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要重视社会教育中的幼儿主体关系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inger 感谢 dinger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下逐渐独立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社会性则是指儿童心理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在开展幼儿社会教育时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幼儿社会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二是幼儿社会教育必须重视幼儿的主体关系。 
  【关键词】幼儿社会教育;社会化;社会性;主体关系;思考 
  社会教育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之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社会教育设定了明确的教育目标,规定了大致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也点明了指导要点,为幼儿园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依据。然而,我发现在涉及幼儿社会教育的相关论著中,社会化和社会性这两个经常出现的概念常常被混淆。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作准确阐述,并借此机会就幼儿社会教育问题谈点看法。 
  一、社会化与社会性 
  首先阐述一下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人类学研究,后来成为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通用术语。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研究侧重。人类学的社会化强调文化传播和个体对社会文化的适应,社会学的社会化重视个体社会角色的学习,而心理学的社会化则着眼于社会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即为个体提供获得个性特征、动机、价值、观念、标准和信念的全部过程。 
  每一个儿童都依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也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无论如何“天生是社会动物”,〔1〕“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2〕社会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广阔舞台,也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了不尽的动力。社会化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过程。 
  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下逐渐独立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3〕 儿童社会化的目标是形成完整的自我。完整的自我包括角色系统和能力结构两方面内容。完整的自我在儿童的人格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完整的自我也是儿童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把握自己的心理基础。社会化的正常结果是个体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社会变化的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社会问题的技巧;可以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满足自己的一定需要,也包括必要时牺牲部分个人利益;妥善处理复杂多元的人际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从而实现有利于社会的理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可见,儿童的社会化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其结果是儿童在认知和行为上符合社会的要求,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并发挥相应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认为儿童的社会化就是把个体溶化到社会中去,如同一勺糖溶化到水里去一样。事实上,社会化并不消灭个性。 
  个体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就越能适应社会生活,表现为个体遇事时不是采取简单的反射形式来应付,而是根据社会规范、人际交往原则、利益得失和实际情景进行思考和抉择,采用得体的方式作出适当的反应。这需要个体具有较广阔的心理空间、较自如的自控能力和较复杂的反应形式。如果社会上的人生活在一起,整天依靠简单的反射形式直接作出反应,那冲突将是无穷无尽的,人们就难以和睦相处,相互协作。自出生以后,随着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逐渐从依靠简单反射对付外部环境到能适应社会生活,这个过程正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这就是社会化的本质。因此,社会化,究其本质而言,就是儿童内部心理空间的扩大化、反应的复杂化和表现的间接化。概括地说,社会化就是个体心理的社会分化。〔4〕 
  目前,受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心理学的社会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亲子关系(如依恋等)、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如分享、谦让等)、反社会行为(如攻击性行为等)、道德判断、语言运用、自我意识等领域,其广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 
  如果说,社会化是指一个过程,那么,社会性则是指儿童心理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性。如果把社会化理解成一个动态的概念,社会性则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概念。社会化与社会性的关系,如同平衡化与平衡、结构化与结构、制度化与制度的关系一样。 
  有关社会化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在幼儿教育领域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它并没有限定更不能囊括幼儿社会教育的全部内容和形式。幼儿社会教育是一个无限广阔的领域,它大大超越了心理学对社会化研究的范围。这一点,在新《纲要》有关社会教育的内容和要点的陈述中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之所以在这里说这番话,是因为我注意到在一些有关幼儿社会教育的幼儿园教学文本中,一些作者把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和思路仅仅局限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内,颇有作茧自缚之嫌,妨碍了幼儿园实现社会教育的价值。不得不说,这是让人十分遗憾的。 
  二、对幼儿社会教育实践的思考 
  我欣喜地看到,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幼儿园在园长邢靖枫的带领下,自1996年起开展了“在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实验研究”,目前总结了他们十余年研究成果的专著《幼儿社会性教育论》已经出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这本专著反映了该园探索幼儿社会教育的全过程,他们的思路是正确的,成果是丰硕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幼儿园的这项科研成果本质上是一套园本课程体系。该园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儿园教育的规律,创造性地探索了幼儿社会教育的目的、内容、组织模式、实施途径和考核方式,从社会认知、社会规范、社会行为三个维度上分设十个系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教育课程体系,并将这套课程有效地转换为办园特色和工作常规。经过十多年持续不懈的实践,该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幼儿社会教育的成功经验,还形成了全新的评价体系,有力地冲击了当前社会上流行的重智育、重技能、重考级的片面教育观和价值观。这套课程体系还促使该园形成了特有的园本文化,使教师与幼儿在社会教育中共同成长,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反思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团体归属感,促使该园的师资队伍不断走向成熟,也推动了该园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作为从事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研究的专业工作者,我从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幼儿园的成果中感悟到开展幼儿社会教育时有两点特别重要。 
  第一,幼儿社会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 
  幼儿园本身就是个小社会,幼儿园里存在着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在幼儿园中开展社会教育的原则和意见,如在幼儿园开展正规的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园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社会教育、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与游戏活动中补充和延伸社会教育、在节日文化教育活动中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和利用家—园—社区共育模式提高社会教育的成效等。这些原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些原则的共同特点是把幼儿的社会教育局限在了幼儿园,忽视了园外真实社会生活的价值。与此不同,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幼儿园的教师们在重视运用和开发园内教育资源的同时,十分注重把幼儿社会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得到锻炼。这是非常可贵的理念和行动。 最典型的事例是当教师们发现幼儿中秋节想吃毛豆和芋艿时,就给幼儿每人发一点钱,让他们自己去菜场买毛豆和芋艿。这是一次真正的人际交往和货币交易活动,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游戏。这次活动对幼儿的影响,也许是终身的。它的意义是任何游戏、说教都不能比拟的。另一个例子来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一次“心连心,手拉手——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的毕业典礼。毕业班的幼儿将自己绘制的36幅美术作品义卖得到的460元钱捐到了上海市红十字会。还有什么教育活动比这真实的献爱心更具有震撼力呢?我想,孩子是教师社会教育的对象,而孩子们水晶般的爱心就是教师们社会教育的结果吧! 
  把幼儿社会教育放在社会的大课堂里进行,是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幼儿园培养幼儿社会性、促进幼儿社会化的成功经验。这一经验发人深省。 
  第二,幼儿社会教育必须重视幼儿的主体关系。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社会教育的大量活动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例如,在最常见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互相配合,扮演父亲—母亲、医生—患者、司机—乘客、警察—“坏蛋”等角色,展示出各种人际关系及其社会活动。这是幼儿社会经验和社会兴趣的真实表现。尽管游戏中的每一对角色关系都是虚拟、想象的,但参加游戏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真实的,反映出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兴趣也是真实的。我把“参加游戏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称为“幼儿的主体关系”。幼儿的主体关系是幼儿社会教育的指向所在,它直接影响到幼儿对社会规则和人际关系的真实理解,也直接影响到社会教育的实际效果。我之所以提出这么一个概念,是因为考虑到社会教育不同于其他领域教育的特殊性。在幼儿园教育的其他领域中,工具性比价值性更多一些,如语言教育着重于表达、阅读的工具性,科学教育着重于对事物认识的工具性,而艺术教育则着重于感受和体验的工具性。社会教育的内涵和作用更多的是促使幼儿养成初步的规则意识、交往态度、行为习惯和道德行为,这属于培养幼儿形成初步价值观的范畴,它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因此,如果只关注游戏中的角色行为,看不到幼儿的主体关系,那么,幼儿社会教育的效果就是虚假的、表面的、形式主义的。 
  我认为有一个典型事例很能说明重视幼儿主体关系的重要性。一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警察”,在四家商店里不排队就乱吃乱拿,连钱也不付就扬长而去。这位“警察”的行为显然是有悖于社会价值观的。一起游戏的幼儿并没有因为这是在玩角色游戏就放任他的行为,而是纷纷批评和指责他的不当行为。“警察”因此受到了教育,改正了错误的行为。这种广泛的、及时的批评教育,已经不是对游戏的讨论,而是对扮演“警察”的幼儿头脑里的特权观念的抨击。我认为,这次游戏活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幼儿对“警察”不良行为的批评和帮助。它最集中地体现出在社会教育中重视幼儿主体关系的重要性。 
  这种重视幼儿的主体关系的例子,在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实践中还有很多。例如,教师为了让幼儿体验一下妈妈怀孕的辛苦,帮助幼儿把一只皮球绑在肚子前面,让幼儿亲身体验怀孕会带来的种种不便。这类社会教育活动表面上看是游戏,实际上对幼儿真实地体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新《纲要》指出,幼儿社会教育的关键是让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要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这里强调的不是说教,也不是单纯的游戏,而是“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可见,是否重视社会教育中的幼儿主体关系,是社会教育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幼儿园难能可贵的地方还在于他们不仅进行扎扎实实的科研和课程建设,还十分注意理论建设,注意对幼儿园教学实践的升华。我国的幼儿教育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领域。无论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看,还是从亿万儿童发展和家长的需要看,发展幼儿教育、办好幼儿园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幼儿园教师都在努力研究和实践,寻找适合我国社会和儿童发展需要的办园方针和教育机制。此时此刻,理论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任何忽视理论的价值、贬低理论的意义的观点都是有害的。我个人认为,学前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的“多动症”正是缺乏和贬低理论指导的结果。上海市闸北区实验幼儿园关于幼儿社会教育的实践十分可贵和成功。他们的学术成果为幼儿社会教育的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振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3. 
  〔2〕马克思.经济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 
  〔3〕〔4〕王振宇,葛沚云,等.儿童社会化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7-8.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四色鱼的故事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