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早期阅读:遮挡法在图画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图画书阅读教学中,遮挡法是通过先遮挡、后揭示图画书的部分内容,来配合教学活动,辅助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具体操作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遮挡单页,也可以遮挡连续的两页;可以遮挡图画,也可以遮挡文字;可以遮挡局部,也可以遮挡全部;还可以对图画和文字同时进行对应遮挡。有效运用遮挡法能起到调节教学进程、掌握阅读顺序、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和实现特定的阅读教学目标的作用。本文将对遮挡法在早期阅读教学中的各种用法加以总结,并对其在实际操作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评析。
一、为调节教学进程、帮助幼儿掌握阅读顺序而进行的遮挡
当图画书同一页面上存在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对象,它们之间为并列关系或存在时间、空间、逻辑上的联系,同时呈现则幼儿不能独立地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观察、阅读、理解时,就需要按照一定顺序对页面内容进行分步遮挡和揭示,从而避免幼儿注意力分散,较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并掌握学习此类材料的方法。
例如,图画书《(去幼儿园》的第3页呈现了幼儿园教室的整体布置,但小班幼儿通常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图中个别物体的辨认上,这时就需要老师通过分步遮挡和揭示,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各个区域的主要设施,了解其主要功能。再如图画书《(虫虫虫虫爬》的第1页用分格漫画的形式表现了一只毛毛虫顺着叶子爬到蝴蝶家的过程,但多数小班幼儿对分格漫画这种表现手法比较陌生,整体呈现时可能会误认为是三只毛毛虫。通过按格分步遮挡和揭示,可以减少误解,更形象地展示“爬”的动态过程,并使幼儿了解这类图画的阅读方法。
运用这类遮挡法时,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遮挡应尽量“不露痕迹”,比如遮挡物应与周边背景同色,避免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被遮部分;第二,完成分步遮挡与揭示后,最好进行简要的回顾与总结,使幼儿对刚才的阅读过程、方式形成整体感知;第三,如果同一读本中有多页都属于这类情况,不要“一遮到底”,应留出几页完整呈现,鼓励幼儿尝试阅读,提供从学习到运用、参与和增强自信的机会。
二、为激发兴趣、吸引注意而进行的遮挡
当图画书出现“转折页”,也即人物表情、行为或语言突然不同于以前,所有人物的视线聚焦于(或回避、逃离)刚出场的重要人物,或出现意外的结果等,而且这种“转折”很难根据前面的情节进行预测时,例如图画书《兜风》中心急的小猴一直在喊“快!快!快!”,到了第10页却突然改口“停!停!停!”,缺乏相关阅读经验的幼儿就很难充分体验到故事的“张力”和情节之趣,此时就需要遮挡“转折页”上发生突然变化的人物(或其语言)、视线聚焦(或远离)的人物、意外的结果,鼓励幼儿充分猜测、表达后再揭示遮挡,这样通常会达到从“众口一致”到“一片哗然” (或者从“莫衷一是”到“真相大白”)的效果,情节的“张力”和幽默效果得到充分的体现,幼儿在享受情节之趣的同时也学会了阅读此类故事的方法。 使用这类遮挡法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中的其他人物、场景,或故意使用醒目的遮挡物,将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在被遮部分;第二,揭示之前让幼儿根据前面情节、自身经验和想像进行充分的猜测和表达,通过“误导”来“蓄势”,更充分地体现情节之趣。
此外,小班幼儿或年龄较大但缺乏阅读经验的幼儿,由于缺乏接触图画书和享受阅读乐趣的经验,不了解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之初可能出现容易分心、不能持续关注图书内容、无法完整阅读的现象。这时,老师通常会遮挡书中的一些物品、人物或场景,并用夸张的、游戏化的方式(先唤起注意、鼓励猜测,似揭而不揭、快速揭开又立即遮上,自己“偷看”或一点一点缓慢揭示,最终全部揭开,这期间对幼儿的回答很少或不予反馈)来激发兴趣,将幼儿的注意力成功地集中在图书上。使用这种遮挡法时要注意遮挡对象的选择不能随意,不能喧宾夺主,并要在后续的教学中,逐渐将幼儿对“活动” (遮挡游戏)的兴趣转移到“阅读”本身。
三、为实现特定的阅读教学目标而进行的遮挡
通过巧妙利用遮挡策略,可以实现许多特定的阅读教学目标。
(一)建构经验网络
阅读是获取知识经验的主要途径,丰富的知识经验又会促进更广泛、深入的阅读。但是阅读教学不能沦为知识灌输,特别是某些知识类图书(这类图书往往围绕一个主题展现某些特定的有组织的知识信息,例如介绍某些动植物、现象等)的阅读教学,而应该传授从阅读中获取新知、联系旧知、建构经验网络的方法。
例如图画书《尾巴》第3、4页通过豹子、狐猴两个例子表明有些动物尾巴的色调和身体一致,有些则不同。遮挡豹子和狐猴的尾巴,可以突出“尾巴——身体”韵关系;在发现豹子的身体和尾巴色调相同后,让幼儿运用这一“规律”、根据狐猴身体来猜测其尾巴的色调,随后揭示遮挡,可以充分地展现“尾巴——身体”关系的多样性,让幼儿感受到生物世界的广阔与奇妙,体验新知之趣,为今后阅读此类读本提供必要的动机兴趣、经验基础和学习方法。
(二)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图画书阅读中,可以广泛、灵活迁移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能帮助读者或充分利用页内线索,或发现预示故事情节的关键人、事、物,或分析出故事逻辑、页与页之间联系的规律性从而越读越有趣,吸引自己一路读下去,真正理解故事。
例如图画书《熊小弟的栅栏》中,熊小弟每次发现萝}、不见之后都会思考是怎么被偷的,画面用“想法泡泡”来表现他思考的内容。遮挡熊小弟所想的内容,鼓励幼儿从图画和前面的情节中寻找线索,帮助熊小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在幼儿充分地表达、争论之后揭示遮挡,了解熊小弟的想法,推测他会采取什么办法,能不能保住萝}、,这就为随后的阅读做了很好的心理准备,能让幼儿体验到思考之趣,观察、推理及口语表达的能力也能得到充分运用和发展。此外,在不呈现后页内容的情况下根据前面的信息来进行预测,或页面上的图画只描绘了事物局部,要求据此预测其整体,其效果都相当于对预测对象进行了“遮挡”。
(三)发展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一些图画书在文本语言的结构和表达上往往具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性,这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语言,发展语言理解力、表达力。而恰当运用遮挡法则有助于达成这一目的。
例如图画书《我喜欢》第1页是 “白云喜欢在蓝天上飘来飘去”,随后各页均以“某某喜欢在哪里×来×去”这一句式描述画面内容,句式高度重复。读完第1页后,在后面几页的阅读中,教师可以遮挡整个画面,先读文字,然后请幼儿用绘画或表演的方式将其内容表现出来;可以遮挡句子的单个要素(主语、场所、动词等),请幼儿根据画面、句子的其他成分预测被遮要素;可以整页只露出主语,请幼儿完整地表述整个句子;还可以整页只露出场所、动词,请幼儿预测主语,画出或表演出相应场景……这些方式看似“破坏”了阅读过程的完整性,实则加深了幼儿对主语、生活场景、运动方式三者搭配的理解,培养了用语言准确描述画面信息的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在自己完整阅读时更充分地欣赏、学习读本的语言特点。
上述三类遮挡法虽然各自指向特定的阅读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任何一类遮挡法都有助干其他两个目标的实现。例如,以建构经验网络、发展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为目标的遮挡法,也会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具体操作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了解本班幼儿水平,准确把握读本的发展价值,进而设计合适的遮挡“布局”、活动方式和难度。
第二,揭示遮挡之前,要给幼儿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恰当的提问和重复、总结、追问、质疑、解释、具体评价等反馈策略的适时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讨论的兴趣,保证讨论的质量,是达成特定阅读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
第三,若同一读本有多处均可使用一种遮挡法,不要“一遮到底”,应体现任务难度的变化,从而保持和加深幼儿阅读、思考、表达的兴趣,并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
最后,在图画书阅读教学中运用遮挡法时,要注意它的三个特点,即可替代性、不完备性、读本特异性。所谓可替代性,即遮挡法只是可选的教学方式之一,比如在实现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思维能力等目标方面,遮挡法不一定是唯一选择,也不一定是最佳选择。不完备性是指,在一节完整的阅读课中,要注意遮挡法与其他阅读形式、环节的配合,不可能“一遮百了”。读本特异性是指,遮挡法的具体操作方式,是由遮挡目标、特定读本的结构与价值、本班幼儿水平共同决定的,应根据具体情境进行选择,其军创新.(文/奕阳教育研究院 李秀勋)
手工材料
关键词:阅读
- 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 2014/09/02
- 如何组织幼儿开展阅读活动——阅读活动的组织形式 2013/04/21
-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2013/03/04
- 浅谈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激发 2013/02/22
- 对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 201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