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你选择的童话适合儿童吗?——以解读童话《小花籽找快乐》为例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asy 感谢 dasy 上传 0人参与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其中隐含的一些观念与知识,在儿童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儿童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但有时由于教师选材不当。却难以实现童话的教育价值。现以解读童话《小花籽找快乐》为例,提醒教师在为儿童选择童话时应注意童话对儿童认知的适合性。 

  一、快乐脱离于当下生活 
  童话《小花籽找快乐》一开篇就是“有颗黑黑的小花籽。悄悄地从妈妈的怀里蹦出来。它要出来寻找快乐。”那么,小花籽要寻找的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呢? 
  通过小花籽与太阳公公、小鸟、蜜蜂、青蛙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故事中的快乐被喻为温暖的阳光、动听的歌曲、甜甜的蜂蜜与芳香的花朵等。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给人们带来光明与温暖,这种快乐是多么的崇高、无私与伟大;为大家献上动听的歌曲,给大家带来甜蜜与芳香,这种快乐是多么的温馨、浪漫与动人心弦。这种崇高、无私、伟大而又动人心弦的快乐,是一种超然忘我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是孩子们的快乐吗?以此来教育儿童要形成高尚、无私和伟大的快乐观时,我们有没有反思儿童的快乐究竟来源于哪里呢? 

  二、崇高的快乐高不可攀 
  快乐是一种内发的情感体验,儿童感到快乐,不是别人要求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儿童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儿童需求得到满足了会快乐,在游戏中能够产生快乐……这些快乐都是儿童对当下生活真实的具体的体验。 
  太阳公公因为给别人带来温暖而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对于儿童来讲,是一种“转了弯”的快乐,是要让儿童从生活中的物质和生理上满足的快乐升华到高度的自我实现和人生价值满足的快乐。这对于主要靠直觉和经验思维的儿童来说,是不是有点高不可攀呢? 

  三、快乐就是要排除自我 
  在小花籽寻找快乐的过程中,作为指引者的“太阳公公”、“小鸟”、“蜜蜂”和“青蛙”向小花籽介绍的快乐是一种幼儿没有自我生活体验的快乐,这里的快乐是一种彻底的利他行为。正是这层利他的幌子掩盖了其自身需求的满足:太阳公公快乐。是因为给大家带来了阳光与温暖;小鸟快乐是因为“我”给大家唱歌。同理,小蜜蜂和小青蛙所描述的快乐也只是一种上述快乐观的简单重复和强化。这种被“拔高”了的快乐,仅仅是被社会认可的快乐。 
  童话结尾,作为刚刚开始步入社会的儿童形象——小花籽,最终也认可了这种快乐观,并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这种快乐观。整个小花籽寻找快乐的过程似乎都在告诉儿童,真正崇高的快乐是不能有自我的,快乐不能是纯粹个人利益的,快乐就是要造福于人。 

  [我们的思考]儿童的快乐应该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应符合儿童心理的内在体验需求。而童话《小花籽找快乐》中作者预设的不自私、热心帮助他人、为他人付出的快乐观则脱离了这一要求,儿童不仅难以理解,反而会在无意识中接受其中所隐含的“说假话套话”的价值观。 
  因此。教师在为儿童选择童话文本时应站在儿童的角度,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思考童话的适合性,而不能一厢情愿地只顾自己的理解——认为儿童接受文本预设的价值观是理所当然的。企图通过一个脱离于儿童的生活与体验的童话故事来对儿童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行说教的行为,注定是要失败的。(阳艳波 郑三元)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上海市家长培养幼儿读写能力的意识调查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