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对幼儿主主体性的点滴思考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kangle 感谢 kangle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途径,也是幼儿素质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必备条件。 
        然而,在当前学前教育中,教师把儿童当成工作的对象、完成任务的工具,家长把儿童看作“小大人”,在“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儿童的“主体性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其中以以下三方面最集中、最具代表性: 
        第一、学习和思维刻板,缺乏创造性。学龄前儿童在思考或解决问题时大多是按父母或老师教过的一般性、常态性的思路展开,难以跳出思维的框框。学习上的刻板主要表现在要跟老师一模一样。曾问过几位小朋友:“你们认为画得最好的画是怎么样的?”回答都是:“跟老师画的画一样就是最好的”。学习的刻板和固定严重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第二、畏惧教师权威,缺乏主动性。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幼儿教育中,教师机械地、填鸭式地教,幼儿机械地、被动地听,绝对服从地接受练习和记忆。由于教师以追求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为主要目的,一节课非要教会幼儿某些预想的知识;幼儿则相信和畏惧教师的权威,在教学活动中不会自己思考,在游戏中不会也不敢自己动手探索,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 
        第三、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差,缺乏独立性。传统的幼儿教育将较多的精力放在对幼儿的知识技能的开发上面,忽视了对其社会性交往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加之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教育的一个共同误区就是对孩子的过度服务,导致许多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就无所适从,生存的独立性和生活的智慧严重缺乏。 
鉴于以上幼儿“主体性缺失”的种种表现,如何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新观念,变幼儿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随着对新《纲要》的深入理解和实施,我们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以前只注重学习结果到注重学习过程、从注重孩子知识学习到注重孩子全面发展、从在字面上强调孩子的主体性到教育活动中的真正落实……教师要充分尊重作为活动主体和发展主体的儿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实现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的统一。 
        1 教师由灌输变为启发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启发幼儿自己去思考,培养幼儿的自主独立意识,引导幼儿充分自主地学习。如在“各地名胜”活动中,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人自己收集资料(图片、照片、实物等),教师根据主题设计了有关听、说、读、写的材料,供幼儿听听、读读、说说、写写,在操作中获得经验。活动中虽然强调孩子的自主性,但教师也并非毫无目的地放任幼儿,而是要正确处理“自主与指导的关系”、“愉悦与教育的关系”、“材料提供与幼儿需要的关系”。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现状和问题,及时调整内容。又比如,中班“练习原地纵跳触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场地中悬挂三组高低各不相同的饰物——图形系列、数字系列、动物系列,让幼儿任意去触摸。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探索:这些东西你能摸到几个?有几个摸不到?摸到的最高东西是什么?比自己高的东西怎样才能摸到等等。幼儿边活动边讨论,既有益于养成好思考的习惯,又培养了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还可以请跳得高的小朋友做示范,让其他幼儿说一说他为什么跳得高,师生一起总结出好的跳法。然后,大家再一起尝试、实践,看一看比第一次进步了多少。这样,教师的要求没有强加于幼儿,打破了以往幼儿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幼儿能够轻松自然地接受,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 让不同能力的幼儿经过努力“摘到果子”。扭转“统一要求”、“同一提问”的倾向,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采用分组教育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方法。如,在中班看图讲述《春天》这一活动中,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除了让他们理解作品,归纳主题,用完整的语言表述画面内容以外,还要求他们对画面进行合理想象,注重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对中等水平的幼儿,则着重帮助他们理解画面构成之间的关系,大概讲出画面上的内容,给他们想象和表达感受的机会;对能力较差的幼儿,则引导他们注意画面间的变化。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学习整个画面联系起来观察的方法。这样,因人而异地提出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参与学习,不致使有的幼儿因太难而退却,或因太简单而失去兴趣。 
        3 注重“大”、“活”、“深”。“大”即提问范围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的回答;“活”则表现在教师的提问从幼儿的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的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要求幼儿按教9币的意图回答;“深”指提问不限于某一问题,而是着眼于整体。例如,在《马戏团的狮子》阅读活动中,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狮子要一遍遍地演节目给小动物看?”、“狮子除了用广告吸引小动物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现成的答案,要求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自己组织语言表述,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幼儿的能力促进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活动中我们摒弃了以往教师幼儿一问一答机械刻板的教学方式,鼓励幼儿质疑,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和多向传递。在看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书后,甚至有幼儿提出“为什么国王看到小朋友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却皱着眉头?为什么诚实捧着空花盆来,国王却笑嘻嘻地对他说话?”——可见,通过质疑留给幼儿更多思考的余地,引发同伴间的互动,幼儿的思维不断被激活,使幼儿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调动起了幼儿的主动性。 

        二、遵循幼儿发展特点,培养其主动性与创造性。 
        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奇、好问、活泼开朗。好动表现为喜欢实际操作,勤于动手:好奇、好问表现为求知欲强,喜欢创新;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作为教育者,应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创造条件满足幼儿的种种尝试与探索,促其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1 应保护和引导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索未知、积累经验,是幼儿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而营造鼓动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孩子“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自由精神”,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因此,教就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或者加入到他们“活动”当中去,耐心地解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并适时地加以引导,使之发展成为持久的求知欲。在幼儿主动参与的“活动”中,不管是肢体活动还是思维活动,幼儿将逐步构建自我、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而自信心反过来又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满足其好奇心的需要。在这种良性循环当中,幼儿的主体性获得了持续发展。 
        2 创造让幼儿动手动脑。陶行知先生当年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儿的头脑、手脚、眼睛、嘴巴、时间与空间。只有让幼儿多动手操作,多创造动手的机会,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如在活动“怎样的物体容易倒”中,教师为了让幼儿正确感知物体容易倒的原因提供了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物体若干种,让幼儿去操作,通过反复操作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在“沉浮游戏”的操作活动中,一些孩子把操作用的鸡蛋、糖、盐、面粉等全部放在水里搅拌,结果鸡蛋没有象想像中的浮起来,于是孩子们得出结论:鸡蛋是不会浮起来的。如果这时我们立即否定孩子的结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会错过与幼儿一起主动探索事物的最佳时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个与幼儿平等的探索者,与幼儿一起动手操作寻求答案。最终,师生通过一次次的操作试验发现:生鸡蛋在清水中沉到水底,放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便漂在水面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们愉悦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幼儿主动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的形成和发展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思考,避免机械模仿。幼儿期是个体主动性发展的良好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喜欢探索,求知欲、创新意识非常强。因此,在组织和安排活动时更应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避免单一模仿。如,在绘画“手帕设计”活动中,教师并不急于展示范画,而是引导幼儿欣赏各种漂亮的手帕实物,并回忆自己所见到的手帕图样,然后自由设计,结果幼儿的作品千姿百态,设计图样新颖、多彩,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创造性也凸现了出来。 

        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及适应能力。 
        1 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促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及独立性的养成。独生子女在强大的保护网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中的一切都由成人给安排得非常周到,因而在生活中习惯依赖他人、在学习上也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主动性、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独生子女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要少一点溺爱,多一点鼓励和诱导。家长应给孩子提供一些适当的帮助、充当孩子的伙伴、提供孩子解决问题的框架、让幼儿掌握必要的技能,直到可以自由发挥,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2 教育幼儿学会正确的交往方法,以促其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幼儿间积极主动地进行正确的交往。如讲评每个小朋友各有什么优点、长处,引起幼儿相互的兴趣和吸引,还可以编排一些促进幼儿交往的游戏。如,游戏《打电话》,通过小朋友互报姓名、问候对方,使幼儿之间增强了解、加强交往;还可以组织一些需要几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活动,如游戏《拔萝卜》,由小朋友扮演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或小猫、小狗、小老鼠,几个角色共同努力拔出大萝卜,游戏时幼儿情绪热烈,兴趣浓厚,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从而使幼儿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总之,对幼儿主体性的思考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幼儿是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我们教师应注重为幼儿提供多样的环境和刺激,让每个孩子有充分的机会发现自己独特的兴趣和能力并使其有所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的技巧和技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并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简析幼儿园规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