标。
手工材料
关键词:区域
- 区域活动——开动脑筋 2014/10/21
-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合理设置 2013/05/11
- 谈谈区域游戏的开展 2013/03/03
-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大家的力量 2013/03/02
-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好玩的易拉罐 2013/02/1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