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新视域下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探析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oli 感谢 boli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主要是双亲)对幼儿实施的教育,让幼儿养成最基本的言行举止的习惯,并具有基本的品德。因此,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探讨幼儿行为问题的家庭成因,本人进行观察和调研,选择一个有明显行为问题的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 
  案例(一) 
  某男孩,5周岁,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霸道,常和同伴抢玩具,难以和同伴协调合作,平时常常以打、踢、推、咬、威胁等方式攻击其他幼儿,几乎每天都被告状,一些小朋友因他经常打人不跟他玩,一些幼儿家长也常因孩子被打而要求老师调位置。该幼儿接受能力较差,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和周围的小朋友讲话、甚至离开位置,总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稍稍收敛,但很快又故态复萌。 

  案例(二) 
  某女孩,6岁,有严重的自闭症。在幼儿园的一整天活动中,几乎从不开口讲话,在课堂上,也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提问她,并对问题的答案给予明显的提示,她也一声不吭。课间,她很少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外面玩,从不参与其他幼儿的游戏活动,一些小朋友也曾请过她玩游戏,但她每次都不理人,因此小朋友再也不请她一起玩了。 

  案例分析 
  (一)从小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 
  以上案例中的两个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在都不能与父母亲生活在一起,虽然两个孩子的抚养者都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毕竟代替不了父母亲的爱。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可从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中,了解两性的互动方式,并认同模仿同性父母的行为。如果孩子处于不理想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拒绝认同或认同错误角色等认同方式不正常的现象,如此往往造成行为上的不协调或是心理方面的不平衡。 
  案例一中孩子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父慈母爱,使孩子的心灵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而常常做一些反社会行为。 
  案例二中孩子先由祖父母抚养,再由父亲抚养,最后又与母亲生活,由于祖父母、父亲、母亲的三个生活环境中的语言都不同,孩子不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过着动荡的生活,结果导致孩子语言障碍和缺乏安全感。而由于语言障碍,使儿童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从而形成孩子畏缩,孤僻的性格。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最终造成自闭症。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拥有关心他的父母是幸福的事,但由于父母的个性想法不同,甚至童年的经历不同,就会导致双方在教育孩子时的态度不一致,对儿童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比较严重的。有些父母,会因为其中的一个忙公事,而由另外一个人承担大部分的教养责任,因而在出现问题时,往往互相挑剔责怪,推诿责任,甚至因意见不和而发生纠纷,让孩子感到困惑、不安,不懂得应该听谁的,结果没有纠正幼儿的缺点,反而引起幼儿的反抗,并发泄到其他幼儿身上,养成其粗暴、急躁、反叛的性格。其实,夫妻双方应该互相鼓励,敞开心扉,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对方的意见,然后研讨出最好的教育方式,才不会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 
  在案例一中孩子的第一个抚养人是姑父姑妈,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生怕过于严厉的管教,会招来他人的非议,因此不敢用纪律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而到父母抚养时,意识到对孩子采取宽容放纵的严重性,又过分控制、约束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结果非但没有纠正孩子的坏行为,反而激发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在案例二中孩子的父母对管教孩子应采取什么方式一直存在分歧,父亲认为要严加管教,母亲则认为应宽容孩子。本来,由于父母两地分居,孩子生活环境几经迁徙,加上语言障碍,已使孩子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再加以父母教育方式矛盾,孩子在父母两方摇摆,无疑更加深孩子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变得更加恐惧、犹豫、退缩和孤僻。此外,孩子的母亲尝试过很多办法,也无法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使父母产生绝望的情绪,从而放弃对孩子的行为教育,进一步加深孩子的自闭程度。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三)家长的性格、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行为有重大的影响 
  家长的性格、心理健康状况等通过遗传、言行、所营造的家庭环境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孩子身上,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吵架、打架,或责骂处罚孩子,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粗暴的环境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成人的言行,慢慢的也会变得性情激动,容易暴躁,并把这些模仿的习性带到幼儿园,在他人身上发泄出来,所以,家长的性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与幼儿行为问题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案例一中孩子不愿依母亲的期望、指示行事时,母亲就会变得懊恼、生气。这些敌意感受,其主要隐含的目的是想控制孩子。这种感受与目的,接着可能影响母亲对孩子付诸行动,责骂或体罚孩子。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暴躁的情绪氛围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母亲的言行,慢慢也会变得性情激动、脾气暴躁,并把这些模仿习得的行为在他人身上发泄出来。 
  在案例二中孩子的母亲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必然比一般母亲给孩子的刺激少,而拒绝多,从而影响母子之间的依恋关系的正常建立,扰乱母女的身心发展,导致孩子的行为偏差。可见,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之,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尊重幼儿个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科学合理,轻松愉快,民主和谐地教育孩子,促使孩子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在社会上发挥其自身价值!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学前教育时应注意的几件事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