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教学的本质是倾听和对话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就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几个重要观点:
其一,重视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认为儿童所具有的概念不是从感觉中得来的,而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活动为基础。通过具体生活场景中一些活动的积累,儿童的思维将随之发展。
其二,儿童能自己改正错误。认为正确的答案不限于一个,强调错误与失败在儿童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其三,儿童在游戏中发展。认为游戏是儿童思维最具自发性的表现,也是思维发展的原动力。在儿童的象征性游戏中,儿童可以脱离现实世界而不受任何约束、尽兴尽情地专心游戏。
由此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充分地提供了让孩子与环境、材料直接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否给予孩子尝试错误的机会?
我以为,眼下教师所设计的集体教学活动更多地还是让孩子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吵币的思路走,以达到教师所期望的完美效果。究其原因,我认为其本质还是涉及对教与学的价值取向和思考方法的认识。
我们很关注教师“如何教”。我们常常事先确定一个教学目标,然后竭力去想如何“让孩子感受……”“让孩子体验.. ”“让孩子理解……”;我们设计一些严密的步骤,设计一个接一个的提问,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真理。
我们很少研究孩子“如何学”,且通常认为只要孩子“感受过了”“说出来了”,教师“提升过了’’“小结过了”,就表示孩子一定理解了。但孩子究竟是如何理解的,我们知晓得并不清晰、准确和完整。
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曾评价:“通过实施二期课改,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多的创新机会,更多的‘学科教学知识’最终从教科书和各类教材中被提升出来,使课程获得了一种独立的存在。"他认为这种“独立的存在”的本质是:教师不再是学科专家的依附者,而是拥有独立人格和专业自主权的存在。
同样,对于孩子来说,只有拥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才能成为“有学习能力的人”。
皮亚杰的学生达克沃斯将“临床访谈”发展为一种使教学和研究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论。她认为这种方法的本质在于能够“倾听学习者,并让我们的学习者告诉我们他们的思想”。
基于这种理念,她不再把教学理解为教师讲、孩子倾听的过程,恰恰相反,教学是孩子讲、教吵币倾听的过程。教学就是为孩子提供诞生精彩观念的机会。
我想到了我曾经执教过的一个游戏“动物接龙”。在活动中,我给了孩子们很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发现“接龙”的规律,结果孩子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出了各自的经验,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规律”,如按动物种类分类、根据动物某一特征分类、引用“模式排列”的规律等。孩子们在交流环节充满自信地发表各自的观点,倾听并尝试评论同伴的观点。由于活动是开放式的,孩子可以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寻求“规律”,活动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但是我以为,如果我们重视并追求孩子发展的真正价值,就必须转变我们的价值取向和思考方法,改变我们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因为教学的根本不在于教师向孩子讲了多少,而在于教师对孩子理解了多少。
倘若教学指向于理解,教师的任何讲授都必须建立在对孩子的倾听之上。只有创造机会让孩子去表现,教师才可能理解孩子,孩子也才可能互相理解,教师的讲授和其他教学行为也才有了可靠的基础。
教学的本质是倾听和对话。
张华教授说:“任何社会,只有当成人学会了欣赏儿童思想的力量并促进其发展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健康、文明和有前途的。反之,当成人把儿童的经验和思想当做被‘学科知识’所替代的对象或掌握‘学科知识’的媒介,就是在以‘学科知识’为借口向儿童施加压迫,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专制等级社会的残余。"
他的观点虽然尖锐,但发人深思。
是孩子“创造”了成人,只有当成人学会欣赏孩子思想的力量并乐意为之提供帮助的时候,他或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让我们将这种“欣赏”和“帮助”从一间间教室、一个个活动、一个个孩子做起。(长宁实验幼儿园 陈青)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教学
- 教学展风采 携手共成长 2022/12/01
- 观摩教学活动的评析 2013/02/28
- 教学活动中有效回应的几点思考 2013/02/21
- 幼儿教师目标尝试教学竞赛观后感 2013/02/19
- 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之情境篇 2013/01/3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