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必须把握两条信念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要相信孩子,同时要和孩子沟通,沟通了才能理解孩子,才能信任孩子。我不担心我们的老师不会教学生,而是担心我们的老师不会爱学生。
我最近写了一篇小文章,叫做《我们的老师要和反教育行为做斗争》,我觉得我们现在教育里头有许多反教育的行为。中国教育报前几年曾拍过一张照片。照片显示在一个夏令营里,老师把70个学生分成三等,按照军事编制,优秀学生叫上士,中等学生叫中士,差生叫下士。上士学生在夏令营里吃的是三菜一汤,还有一杯代表身份的红酒;中士学生吃的是两菜一汤;下士学生站在优秀学生桌子旁边,为上士服务,等上士吃完了,收拾好桌子,才能吃饭。这是不是一种反教育行为?
今年6月份我到一所学校,一进门一个大的标语写着“争一分是多一分,一分定终身”。这是不是反教育行为?这难道就是老师爱学生吗?我觉得老师不会爱学生,没有爱,哪来创造性的人才?没有老师的爱心,哪来创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经验是我在我们师大附中当老师的时候得出来的。
师生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因素。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大的教育力量,但是我们现在的师生关系并不那么好。北京市有一所重点学校,设了实验班。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到这所学校去开家长会,他的孩子是一个普通班的学生,这个普通班的老师对他说:“我对你们普通班的家长没有什么要求,普通班的学生都是烂的。”这样的老师能培养出人才来吗?我觉得普通班里也会出创新人才,也可能会出杰出的人才。
第二个问题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怎么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有兴趣。有一位老同志,搞了十几年的人才比较研究,比较英国苏格兰地区和环太平洋地区,历史上为什么这两个地区出人才。他搜集所有大英百科全书里面有名的人物,上千人,对这上千个人他做了比较,包括他的出生地、性格、身体状况,家庭、还包括他的兴趣、爱好等很多指标。最后,他写了系列报告,还出了两本书。一本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本叫《杰出人才多磨难》,第一本书里头讲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讲了很多故事。比如,讲到化肥之父李比希,他的父亲是药剂师,他从小喜欢做实验。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做化学实验发生了爆炸,被学校开除——可见不是什么好学生。被开除以后,他的父亲让他到朋友的店里去当学徒。他当学徒期间还继续做实验,又发生了爆炸,把这个朋友的屋顶都给掀了。后来,他研究化学,研究雷酸,最终成为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他第一个发明了化学肥料。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们的基础教育的目的一个是培养兴趣,另一个就是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我认为,兴趣加毅力,或者加意志,毅力也是意志当中的一个,“兴趣+毅力=成功”。所以我们的教学培养模式要改变,我们要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现在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用网络语言叫做“被教育、被学习”。我希望将来能够把这个“被”字去掉,让学生主动接受教育,主动学习,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
手工材料
关键词:信念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