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充分利用幼儿文学魅力,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pingfan 感谢 pingfan 上传 0人参与

  一、客观审视当前语言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一种语言教育活动类型。其目的在于向幼儿展示成熟、优秀的语言,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习惯,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许多幼儿园教师片面地理解综合的理念,公开教学或教研活动中似乎只有综合活动才更具教育价值。忽视了语言教学的基本功能价值(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将过多的关注点放在教学形式与手段上。有的教师对单纯的语言教学也常常采取回避心理,认为有些老教材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对单纯的学科教学活动也不太感兴趣或很少愿意涉及。 

  二、清醒认识传统美文的功能价值 
  文学活动不仅具有认知、教育价值,还具有美悦怡情的价值,对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开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幼儿文学经过了长时间的筛选、积淀,流传至今,可以说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功能价值。 
  首先是美学向度上的价值,传统的幼儿文学是为幼儿创作的、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并为他们所能理解和欣赏的文学作品,短小、浅显、稚拙、天真、明净、单纯,充满浪漫的诗意。幼儿通过感受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生活在诗意的想象之中,现实在他们稚拙的眼光中常常化为神奇的童话世界。 
  其次是功能向度上的价值认识。文学的审美价值一般体现在认识、教育、美悦几个方面。优秀的幼儿文学不仅具有这些审美功能,对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开发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增长知识,培养其求知兴趣;丰富幼儿园的语言和情感,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美感,提高审美能力;愉悦幼儿身心,培养良好性格等。 

  三、有效利用幼儿文学,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1.理性审视,重新定位目标。一般地,在幼儿园儿童文学教育中,存在着过多地把重点放在一些知识性的学习上,以往的语言教育目标也主要是帮助幼儿掌握某一知识或技能,亦即以知识技能的获得为目的,如词汇的丰富、道理的感知,而忽视了儿童文学作品其重要的价值——语言与思维的整合化。其实,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作为语言教育活动的一种类型,其基本活动特点是从某一篇作品出发,通过幼儿接受文学作品、理解体验作品、迁移作品经验、扩展和表述自己的想象来学习语言。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必须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目标,而将侧重点放在借助某一知识点或某一项技能来培养幼儿创造性的认知特征、创造性情感特征、创造性人格特征及良好的思维特质。 
  以文学作品《金鸡冠的公鸡》为例,以往的教学主要目标主要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其中的某些词句,会复述故事。学前创造教育中的文学活动则强调充分挖掘故事内容和表达形式的教育因子,以此为手段激发幼儿思维的求异性、兼容性、发散性、敏锐性、灵活性、流畅性、批判性等创造性认知特征。所以,笔者将该活动的目标定位于以下三点:在感知故事A段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知道公鸡因贪吃、爱听恭维话导致上当的原因;学习用推理的方法推测并大胆表达公鸡屡次受骗的情节,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在猜猜、说说、演演中理解、感受并发展语言,学习有效诵读、表达故事中的优美语段。又如,在《给熊奶奶读信》活动中,我们将目标定位于:借助两种音乐的不同风格,感受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信口吻,尝试恰当地进行表达;进一步了解信的格式,能大胆表述信的内容;懂得用恰当的语言和语气与人交谈,体验这种交谈带来的美好心情。 

  2.淡化领悟,强化审美感知。文学观念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我国过去一直强调的儿童文学的教育性今天也慢慢得到纠正,儿童文学的文学性及其审美价值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不否认文学客观存在的教育性,但它不是文学的全部内涵。所以幼儿文学欣赏应遵循相应的审美指导原则。那就是褪去教化的外衣,还文学本来的面目。俄罗斯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别林斯基曾说过:在指导儿童欣赏文学时,应当尽量使孩子少领悟一些,多感受一些。因为,儿童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妙,但往往讲不出所以然。如在感受童话故事《拔萝卜》时,非得让孩子说出“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来不可,不然,便以为孩子没有听懂这个故事。其实,这是对孩子的误解,也是对文学的误解。幼儿听了故事,能感悟一定的道理固然不坏,说明其已有了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但儿童文学的目标远非如此。文学是用语言、形象感染读者的。因而,它首先是审美意义上的感情陶冶,对习惯于直观感受事物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所以,我们在开展文学活动《三只蝴蝶》时,更多是让幼儿感受到作品中那种反复式的、具有韵律美感的独白,而非侧重在让幼儿感悟蕴涵在每小节中三只蝴蝶那种不离不弃的情感。 
  又如在欣赏长诗《渔夫和金鱼》中,我们通过一系列手段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语言:具体有有效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媒体辅助,体会语言的精确;创设情境,体会语言的丰富等。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着重引导幼儿感受那蔚蓝的大海每次细微的变化,那意境优美、琅琅上口的诗句引人入胜。我们相信,这一切均能通过充满感情和想象的艺术进入并打动幼儿心灵。幼儿一旦被文学所吸引和感染,便会张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于艺术的天地之间,享受无穷的乐趣。所以,指导孩子欣赏文学作品时,重要的是把优秀的、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孩子,尽量让他们多多感受,切忌絮絮叨叨地向孩子说明这样那样的道理。 

  3.鼓励表现,培养审美创美能力。在审美过程中,要注重满足幼儿自我表现和创造的需要,引发幼儿爱美的天性。幼儿通过自身行为表现出来的东西,常体现着他们内在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倾向,应对儿童精神生活中的这些宝贵的东西加以开发。因此,儿童文学教育,要注意提供审美实践机会,引导幼儿用表演、绘画、舞蹈、创编等自身行动,发挥艺术想象力,表现和创造文学出文学作品的美。让幼儿在感受儿童文学作品美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发挥幼儿的审美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欣赏散文《秋》时,教师启发幼儿模仿诗中那迎风轻摆的稻穗、那被硕果压弯了腰的果树、那含笑轻歌曼舞的摘果子的姑娘们,同时,让幼儿在此后的活动中,用彩笔画一画那充满收获喜悦的秋天,想象一下,在孩子的眼中,秋天又会有哪番美景和有趣的事情。 
  在欣赏诗歌《家》时,我们依托“模仿——运用——创造”这一学习规律,首先是组织回忆、巩固等,以多种活动形式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在欣赏、理解、感知诗歌韵律美和表现形式的同时,发现诗歌的一般表述规律,学习与同伴合作创编诗歌,把活动的落脚点定位于“始于模仿,终于创造”。 
  再如,在欣赏文学《金鸡冠的公鸡》时,狐狸行骗时那动听的、诱人的歌谣以及与公鸡之间的对白,还有那公鸡被劫后那富有韵律的呼叫等,勾勒出了一个生动、有趣、一波三折的惊险童话剧,我们让幼儿在“感知故事A段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知道公鸡因贪吃、爱听恭维话导致上当的原因,然后学习用推理的方法推测并大胆表达公鸡屡次受骗的情节”之后,鼓励幼儿自主创新,同伴合作,表演、表现童话中的经典情节,这个活动,不仅让幼儿充分地表现、表达,还让幼儿围绕舞台布置、头饰设计、简易服装制作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美术创作活动,幼儿在审美操作、审美实践中,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能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这段话,精辟而概括地道出了优秀文学作品对儿童审美教育的作用。 
  当然,幼儿教育者出于责任感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因为,我们是幼儿欣赏文学的媒介和防火墙。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文化典藏mp3:三字经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