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区域游戏教育论文:大班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的特征及有效性研究
随着幼儿园二期课改的逐渐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一次有限的集体教学活动难以全面考虑到全体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水平,而区域活动以其适合不同幼儿要求的教育方式引起了教育者的日益重视。与集体教学活动不同的是,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对于幼儿行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砂币幼互动,因此,我们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互动,探索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的形式与特征,寻找有效的指导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的形式
通过观察发现,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互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由于共同的活动目的所产生的合作行为;第二,由于材料、场地及其他因素的有限而发生的争执、攻击、协商、交换等行为;第三,由于材料的不均衡而发生的分享、赠予、求助、索取等行为;第四,由于幼儿能力或经验的不均衡而发生的帮助、求助等行为;第五,其他与区域活动关联不大的游戏行为。
二、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的特征
我们对同伴提名法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我们班中受欢迎型幼儿所占比例为34.62%,被拒绝型幼儿为15.38%矛盾型幼儿为0,被忽视型幼儿为7.69%,一般型幼儿为42.31%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幼儿在区域活动同伴互动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
●受欢迎型幼儿:这类幼儿在同伴互动中不仅会主动发起交往,还能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感需要,比较善解人意,并能及时给予他人帮助。当与同伴发生冲突时,他们会以适宜的方式表达情绪,会用一种较为公平的方式解决争端,维护自己的利益,表现出较强的平息他人消极情绪、诱导他人积极情绪的能力。
倩倩和欣欣都是受欢迎型幼儿。当欣欣遇上自己不会做的事情时,她会马上向同伴求助,而当同伴拒绝了自己的要求时,她并不气馁,也不生气,而是继续想办法,用请求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当倩倩遇到自己暂时不愿意做的事情时,她会用委婉的语气来表示,如“我很想和你做朋友,但我实在没有时间帮你打蝴蝶结”。
●一般型幼儿和矛盾型幼儿:这两类幼儿属于中间型幼儿,他们缺乏热情,在同伴交往时不主动,行为易受情绪影响,往往需要依靠外力来维持良好的行为。
小马是个各方面能力都不错的孩子,但这样的孩子并没有赢得同伴的欢迎。小马非常喜欢“弈林棋社”,每天都要去玩,有一阵子他和另外两个孩子经常一起下棋。最初,小马经常与林林发生冲突,但他不像林林那样起了冲突之后会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同伴,而只会急得大哭,有时是因为同伴不同意自己制订的规则,有时是因为同伴不遵守规则。不过小马跟被拒绝型幼儿又不一样,当他向老师寻求帮助时,他会接受老师的建议,慢慢学会用清晰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伴。
●被拒绝型幼儿:这类幼儿正好与受欢迎型幼儿相反,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常常走向极端,在同伴交往中不会处理和控制自己内心的消极情绪而常常引发负面行为,如攻击行为、耍赖、逃避等,移情能力较差。
昊昊特别喜欢下棋,每天都去“弈林棋社”,但每天在活动过程中或是区角讲评时,总是有很多同伴会批评他:“昊昊明明没扔到6,还要走6步,他耍赖。"“我们人已经太多了,昊昊还非要挤进来。"“老师,昊昊把骰予扔到外面去了。"遇到同伴的一致反对时,昊昊有时会把骰子藏起来,让游戏玩不下去,甚至有时就完全不理其他同伴。
●被忽视型幼儿:这类幼儿也处于不利的社交地位,属于默默无闻的不受欢迎型幼儿,他们缺乏理解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想法。
成成是一个在集体中不太说话,性情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在区域活动中总是一个人默默寻找可以躲避老师关注的区角。在区域活动中,他不太主动与同伴交流,当面对不公平的情况时,经常逃避,或者挥舞着双手攻击别人,甚至默默地流眼泪。但是,如果有一个较为主动、积极的幼儿去关注他,那他参与区域活动的状态马上就会发生改变。
三、教育建议
(一)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组合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幼儿群体中被拒绝型幼儿、被忽视型幼儿和一般型幼儿占到较大比例,教师应该给予这几类幼儿更多的关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班上每名幼儿的同伴交往类型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互动行为特点。
由于大班幼儿处于同伴关系的稳定期,幼儿对同伴的偏爱已经稳定形成,以核心人物引导的小团体逐步增多,幼儿的冲突也更多发生在小团体中,因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形成不同类别的同伴组合,包括小团体组合、强弱组合、弱弱组合等。如当某个区域活动正好是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达到促进小组通力合作的目的,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和引导幼儿形成小组,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和有效的社会交往技能。
(二)鼓励幼儿形成积极的双向同伴互动
从主动性来看,积极的同伴互动有两种:一种为双方都主动接近对方;另一种为一方主动指向、接近另一方,而另一方则较为消极。当互动的双方都表现积极时,在这样的双向互动中,幼儿的情绪高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自然地进行交流、磋商、合作,甚至还会自行制订规则,相互取长补短。因此,我们鼓励幼儿之间形成积极的双向同伴互动,在教育实践中有两种比较好的做法:
1.正确运用语言,提高积极互动
有些幼儿由于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较为落后,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就会发生冲突,而且不会用语言进行协商。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引导幼儿正确、及时地运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人的认同和支持,提高积极互动,避免消极互动。如当幼儿想参与某个活动时请他们说:“我们一起玩,好吗7"当幼儿产生意见分歧时可以说:“我的看法是……”或“你能听听我的想法吗7"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可以对同伴说:“请你帮帮我,好吗?谢谢!”
2.积极创设情境,减少消极互动
教师应该经常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学会尊重、理解、欣赏他人,学会协调,学会宽容,培养移情能力。在教育生活中教师可以多创设一些情境,如“假如我是某某”“夸夸我的好朋友”等,引导幼儿发现他人的长处,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幼儿在同伴互动中减少了由于自我中心而导致的矛盾、冲突,就会相应减少消极互动。
(三)根据区域性质、现场状况、幼儿特点适时介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助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以适时、适度为主要策略,即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下去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
区域活动基本以自然观察为主,教p币要做到静心、细心与耐心。静心是尽量不打扰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细心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必要时可进行一定的记录;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费时间,观察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同时,教师在介入幼儿的区域活动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幼儿所采用的介入方式和时机应有所不同,如对于受欢迎型幼儿来说,教师要多鼓励、少干预,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并且充分发挥这类幼儿积极主动、善于交往、反应快等特点,关注活动成效在他们身上的体现,使这类幼儿能够推动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学习的形成;而对于被拒绝型幼儿,当发生同伴冲突等不利于幼儿继续活动的状况时,教师要积极主动介入,帮助幼儿学会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教给他们一些恰当地表达自己情绪的策略,鼓励幼儿通过与同伴交流疏解消极情绪,形成良好的同伴互动。(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 余晓琦)
关键词:区域
- 区域活动——开动脑筋 2014/10/21
-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合理设置 2013/05/11
- 谈谈区域游戏的开展 2013/03/03
-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大家的力量 2013/03/02
-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好玩的易拉罐 2013/02/1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