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来源: 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一、问题的提出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的一个方面”,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提问是任何教学活动中必备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问能对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的学前教学活动中,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提问方式,其结果将会禁锢幼儿思维的主观能动性,抑制幼儿的思维活动。为了寻找突破口,我们以“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为中介,旨在以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为抓手,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提问能力,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得以有效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探索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包括提问设计策略、提问应用策略、提问评价策略。其次,要在明确研究内容之前进行概念界定: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目标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借助良好教育环境和氛围的创设,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教师的提问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等,能引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思考、探究的兴趣和行为。在界定概念的前提下,展开策略的研究。 
  1.“三模块”的提问设计策略的研究。主要指向三个方面,一是高结构学习的提问设计,主要针对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提问设计;二是低结构学习的提问设计,主要针对区域活动中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化的学习提问设计;三是家园联动性学习的提问设计,主要针对家园合作联动中产生的学习活动的提问设计。 
  (1)“三模块”的提问设计方法。①高结构学习的有效提问设计方法:活动开始主要以开放性、游戏性的提问形式展开。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在活动源头引发幼儿参与思维、参与探索的兴趣。运用开放性提问形式的设计是能有效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必要方法。基本部分主要以“针对性”、“探究性”、“假设性”、“互动性”的提问方式。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围绕目标、重点、难点提出有效问题,使幼儿有方向性的思考,积极的探究,真正达到发散性思维的效果。结束部分主要以评价性、延续性的提问设计方式。其目的是促使教师把握在幼儿活动结束时,既能正确评价,又留有继续探究性的问题,把幼儿的思维引向新的认知经验,有利于其发散性思维的发展。②低结构学习的有效性提问设计方法:低结构的提问设计主要以“指向性”、“导向性”的分法。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关注个体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指向性的提问方法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导向性、指向性则注重小组的幼儿学习,引导他们合作完成某项活动等。③联动性的有效提问设计方法:联动性的学习指家园合作联动驱动幼儿持续学习的一种方式,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得以持续发展。一是开设小问号专栏。即在家园联系册上开设小问号专栏,把主题活动中需要预习或延续的内容设计成问题,由家长因地制宜的提问引发孩子的思考,让幼儿结合生活实践予以思考探索。二是每月话题专栏。即在幼儿园以“公示式”、“求助式”的形式,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疑点、难点张贴在每月话题专栏中,让家长与幼儿共同思考问题,并定期返回解题的信息。 
  (2)“三模块”实施提问途径。高结构提问实施验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低结构的提问实施验证在幼儿园的区域等活动中,联动式学习的提问主要在幼儿家庭中实施验证。 
  2.“多元化”的提问应用策略的研究。多元化的提问应用即指在实践活动中要不拘一格地应用提问,也就是把提问设计的方法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但实施时要依据当下的实践情景展开提问,使“问”能生“思”,“问”有所“得”。 
  (1)多元化的提问应用方法。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层次性”、“艺术性”、“多变性”的提问应用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成效。 
  (2)层次性的提问应用方法。良好的提问技巧,应能包含各认知层次的问题,其目的主要是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让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参与思考活动。一是“高低”层次问题,每个教学必备。认知层次包含了高认知层次与低层次认知的提问,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高低”层次的问题都必须应用。二是由表及里,体验问题过程。由于层次性的原由,提出的问题应用,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表及里,把握重点,层层推进,让幼儿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保证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参与思考。 
  (3)艺术性的提问应用方法。主要把握三个借助的方法:一是借助场景语言。场景即指当时的活动环境创设(包括物质、心理),因为场景的适度变化,能使实际的问题提问表现出较好的独特性和灵活性。除此以外,师生互动氛围、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氛围都明显地凸现其中,因此适宜的场景创设能有助于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二是借助肢体语言。教师要尽可能地应用具体形象的动作、图像等来启迪幼儿的心智,培养其用发散性思维解答问题的习惯,适宜的肢体语言辅助也是促使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三是借助语调语速。教师适时地变换语调、语速予以提问,能启迪幼儿根据提问要求积极展开思考与探索,有利于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 
  3.“多变性”的提问应用方法。“多变性”提问应用是依据幼儿思维变化而变化所采用的方法。一是当教师提出的问题碰撞了幼儿的生成问题时,可依据实情将问题类型予以变化。二是当幼儿答非所问时,教师要适时抛出低层次认知问题予以辅助引导而变化原有的设计问题。实践证明,“多变性”方法的应用能促使幼儿更主动地参与发散性思维的活动。多元化提问需把握的要点是:①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关注每个幼儿思维发展;②理解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注重各种手段整合应用;③建立师幼平等和谐关系,激发“好问”、“好奇心”的持续。研究证明,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位”的提问观念。在实践中把目标、重点、难点重视“吃透”,才能把握提问的有效策略,使教师的提问、幼儿的应对都朝着发散性思维发展。 
  4.“三模块”的评价策略的研究。“三模块”的评价策略主要指向评价的原则、评价的指标内容、评价的方法途径。 
  (1)评价的原则。①评价的科学性原则:即对幼儿回答的问题给予真实性的评价,对错误回答要予以正面引导。忌对幼儿回答问题的对与错不作评价而一味称好。②评价的激励性原则:即评价要起到激励幼儿思维的作用。当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探究、有新发现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激励评价,使其产生愉悦的心情,更主动参与思维活动。忌活动评价只讲缺点,不讲优点。③评价的导向性原则:即评价要发挥导向作用,进行有效的问题评价,教师须对幼儿的问题回答给予时间等待、倾听和理解,读懂童心语言。忌过早告诉幼儿答案,代替幼儿思维。 
  (2)评价的指标内容。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儿福特的理论,将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定为评价的具体指标内容,并根据年龄特征予以分档。①流畅性:主要指对问题做出反应时所产生的意见、办法的数量。如水有什么作用?要求幼儿快速列举水的多种用途。②变通性:主要指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问题解决有多种途径。如沙包的玩法?其它物体能玩吗?让幼儿讲出能替代的各种物体,等等。③新颖性:主要指能从新颖的角度,而不是用惯常的思维方式来解答问题,能有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3)评价的方法、途径。①评价的方法:▲过程性的评价方法:即运用观察记录的方法记录幼儿参与活动过程中问题解答的数量与质量,予以分析汇总。同时,也记录教师在活动中提问应用的数量与质量,分析汇总。对幼儿分析汇总后,讨论找出存在问题根本所在,提出新方法。对教师的分析汇总,使提问的质与量更能驱动幼儿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发展。▲案例式的评价方法:即通过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来评价幼儿的思维发展,同时也促使教师通过案例后的分析,反思进一步提升提问的技巧和艺术。②评价的途径:▲自然常态下的评价:即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自然地记录幼儿的回答问题情况,使幼儿能在无拘无束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体现其真实性。▲自然常态下记录方法,主要有教师的随机记录、课题组教师记录(搭班教师)、摄像后的观察记录等。 
  实践证明:评价只有在遵循幼儿思维特点时才能有效地引发幼儿思维的自由、表达的自由。评价也只有在尊重幼儿人格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激发幼儿愿意思考、敢于思考、学会思考,从而真正使评价策略有效地推动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三、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1.准备阶段。大量收集有关理论书籍和研究有关创造性思维与教学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对课题研究中设计的概念、理论、观点具有较清晰的了解。 
  2.实施阶段。①编制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有效提问的策略,并对全体中班幼儿实施。②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对策略实施的反思调整,再实践验证,总结出有效的三条策略。③在培养个别幼儿有效提问的研究中,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并凸显出教师在课题实施中的作用。 
  3.总结阶段。分类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初步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四、研究的效果 
  “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由提问设计策略、提问应用策略、提问的评价策略所构建。通过理性到实践的运作,“三策略”的研究呈现了有效成果。 
  “三模块”的提问设计策略内含提问设计的方法、途径,通过高结构学习、低结构、联动式学习的提问方式,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展从时间上、内容上、形式上得以保障,并使之持续。 
  “多元化”的提问应用策略内含应用提问的方法,注意要点。通过层次性、艺术性、多变性的有效方法实践,既确保全体幼儿的学习,又注重了个别幼儿的学习,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有效提问的思维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三模块”提问评价策略内含评价的原则、指标内容、评价方法与途径。注重了评价的真实性和激励作用,注重了过程,提问评价等,从而也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动性,有效推动了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通过实践的应用,深切感受到该模块的运作从幼儿的学习活动到区域游戏活动,从集体活动到小组化、个别化的活动,从幼儿园的活动到家庭的持续活动,基本上包含了幼儿的一日活动。与此同时,也促使了教师的提问形式、提问内容逐步趋向规范,对教案设计能力、提问应用能力、家长工作展开等都能有明显的促进,也得以证明“三模块”的提问设计策略是有效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