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摘要】亲职教育有助于更新幼儿父母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养能力。某些先进国家或地区如美国、英国和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都有较为完备的亲职教育体系。与之相比,我国内地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立足社区和幼儿园举办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多样化的亲职教育活动,以鼓励幼儿父母积极参加到亲职教育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养能力。
【关键词】亲职教育;幼儿父母;养育
“亲职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亦称家长教育或父母教育,《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改变或提升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通俗地讲,亲职教育旨在帮助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者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知识以及正确的教养态度与方法,促使其成为一个称职的父母。亲职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是通过“做好父母”来达成“教好子女”的目的的,涉及的内容包括父母角色与职责的认定、夫妻在儿童教养方面的相处之道、亲子关系等。
一、某些先进国家或地区亲职教育的成功经验
西方国家的亲职教育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近年来更是出现了许多由政府组织建立的亲职教育机构或教育项目,他们通过整合国家亲职教育领域的学术资源,制定了科学有效的亲职教育方案,再通过国家立法以及行政组织加以大面积推广。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在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一)美国PAT国家中心项目、HIPPY计划和PET课程
美国对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并且颁布了《家长法案》《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在美国,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母教育计划得到了充分重视,有47个州开办了“从出生到3岁”培训班,专门培养“父母辅导者”。各地社会团体与机构也热衷于开展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家庭服务协会分布于全国各地,提供诸如教育玩具选择等方面的指导服务,例如,工作人员会指导家长为儿童选择玩具并引导儿童玩玩具。这类协会还提供玩具借用服务,以解决家庭困难儿童缺少玩具以及儿童不珍惜玩具等问题。在美国的低收入社区,公办托儿所会提供收费低廉但质量较高的幼儿教育,这类公办托儿所录取儿童有一个强制条件,即母亲必须每天下午到托儿所接受再教育,以改善他们的家庭生活与教育气氛。
美国PAT(Parent As Teacher,让父母成为教师)国家中心是一个由政府建立的国家级的父母专业化教育机构,为0~5岁儿童家庭提供服务,该机构认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所实施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要,因此所有针对父母的教育方案、家庭支持课程、训练材料以及服务措施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该机构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工作者对所在社区内的家庭进行有计划的家访,在充分理解、尊重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为家庭提供服务,比如介绍社区内有关儿童营养卫生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服务项目或机构,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引导父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克服儿童的学业、心理和行为问题。美国PAT国家中心组织各方面的技术和资金资源,开发了形式多样的家长培训项目,是目前国际上著名的亲职教育机构之一。
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指导计划(Home Instruction Program for Preschool Youngsters,简称HIPPY),是一项以家庭为基础的亲职教育计划,它把父母培训送入家庭。参与该项目的父母每周会受到一次访问,每隔一周参加一次父母集会。HIPPY会在对幼儿进行全面综合的发育评估之后,根据其发育特点、性格特征、家庭保育情况,请专家制定针对性极强的发展方案,内容涵盖智力开发、儿童成长阶段标志性动作的出现、心理变化等,父母可以按照所提供的方法和措施去执行,从而实现儿童的潜能开发与个性发展。
父母效能训练(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简称PET)课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高顿博士创办的父母培训课程,旨在改变父母的教养理念。课程一般每周安排3小时,共安排8周。PET课程根据培训对象分为单亲型、双亲型和父母/青少年型,各类型的教材有所不同。单亲型教材包括一个视频课程学习材料、一本成人学习手册、一盒录音带以及一本课程学习指导手册;双亲型教材除了上述四个材料,还多一本成人学习手册:双亲型和父母/青少年型教材则多一本青少年学习手册。家长可以单独或组团来学习PET课程,培训人员会在每一期的课程中重点讲解有关儿童发展和亲子关系的知识。实践证明,PET课程能够增进父母的移情能力,有效改善父母的沟通行为,但由于过分注重技巧,使得亲子互动变得有些技术化了。
(二)澳大利亚的家长充权项目
澳大利亚的家长充权项目(Parent EmpowermentProgram)以提高家长的教育效能为宗旨,致力于为家长提供相关信息、教具以及相关的教育策略等。项目设计者充分认识到,现有的医疗保健和教育系统能给家长提供的支持太少,家长需要得到更加专业的组织提供的支持。本项目设计了著名的积极父母教养课程(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简称3P)及父母效能系统训练(Systematic Trainingfor Effective Parenting,简称STEP),以帮助家长有效地掌握管教子女的技巧。
具有行为主义取向的3P课程,主要是向父母传授行为改变的技巧,但强调父母应该在温暖、理解的气氛中使用行为改变技巧。3P课程是一个多层次的家庭干预系统,第一层次是通过媒体将科学教养知识传播到广大家庭之中,第二层次是针对有轻微行为问题孩子的父母进行培训。STEP培训多以团体方式进行,通常十个人为一组进行相关的学习活动或演练,这一训练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亲子冲突、减少子女的问题行为,在澳大利亚运用甚广。
(三)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
英国政府1997年推出的以家庭为切入口、以社区为依托、面向早期儿童及其父母的综合服务计划,称为“确保开端”计划(Sure Start Program)。英国政府投入巨资,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整合的一站式服务。孩子和家长只要去一个服务站点,就可以得到医疗保健、儿童保育、学前教育和家庭支持等一条龙的多项服务。该项目实行国家制定政策、地方管理,边实行、边研究、边整改的管理模式,社区、家长与项目工作人员平等合作。该项目建立了全日制或半日制的儿童保育点,招聘和培训专业人员,通过当地的儿童信息服务机构和国家家长信息服务中心为家长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他们在各站点设立家庭联络员,提供咨询和干预服务,例如,帮助父母制定健康饮食、儿童语言发展计划等。
如South Fenland地区的“确保开端计划”,主
要由家长志愿者与一些公益组织共同管理,其中家长志愿者在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管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其主要活动包括参与制定图书阅读计划,引导家长在图书馆或家中与儿童一起阅读图书,在流动游戏学习中心与儿童开展一系列有趣活动,参与家长学习联合会活动,等等。
(四)我国台湾与香港地区的亲职教育
我国台湾地区受欧美教育思想的影响,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行亲职教育,很多学者纷纷对亲职教育进行研究。陈选善早在1930年就在《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发表了《美国父母教育概况》一文,对美国的父母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实际操作层面,台湾地区的学者普遍认为,针对幼儿父母的亲职教育应该注重和谐教育氛围的创设,以期透过亲情交流促进亲子间的沟通和了解。台湾地区相关法规明确规定,托儿所以6岁以下幼儿为收托对象,并且要实施亲职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台湾积极推动亲职教育,举办各种亲职教育活动,比如母职干部讲习班、父母管教问题座谈会、妈妈教室、亲职教育演讲与座谈、选拔亲职教育模范等。
香港特区教育当局于2000年12月成立了家长教育督导委员会,为家长教育和家校协作探索更全面的政策和方案。他们为此设立了执行小组,设计了一系列的家长课程,以支援家长全面参与孩子的成长,促使家长能有心有力地担当好为人父母的角色。香港地区的家长教育课程形式多样,包括演讲、工作坊、成长小组、宿营、参观、展览等。他们认为,成功的家长教育包含以下要素:及早预防、成为称职的家长教育工作者、构建专业的支持团队及为家长提供充足的参与机会。香港地区的亲职教育不但为一般家庭提供服务,还顾及有特殊需要的家庭,如高龄家长家庭、失业家长家庭、刚来港定居家庭和单亲家庭等。
总体来看,这些先进国家或地区的亲职教育有着比较完备的体系,也有相应的政策为其推行作保障,这些都可为我国发展亲职教育提供借鉴。
二、我国的亲职教育现状
我国的亲职教育观念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礼记·大家》中提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意思是说从来没有先学习如何教养子女然后嫁人的。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很多人认为做了父母就自然懂得如何教养孩子了。事实上这种认识并不科学。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就在《怎样做父母》一文中指出,人们是要在做父母之前先学习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的,不要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
客观地讲,现阶段我国的亲职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相对发达地区的早教机构开始提供面向孩子和家长的双重教育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面向家长”的教育服务相对稀缺。白芸等人对广州市若干0~3岁早教机构在家长教育方面的工作进行的调查表明: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大多集中在亲子活动的内容上,很少涉及教养经验的交流;亲子活动中教师和家长都对“家长教育”的认识不足,早教机构管理者并没有充分重视对家长的教育:专业的0~3岁儿童教育师资匮乏,家长对自己在早教机构课程实施中的角色意识模糊:教师在专业学习的时候大多没有接受过以指导家长为内容的教育,在任职前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系统培训;幼儿园教师缺乏开展亲职教育活动的知识与技能。以上种种,表明我们对亲职教育尚缺乏充分的、正确全面的认识,现有的亲职教育质量也存在种种问题。
我国现有的幼儿父母亲职教育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大多是非系统、非专业的。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家长所掌握的家庭教育知识来自各类渠道的比重依次如下:电视(69.8%)、图书(58.7%)、同龄人聊天(46.7%)、报纸(42.5%)、长辈(38.5%)、讲座(20.5%)。电视作为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有着很强的局限性,比如收视行为的随机性可能导致家长得不到需要的知识,电视节目的营销目的可能导致所推广的教育知识并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总体来看,幼儿园是幼儿父母接受再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幼儿园通过办宣传栏、发放家园联系手册、设置家园信箱与家长交流,邀请家长来园交谈或前往家访,定期召开全园或班级家长会以及家长委员会会议等为幼儿父母提供了一定的教育服务,但是,这些活动的开展往往并不全面系统,缺乏计划性,因此往往成效甚微。
可喜的是,我国的一些早教机构正在为发展亲职教育而努力,比如广东惠州东方爱婴婴幼儿早期教育中心就与美国PAT国家中心签署协议,致力于在中国推行PAT计划。
三、关于我国幼儿父母亲职教育的思考
养育子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历史、文化、阶级、种族等的影响。发展我国的幼儿父母亲职教育必然要根植于本土文化。当前,我们要呼吁整个社会改变现有观念,提高对幼儿父母亲职教育的认识。基于现状,我们认为,在我国开展亲职教育最需要厘清的问题是谁去参加、谁来组织、如何组织以及具体的教育内容。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可根据当地情况出台相应的幼儿父母亲职教育政策,以保证相关工作有章可循。
(一)鼓励幼儿父母积极参加亲职教育活动
开展幼儿父母亲职教育可以同时提高幼儿和父母的生活质量。幼儿父母通过参加亲职教育活动可以更好地协调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科学育儿水平,有效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亲职教育对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及家庭尤为重要,如果父母接受了亲职教育,更有可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干预,从而增强有特殊需求儿童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要鼓励广大家长积极参与亲职教育活动。我国多年来一直提倡“优生优育”,现在我们要加大“优育”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幼儿父母的“优育”意识,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宣传的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制作亲职教育电视节目,邀请亲职教育专家与观众面对面讨论有关问题,接受观众电话咨询,在报纸、杂志上开辟专栏,介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征集家长面临的教育难题,并请专家解答,等等。
为了切实提高亲职教育的有效性,可以邀请面临相近或相似问题的家长参加同一个主题的活动,比如可以把家长分为同一小区的家长、已婚但没有生育的家长、同一问题儿童的家长等多个类型,组织者根据不同类型家长的不同需求提供适宜的亲职教育,活动的主题、材料和方式方法都可以有所区别。
(二)立足幼儿园和社区举办多样化的亲职教育活动
立足幼儿园和社区是我国开展幼儿父母亲职教育活动的两条有效途径。幼儿园和社区应担当起责任,制定全面而系统的计划,举办多样化的亲职教育活动,以提高幼儿父母的养育水平。活动可以动静结合,充分考虑家长的参与愿望。时间不宜过长,每次活动的时间可控制在两小时以内。举办活动的频率要适当。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社区举办亲职教育活动,都可以将活动尤其是那些操作性较强的技能演练活动等。录制成录音、录像或幻灯片等视听资料,以供家长反复学习使用。
1 幼儿园举办亲职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家园同乐活动引导家长,例如通过亲子运动会向家长讲解幼儿生理卫生保健的有关知识,通过家庭智力竞赛宣传幼儿学习与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通过亲子游戏大赛来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父母掌握亲子互动策略等。 “现场指导式”亲职教育值得推崇,它是指幼儿园教师运用现场指导方式,系统性、操作性、针对性地对年轻的父母进行有效教育。现场指导式亲职教育的活动方式比较多元,可以从行为入手,通过教师示范、家长模仿或操作,帮助家长掌握某些要领;可以从情感人手,让家长通过参与,体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而后将有关的教育理念或技能迁移到家庭教育中来;可以从认知入手,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讨论交流从而更新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育儿观念。
有条件的幼儿园(例如幼师院校的附属幼儿园),可以开发园本亲职教育课程。幼儿园可以安排本园有经验的教师担当亲职教育活动的主讲教师,根据本园孩子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亲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幼儿园在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工作者参与并提供指导。
2 社区提供亲职教育服务
社区可以建立长期、固定的家庭交流互动场所或家长学习中心,开展有计划的讲座、研讨、咨询以及专业辅导活动。社区既可以提供整合式的亲职课程,也可以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幼儿父母培训课程,比如新婚夫妇培训班、孕妇培训班、祖父母培训班等。社区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家长提供各种资源、服务,为家长建立学习、交流网络。比如家长可以向社区借用玩具,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缺少玩具以及儿童不珍惜玩具等相关问题。社区与社区之间还可以设立联合研习中心,组织家长开展相互学习的系列活动,比如开设亲职教育活动室、讲习班、座谈会等,还可以印制社区亲职教育服务机构一览表,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
社区还可以通过宣传栏,宣传亲职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家长参与亲职教育的意识;还可以招聘和培训相关的专业人员,设立专职或兼职家庭联络员,为家长和幼儿提供咨询和干预服务,比如社区人员可以进行定期家访,帮助幼儿父母制订健康饮食、儿童体格发展、儿童语言发展等计划。
(三)亲职教育内容要丰富、重点要突出
亲职教育应该考虑不同类型家庭的需求。例如,对单亲家庭开展亲职教育可以重点帮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与幼儿发展之间的矛盾,对重组家庭的亲职教育可以将重点放在端正教养者教养态度、培养亲子关系及家庭凝聚力等方面,面向隔代教养家庭的亲职教育则可以侧重帮助祖父母充分了解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有效的教养策略等。
亲职教育的内容应该多样化,但是要突出两个重点,即儿童发展规律和父母教养技能。也就是说,父母参加亲职教育以后应该懂得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能够通过改善教养环境和提高教养技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作者:徐慧艳 张莉)
手工材料
关键词:亲职教育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