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断层与衔接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haly 感谢 shaly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活动形式提倡玩中学,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小学教育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获得相应的经验。两者在教育任务、方式上存在一定差距。长期以来,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总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慢慢适应小学生活,这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困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小学相互衔接”,幼儿教师们应如何遵循《纲要》精神,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活动呢?我们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到小学与幼儿园教育存在的断层问题,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做好衔接工作,让幼儿能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

一、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断层问题
(一)社会关系的变化
1.师生间的变化
       幼儿园《纲要》与小学新课标都指出,师生应建立起合作探究式的关系。但幼儿园提倡保教并重,一日活动各环节都由两位教师精心安排,教师给幼儿营造的是一种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幼儿有从自己的小家走到班集体这个大家的感觉。而小学以学习为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小学教师承担的是同一学科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在规定时间走进教室教课,是明显的教与学的师生关系。由于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教师对学生生活活动的参与相对减少。

2.同伴间的变化
     幼儿园同伴间的交往是为了互动、合作,共同分享快乐,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随着年龄的增长,入学后的小学生已有竞争意识,不甘落后,要求进步,初步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进取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任务。一位小学教师说:“哪个同学当上班长、中队长、小组长,愿意与他交往的人就特别多,于是每个学生都会争当班干部。”由此看出,小学生已经十分在乎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参与集体生活,更关注自己在同伴间的人气指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个人在群体中的威信等。

(二)学习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强调幼儿在玩中学,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将五大领域各门学科有机整合,融会贯通,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可以在分区活动时间进行活动延伸或补缺补漏,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即可,没有明显的科目学习界限,学习氛围自由、宽松,不会给幼儿造成学习压力和负担;而小学是进行正规的科目学习,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要学完规定的学科知识。如一二年级要认识汉字1600-1800个,一年级上学期要学会汉语拼音,掌握20以内加减法等。由于教育目标、任务的不同,决定了小学的学习方式应以集中教学为主,分散活动相对减少。

(三)行为习惯要求的变化
     幼儿园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活动组织形式是动静交替,且集中活动时桌椅摆放、座位坐姿常常根据活动需要不断变化,六人桌主要供幼儿小组活动、合作交流使用。握笔姿势有明确要求,但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还不协调,绘画时常常出现不规范姿势。由于班生数少,上课发言较为随意、自由。而小学以学习为主,课桌为两人桌,班生数比幼儿园多,这就要求课堂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有序发言、坐姿握笔要求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等。小学老师反映,刚入学的学生对课堂纪律极不适应,有的两手平放桌上太久就觉得酸痛,有的情不自禁地在班上来回走动。幼儿园、小学对行为习惯的要求不一致,也为幼儿的入学学习带来了困扰。

(四)自主意识形态的变化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要学习自律,进行自理、自立的尝试”。表现在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能自主选择、计划活动;而小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理、自立能力,能够自律。如有明确的作息时间表,并自觉遵守,能自觉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内容,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像幼儿园可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活动内容。幼儿园鼓励幼儿将家里好玩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分享,小学却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将有用的学具放人包内,不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两者对学生自主内容的要求有明显不同,必然导致小学生行为上的不适应。

(五)评价方式的变化
     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参与者有教师、园长及家长,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用划一的标准,慎用横向比较,关注幼儿学习过程,注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而在新课标要求下的小学评价活动,虽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但也要求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因而学生有作业、考分的压力,这是幼儿园所没有的。

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目的、教学方法乃至评价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纲要》指出“要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如何让幼儿顺利地过渡到小学,我认为可采取以下衔接措施:
(一)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习课改新理念。近来,幼儿园、小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二)开展“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
     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喜欢模仿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临近毕业,开展“上小学”的主题活动,从听、看直到参与表演一系列活动,可让幼儿真切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如带幼儿参观小学的一日活动,包括上课、做操、升旗、课间活动等,请小学老师介绍少先队、值日生等活动,参加一年级的娱乐、智力竞赛活动等,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喜欢上学的情感;其次,可在区角、角色游戏中开展上小学情境表演,让幼儿模仿小学的学习、生活;一日活动中,教师可适时适量提高对幼儿各方面的要求,增强幼儿学习意识,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

(三)幼小教师教育方式的衔接
1.幼儿园大班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有张有弛,培养幼儿独立自主能力。孩子年龄小,教师诸方面关怀备至,久而久之,会使幼儿形成习惯。如外出散步,逐个帮助幼儿整理背包、衣着,不厌其烦地叮咛、嘱咐,幼儿依赖性极强。对大班幼儿,我们可制订一套行为规则,大胆放手让幼儿去执行,要求幼儿自觉遵守,自我监督,学习自主、自律。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轮流当值日生等。
(2)开展趣味竞赛活动,让幼儿体验胜负,培养上进心。幼儿重视参与活动的过程,对胜负名次意识淡薄,我们可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开展趣味竞赛活动,如障碍赛、歌表演比赛等,让幼儿感受经过努力取得胜利的喜悦,学会挑战困难,并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与自卑情绪。
(3)适当调整学习方式。教师选取适用的学习内容,相对延长集中与安静活动时间,强化任务意识,并对幼儿的作品、作业结果进行评价。鼓励伙伴间合作学习,互相评价。
2.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四)家园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幼儿园是一所家长学校,我们可根据大班幼儿面临的新问题,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反馈教师与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意见,请部分家长介绍家教工作先进经验;编辑园刊、园报,向家长做好幼小衔接宣传工作,让家长在思想上予以重视。
     孩子个体间存在不同差异,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家长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幼儿。因此,家长应主动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表现情况,向老师请教家教内容、方法、家园保持密切沟通,统一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共同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少儿英文歌曲FLASH:The Finger Family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