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个别化游戏学习材料的变化”教研活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ugu 感谢 bugu 上传 0人参与

    案例背景 
  个别化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然而许多一线教师为幼儿投放个别化游戏材料时,会发现共性的规律:游戏材料投放初期,门庭若市,过段时间,无人问津。当出现这种现象时,许多教师手足无措,她们要么重新投放新材料,要么任其发展,不闻不问。 
  教师的任务是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以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确定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但当教师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助幼儿一臂之力时。我们就及时借助教研组团体的力量,组织教师们反思、交流、争论,以达到优化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目的。 

  研讨过程 
  10月,小班组开展主题活动《学本领》。在主题背景下,3个小班教师各自设计了5个个别化游戏。游戏开展2周后,发现其中3个个别化游戏没有幼儿光顾了,小班组开展了相应的教研活动。 
  第一次教研:教师们分析各班个别化游戏材料投放一段时间后幼儿活动的情况。 
  A班教师:我们班级有一个喂小动物吃饼干的游戏。小动物的嘴巴分别做成镂空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饼干也是这几种形状,游戏玩法为把同样形状的饼干喂到同样图形的动物嘴巴里。游戏材料投放一周,幼儿都不来玩了。 
  B班教师:建构区中,小朋友扮演小动物用几何积木造房子。搭了一段时间后,来这块区域的孩子几乎没有了。 
  C班教师:益智区内投放小动物拼图,拼图切割成4块,孩子们玩了两天就不来了。 
  经过讨论,教师们找到幼儿对游戏材料不感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 
  A班:幼儿已经都会玩这个游戏。游戏难度不具挑战性,因而兴趣减弱。 
  B班:建筑区材料单一,不能引起幼儿兴趣。 
  C班:提供的拼图材料难度高于幼儿现有水平,幼儿最终放弃游戏。  对策(第一次调整):   A班:投放参考样本,让幼儿根据图示要求做夹心饼干喂小动物,例如:按颜色叠放,饼干叠放次序为红、白、红;按图形叠放,三角形、圆形、三角形;按颜色和图形要求一起叠放,红三角形、白正方形。叠放的饼干有2块或者3块。 
  B班:增加动物头饰、长颈鹿、大树,让幼儿扮演动物造高楼,比比谁搭的房子比长颈鹿和大树高,并且不会倒下来。 
  C班:材料调整为把拼图切成2块,并投放范例。 
  第一次教研结束,请各班教师新增材料,观察幼儿游戏行为,7天后交流实施效果。 
  第二次教研:教师叙述新材料投放后的游戏情况。 
  A班:材料投放后,一下子又吸引了幼儿,但是他们只在摆弄,不知道玩法。教师参与指导,教会他们新游戏的玩法,幼儿又继续喂小动物吃东西。三分之二的幼儿都会玩了。会玩以后又不常来了。还有三分之一的幼儿只会粘两层的夹心饼干。不会粘三块。 
  B班:新材料吸引很多幼儿戴上动物头饰,他们想办法把积木垒高,和长颈鹿和大树比高。 
  C班:一开始每个幼儿都能照着范例拼出动物,后来能力强的幼儿不用看范例也能很熟练地拼出所有的拼图,这部分幼儿又到别的区域去玩了。 
  组长抛出问题:新增的这些材料重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当幼儿再次失去对游戏的兴趣时,教师应怎么做?  对策(第二次调整):  经过讨论,教师们达成共识:即结合下一个主题《动物花花衣》,对材料进行改造、组合,再次增加趣味及难度,形成新游戏。 
  A班:对已经会做三层夹心饼干的幼儿。提供新材料,把动物换成黑白皮毛的动物,例如:奶牛、斑点狗、熊猫,增加食物,依次为青草、骨头、竹子,数字卡1、2、3贴在动物身上。幼儿照以前的办法做好饼干后,在饼干上贴食物,例如:饼干上贴一棵青草给贴有数字1的奶牛吃,饼干上贴上3根竹子。给贴有数字卡3的熊猫吃。对只会做两层夹心饼干的幼儿。教师指导他们粘贴3层夹心饼干。 
  B班:教师继续丰富材料,把排序的内容投放进去,在每块积木上画上颜色点子,提供提示卡。 
  C班:教师创设动物乐园情景,把材料换成黑白皮毛的动物拼图。例如:把斑点狗分成2份,身体在滑滑梯旁,让幼儿根据斑点狗身上的点子大小在众多的黑白动物中,找出斑点狗的头。随游戏难度增加,可以切成3份、4份。 
  二次调整后的效果:  幼儿又重新来到这三个游戏区。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游戏,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他们获得了有关《动物花花衣》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也为下个主题开展做好了前期准备。 

  案例分析 
  二次教研、二次调整的教研活动,激发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学习,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 观察是及时了解幼儿游戏水平的基础。在游戏中,教师是观察者。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观察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性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次教研,教师在充分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方案,并在游戏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作出调整,从而保证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2 指导是促进幼儿游戏深化的关键。第一次教研活动结束。当教师把新的游戏材料填充进去后,发现幼儿不会玩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教师的介入指导发挥了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的潜效应。通过指导幼儿知道了游戏的新规则。快速进入游戏状态。 
  3 反思是游戏实践后的提炼。教研活动是教师们反思、交流、争论的课堂,是引发教师学会碰撞与交流、促进教师自主与互动发展的过程。我们开展的充满探究、真诚交流的教研活动,激发了教师的深度思考和创新意识,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教育能力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高丽华)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伊索寓言:燕子和鸟类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