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小班音乐教育论文:浅谈小班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品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haly 感谢 shaly 上传 0人参与

培养小班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品质——浅谈小班音乐活动中的创编策略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跳跃、零散的,容易受他人影响,喜欢模仿别人,语言表达也缺乏准确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音乐创编活动时,往往觉得现场的情况不易把握。很多时候,幼儿表达的和当下教学的内容不在一个平台上,教师不知道怎样应答,肯定幼儿的想法又感觉不合逻辑,否定幼儿的意见又害怕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左右为难。这里,我们从促进小班幼儿创造性学习品质发展的角度出发,和大家分享在歌唱、韵律和打击乐活动中,我们组织音乐创编活动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01 歌唱活动中,用概念词帮助幼儿整理创编思路 
     小班歌唱活动中的创编,主要是歌词中某一个固定内容的部分替换。如小班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中,原歌词内容是:“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喵喵,喵一喵喵,喵一喵喵,喵喵,喵一”教师在组织幼儿创编时,提问:“我们还可以唱什么小动物,它会怎么叫?”有一个幼儿想到:“小狗,小狗汪汪叫。”于是,教师带领大家一起把这个幼儿创编的小狗汪汪叫的内容填进歌词中,唱道:“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一汪汪,汪一汪汪,汪汪,汪一”受第一个幼儿的启发,其他幼儿又想出了小鸡、小鸭等等。教师指导幼儿运用前面替换歌词的经验,自己把创编的歌词唱到歌曲中,不断地挑战幼儿,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 
     这时,突然有幼儿说:“还有小兔子。” “小兔子怎样叫呢?”教师追问。“小兔子会跳。”幼儿想不出小兔子怎样叫,但是他知道小兔子会跳,幼儿的回答没有错,这时候教师应该怎么办?是采纳幼儿的想法,唱“小兔子跳跳跳”,还是应该帮助幼儿围绕现在的创编思路动脑筋?我们的做法一般是这样的。第一,先肯定该幼儿的想法——“某某小朋友很会动脑筋,他想到把小动物行进的方式唱到歌曲中,非常好,等一会我们来试一试,看看怎么能把它唱出来。”第二,帮助全体幼儿明确创编的要求,鼓励幼儿调动已有经验深入思考——“不过现在我们要唱的是小动物的叫声,你能想出一个会叫的动物来吗?”“老虎会叫。”“老虎怎样叫?”“嗷嗷嗷!”这时,教师带着欣赏而又夸张的神情,兴奋地说道:“你真了不起,想到了一个大动物的叫声,是什么?”“老虎!”幼儿也很激动。“好!我们把老虎唱到歌曲当中。”  “还有什么大的动物会叫?”“狮子。” “河马。”“恐龙。”幼儿的思路一下从小的动物叫声拓展到大的动物的叫声。这一变化,正是由于教师敏锐地抓住幼儿的发出的信息,概括出小动物、大动物而触发幼儿的联想创造。当然,教师千万不能忘记“小兔子”,当叫声的创编内容让幼儿快要感到疲乏时,小兔子就要登场啦!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按照动物的动作方式来创编歌词内容,如小鱼游游游,乌龟爬爬爬等。 
     创编过程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还会想到汽车的叫声,这时教师要能意识到孩子的思维已经从动物的叫声跳跃到了交通工具的喇叭声,已经从概念上超出了本次活动的创编范围,所以教师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交通工具的“叫声”,以后的活动会唱到。这样让幼儿知道交通工具是可以创编唱到歌里的,但不是今天的创编内容,使幼儿创编的思路在教师的引领下更加条理化。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自己必须清楚,该创编活动中思维的基本出发点是小型动物的叫声,第一提升点是小型动物的运动方式,第二提升点是大型动物的叫声,第三提升点是交通工具的声音。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更好地明确指导方向,保证在幼儿随意提出不同创编内容的时候,能做到随时帮助幼儿进行归类提升。 

     02 韵律活动中,用具体的反馈帮助幼儿建立创编思路 
     三岁幼儿的思维以直觉行动为主,幼儿往往能做出来,但是却说不清楚,教师的反馈语言对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两节同样的韵律活动《大树和小鸟》的创编环节中,教师请幼儿变成一棵树。当第一位幼儿下意识地做出一棵树的造型,第一位上课的教师如此反馈:“你的大树是这样的呀……”显然,“这样”、“那样”的语言并不能让幼儿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果,在接下来集体即兴创编大造型的环节里,该班幼儿你看我,我看你,茫然不知所措地摆弄了半天,最后的造型都差不多。而第二位上课的教师看到幼儿的表现后,便立即模仿其动作并反馈:“这是一棵长得很高大的树呀!”结果,立刻有一幼儿蹲下来缩着身体用手指摆出树枝的造型,变成一棵又矮又小的树,并自己解释:“这是一棵很矮小的树!”紧接着,又有一幼儿一边蹲下来举起双臂并打开往外伸展,一边不停地旋转手腕,而另外一位幼儿帮其解释:“哇,这是一棵很茂盛的树!”还有的幼儿让自己的“树枝”一个往上长,一个往下长。几乎每个幼儿的“树”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教师的不同反馈产生的创编效果也不同。第一位教师的反馈语言没有具体指向性,导致幼儿的创编没有明确的“思路”。第二位教师通过语言反馈先给出了思考的规律——“高大的树”按照反义词规律对应的是“矮小的树”,同时还通过语言和动作的配合,给幼儿提供创造具体形象的榜样,启发幼儿改变高低、曲直等成对的相反概念中的某个维度,表现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从而达到教师提出的“每一棵树长得不一样”的要求。由此可见,幼儿的创造性表达不但需要通过观察、模仿同伴和教师的榜样示范,更需要教师通过语言反馈提供的思维框架作为创造支架。 

     O3 打击乐活动中,用归纳帮助幼儿拓展创编思路 
     打击乐活动中的创编,教师的引导尤为突出。因为小班幼儿拿到打击乐器以后,通常满足于让乐器发出声音,至于如何变化动作,发出不同的声音,幼儿是关注不到的,这时就要靠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归纳出不同的乐器演奏方法。 
     下面我们借用“响瓶”这一自制的打击乐器,来看教师是如何帮助幼儿归纳,引导幼儿拓展思路,进行创造性演奏的。幼儿拿到两个响瓶,就对着相互敲击,发出声音。教师问幼儿:“还有什么办法让响瓶发出声音?”幼儿做不出来。教师说:“刚才小朋友两只手做开合动作,撞击响瓶发出声音,能不能用一只手撞击响瓶让响瓶发出声音呢?”幼儿马上尝试,左手拿响瓶不动,右手拿响瓶敲左手的响瓶,也发出了声音。“换一只手行吗?”幼儿试一试:“可以的。”教师归纳:“原来响瓶可以用一只手演奏,也可以用两只手演奏。”教师接着又提议:“两只手除了向两边开合撞击响瓶,可以做上下的开合撞击动作吗?”幼儿又进行了尝试,虽然有点难,但是教师请能做起来的幼儿上来表演给大家看,马上就有一个幼儿说:“教师,我能一只手动,一只手不动,在上面敲敲,在下面敲敲。”教师也请他表演,他的演奏方法果然与众不同,既迁移了一只手敲击的经验,又变化了上下开合演奏的方法。教师说:“响瓶可以左右开合,也可以上下开合演奏!” 
     “敲击响瓶可以发出声音,不敲能发出声音吗?”教师提出了不同的演奏方法,引起幼儿的思考。“老师我抖一抖,响瓶也会响。”一个幼儿表演起来。“哦!她通过两只手同时震动让响瓶发出了声音。你真棒!”教师精确地描述该幼儿的演奏方法,并鼓励幼儿创造。“老师我会一上一下地抖。”“你是两只手交替一上一下地震动,你也很能干!”“老师我会同时向一边摇响瓶也发出声音。”“老师我让响瓶开火车(做绕线的动作),响瓶也会响。”幼儿的思路在教师的引领和尝试中打开了。 
     “除了对撞、震动、摇动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能弄响它吗?比如,我们可以敲击身体的哪些部位,让响瓶唱歌呢?” 
     “敲手”、“敲头”、“敲屁股”、“敲背”……幼儿七嘴八舌地边说边比划。教师说道:“这么多科用身体演奏响瓶的方法,那我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起来试一试,小心,别把自己的身体敲疼咯!”“哈哈……”孩子们兴致盎然地从头 
     “敲”到脚,又从脚“敲”到头。创造性地演奏响瓶的过程蕴含了有序思维的教育价值。 
     由此可见,教师不要以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经验少,思维粗浅,就忽略小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实,通过上面的活动举例,不难发现,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教师的思维引导。只有教师自身对创造性表达的线索、规律、类别等概念熟练掌握,才有可能在教学活动中及时有效地激活幼儿的创编思路,帮助幼儿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创意,体验成功创编的快乐。(文/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王树芳)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创造性学习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与文明同行,做幼儿爱戴的教师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