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本教研中成长
园本教研是幼儿园针对自己的实际条件,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的总称。课改以来,为了提高我园园本教研的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园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园本教研呈现日常化、生动化、互动化的特点。
一、完善制度,让园本教研日常化
要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中,使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必须有强有力的教研制度提供保障。因此,我们首先建立园教研组、年段教研组、班级教研组的三级教研网络,及时研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园教研组由业务园长负责,主抓全园性的教研活动;年段教研组由年段教研组长负责,主抓年段的教研活动;班级教研组由班主任负责,主要就班级事务与班上的教师、保育员进行教研。其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教研制度,使园本教研制度化、日常化、规范化。如教研会议制度、教研帮扶制度、教研组岗位职责制度等使教研工作层层落实,确保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正常、有序运作,有效落到实处。
二、多种形式,让园本教研生动化
教研形式的灵活多样,可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我园采用了以下几种教研形式,使教研走近教师,有效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
1、问题式教研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碰上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的是自身教学水平所致,有的是幼儿能力问题,有的是环境所限。虽是一些看上去似乎很琐碎的“小”问题,但却是教师真正关心的问题。我们通过年段教研,以集体的智慧,出谋划策,帮忙出点子,解决了教师急需解决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使教师体会到园本教研的好处,大家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更浓了。
2、经验式教研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优点与长处。教学中教师积累了各自的教学经验,有的教师善于将经验总结出来,以论文、随笔、案例等形式,在园内外的书籍、报刊、网络上进行交流,有的虽不善于文字表达,但日常教学有条不紊,精练老道,经验式教研为这些教师提供了表达的平台。无需工整的句式,无需长篇大论,在类似“聊天”的教研气氛中,轮流将近段各自的一些教学好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互相借鉴,互为启发,共同提高,在增添自信的同时,也看到了别人的长处。
3、学习式教研
如今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关键是如何去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面对网络上、书刊上的幼教改革信息,少数教师会“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根据实际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则“看过便忘了”,这使得极好的教育资源白白浪费。如今我们的做法是:将教师们搜集到的有益的幼教信息在教研会上组织大家学习,可以是案例、课堂实录、随笔,甚至是教师外出学习时拍摄的观摩活动教学片,学习后组织教师讨论:如果是你组织活动,你会怎样设计?观摩活动的环节与你所设计的环节或平常的教学活动有什么不一样?它的亮点在哪?这样的学习,使教师从简单的“观看式学习”变为“参与式学习”,使学习的方式生动化、具体化,也更有实效性。
4、课题式教研
幼儿园研究的课题应是与本园实际和教师实际密切相关的,是教师自己教育实践中确实需要解决的“真问题”,这样的课题教师才不会觉得是负担。因此在进行课题研究前,我园根据园本教研中教师反馈的问题,整理出共性问题,做为课题研究的方向,使教科研融为一体,互为依托,互为所用。在进行课题式教研时,课题组采用“一课多研”、“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园本教研,将教师的个人反思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在相互交流中获取解决问题的广泛途径及有效方法,完善教学活动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幼的共同成长。
一课多研:在这里是指一个活动内容由同个老师多次上,分活动前研讨,活动后研讨及修改活动后的再研讨。一研:执教教师与年段教研组进行活动前的研讨,设计活动方案。→二研:观摩活动后,园级课题组围绕案例中的观察视点进行活动后研讨,修订活动方案。→三研:再次观摩修改后的教学活动,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并对案例中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我们根据活动的实际效果确定研讨的次数,有的教学活动只需二研就能解决问题,也有的需要三研、甚至四研。
案例分析:围绕观察视点,针对案例中的重要细节或片断,可以是活动中的某一环节,幼儿的某一表现,某一问题等等,以观察、文字记录、摄影、录像等形式将其定格和停留,研讨时大家再针对这一片断,从幼儿角度,教师角度,环境角度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理清问题成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运用案例分析,强调让教师现看现说,促使教师群体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全面反思。
5、引领式教研
园本教研是在本园开展的,但它不能完全局限于本园内的力量。引领式教研是专家参与的理论层次较高的教研形式,它使园本教研能够有较高的起点,提升了教研活动的理论水平。我园在开展园本教研时,多次邀请县、市幼教教研员到现场指导,帮助教师答疑解惑,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取有价值的理论观点,指导如何将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使教师感受和体验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在市级幼教片区教研活动中,由市县幼教教研员、园长组成的专家队伍到我园观摩、检验园本教研现场。抓住这一契机,我们在展示教研团队风采的同时,就课题研究中教师遇到的疑难问题请教专家,得到她们实践与理论层面的点拨、指导,教师从中受到很多的启示,涤荡了许多困惑,提升了教育理念。
三、营造氛围,让园本教研互动化
以往的教研活动,大多数教师很被动,缺少自己的见解和思想,缺少质疑和争辩,缺少交流和对话,有的只是园领导与骨干教师的“一言堂”。通过反思,我们认为教研活动中的对话不是园长对教师的指导,也不是师傅对徒弟的带教,只有抛弃“官本位”、“长本位”思想,才能真正激发群体智慧,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使教研互动有效。我园园本教研倡导的是相互间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民主研讨氛围,园领导及骨干教师以平等的参与者、学习者、支持者、建议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研讨中没有观点的对错之分,有的只是哪种观点更适合这个活动,适合执教老师或更适合这个班的幼儿。在这种没有担心、没有压力的宽松、愉悦氛围下,大家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人人思考、人人发言。在认知交融、思想碰撞中,大家澄清了许多原本模糊不清的观点,使原本各人所有的经验、观点,经过梳理,汇总成为共享的资源。有人曾说过,一个人一个苹果,交换后仍然是一个苹果;一个人一种思想,交换后能有多种思想。园本教研这种互动式学习启发了大家的智慧,互惠思想和经验,建立起学习共同体,使教师专业素质在一次次的实践和反思中得到不断的、更有效的提高。
园本教研使教师站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点上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使幼儿在与环境、材料、教师的互动中发展智能,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孩子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创造。
通过园本教研,教师从以往关注教学计划的的执行、教学活动的效果,转到关注活动中幼儿的表达、表现;学会从现象背后看问题,分析什么是孩子所需的,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学会了理解幼儿、欣赏幼儿、支持幼儿的行为,从而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促进者。教师在反思与研讨中,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及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积极探索与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改进,一次次的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可喜的转变:学会由注入式的教育方法向启发式、引导式转化;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支持幼儿的学习;学会用充满挑战、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学习;学会运用灵活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
园本教研是一个知识积淀、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经受磨练,慢慢成长起来,感受着成长的困惑,成长的快乐。今后还会有更多的问题、困惑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我们将继续努力,通过园本教研,全面推进我园的课程改革,提高我园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江西省大余县水城幼儿园 肖岚)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教研
- 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成长 2013/01/25
- 幼儿园吸引家长参与教研的意义与模式 2013/01/16
-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反思 2013/01/03
- 在“雁阵”理论启示下,有效建设幼儿园教研组 2012/12/22
- 浅议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促教师组织实施能力提升 2012/12/1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