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幼儿创造与表达的“材料超市”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选择和投放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和支持幼儿的创造与表达。因此,我们希望能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提供适宜的材料,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充分发掘幼儿的潜能。鉴于此,我们认为材料的提供不仅是为教学活动作准备,而且还能在幼儿需要时支持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可是事实上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常常是盲目、随意的,大多只是提供纸、文具等基本材料,幼儿不一定需要教师提供的材料,需要的材料却一时无法得到。那么,如何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提供适宜的材料呢?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幼儿很喜欢超市,也很喜欢玩“超市”游戏。因为超市里物品丰富,想要什么就可以拿什么。于是,我们尝试构建“材料超市”,以满足幼儿自由选用材料的需要。
一、“材料超市”的创建、发展和完善
1.地点与形式的变化
在构建“材料超市”初期,我们在每个小组边上设了一组货架用来摆放材料,可是使用效果并不理想。零散的小货架虽然便于幼儿取放材料,但有限的空间也限制了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幼儿有些创新的想法仍然由于缺乏材料而无法实现。零散的小货架使得材料重复率高、利用率低,实际上造成了空间的浪费。此外,由于探索、取放材料都在相对固定的地方,所以幼儿活动范围小,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材料超市”更符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中的“超市”概念,我们将货架全部搬到室外走廊上,根据材料的功能、特性将材料归类摆放,如文具类、工具类、废旧材料类等,形成了一个开放式“超市”,每个小组都可以来选取需要的材料。幼儿不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材料,还可以彼此分享、交流、讨论、提出建议。
“我要拿颜料涂色”“我要用手工纸折灯塔”“我要做能在大海里开来开去的船”……幼儿常常一次性从“超市”里拿来很多材料,难免弄乱纸片,打翻颜料,引起混乱。我们渐渐发现,把“超市”统一设置在走廊上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材料全在走廊上,幼儿取放不便,使用时必须一次次地往返,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第二,幼儿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易受外界影响,室外“超市”使幼儿无法专注于活动。于是经过反复讨论,我们提出了室外大货架与室内小货架并存的想法。我们重新在每个小组边上设置了一排货架,但与初期不同,主要摆放两类材料,一是基本材料,如剪刀、胶水等几乎每个活动都要用到的材料;二是个性材料,由于每个小组探索的主题可能不同,例如有的小组探究海洋,那么贝壳等材料就是他们需要的,且只有他们会用到,于是我们就把贝壳等放在这个组的小货架上。一般来说,“基本材料”是固定不变的,而“个性材料”则随着探究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随着“材料超市”构建的完善,现在几乎每个班都有自己的“材料超市”。这种“材料超市”绝不只是简单地供应材料,而是让幼儿通过与材料互动来提升创造力。这种互动体现在多种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材料开展游戏、绘画、表演等活动。
2.活动内容的拓展
以往活动材料大多是教师提供的,幼儿缺乏选择权,表达表现和创新常常受到限制。如果“材料超市”只是单纯地供应材料,它的许多教育价值就会被埋没,因此我们不断发掘相关联的活动,促使幼儿各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从“顾客”转变为“供货商”
有一段时间,不少幼儿都迷上了制作汽车,“超市”里瓶盖、牙膏盒等材料紧俏。我们发现材料所剩无几,就引导幼儿思考:“材料不够了,怎么办?”“再拿点来。”“我明天就带来。”“我也去家里拿。”幼儿纷纷表态。第二天起,陆陆续续有不少幼儿带来了纸盒、瓶盖等,并有序地放到了“超市”里。
我们有意识地通过构建“材料超市”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超市”创办的那一刻起就让幼儿认识到“这是我们自己的超市”,知道自己不仅是“顾客”,同时也是“供货商”;不仅从“超市”获取材料,还要为“超市”提供材料。现在幼儿经常会关心“超市”的货品情况,缺货了就主动从家里带来补上,而不再是一味地寻求教师帮助了。
●分类整理及制作标签
随着货架上材料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很多幼儿发现找材料很难。于是,他们产生了整理货架的想法。我们引导幼儿走进附近的超市考察。经过一番讨论,整理方案出台了。他们决定将同类物品放在同一个货架上,并亲手绘制小标签,这样一来取放材料就方便多了。他们还用纸箱制作了一个人偶,把它作为“材料超市”的管理员放在货架边上,以提醒自己好好地拿、好好地放。
现在,“超市”里大部分材料都是先由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再由幼儿自己分类整理,用独特的符号作标记。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经验的增长,是真正的“在生活中学习”。
●尝试制作材料使用说明书
幼儿对各种材料非常熟悉后,发现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作用,而且组合起来使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他们想到了用绘画的方式来说明材料的使用方法。幼儿的创意让我们惊喜,我们决定顺应幼儿的兴趣,指导并帮助他们一起制作“材料使用说明书”。我们从工具类材料(如测量工具)的使用着手,幼儿通过一系列活动明白了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用文字、图画和各种符号记录在卡片上,使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材料超市”的构建使我们的行为从单纯提供材料转变为支持幼儿的创造与表达。
如,中班幼儿在探究铁轨时想用“超市”里的材料在活动室铺设轨道。他们选择了硬纸板,先在上面画上铁轨和枕木,涂上颜色,再把几块纸板拼接起来。谁知硬纸板本身有大小,做成的铁轨也有宽窄,接不起来。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因为中班幼儿虽然能根据需要选用一些材料,但往往会忽视材料之间的差异性。他们拿到材料就想用,根本不会考虑尺寸问题。我们在开始阶段应充当“咨询员”的角色,引导幼儿思考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需不需要先进行加工,有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是代为选择,而是提出建议,提供指导。在指导幼儿收集整理材料时,我们还引导他们区分低结构材料和高结构材料,原材料和半成品。
在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幼儿先加工制作出一批大小相同的硬纸板,这样他们很快就拼好了一长条铁轨,当铁轨铺到墙角边时,怎样让它拐弯又成了新问题。几个幼儿想了很久还是束手无策。这时,我们拿了一块扇形积木放在拐角处,孩子们很快受到启发,准备用“超市”里的长方形硬纸板剪出一块扇形补在拐角处,可是怎么剪都剪不好。最后,我们递给他们一块正方形硬纸板,铁轨终于拐弯了。
“材料超市”的构建给了幼儿自主学习和管理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职责减轻了。相反,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增强了。我们需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适时、适度地为幼儿提供帮助,使幼儿顺着搭建的支架通向成功的彼岸。 (作者:郁青)
手工材料
关键词:材料
- 顺应发展,让材料与幼儿有效互动 2012/09/24
- 发挥材料在幼儿主动探究活动中的桥梁作用 2012/09/12
- 幼儿园科学区域投放材料的原则 2012/05/04
- 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环境材料结构和指导策略的研究 2012/04/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