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游戏学习材料的变化”教研活动
案例背景
个别化游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然而许多一线教师为幼儿投放个别化游戏材料时,会发现共性的规律:游戏材料投放初期,门庭若市,过段时间,无人问津。当出现这种现象时,许多教师手足无措,她们要么重新投放新材料,要么任其发展,不闻不问。
教师的任务是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以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确定区域活动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但当教师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助幼儿一臂之力时。我们就及时借助教研组团体的力量,组织教师们反思、交流、争论,以达到优化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目的。
研讨过程
10月,小班组开展主题活动《学本领》。在主题背景下,3个小班教师各自设计了5个个别化游戏。游戏开展2周后,发现其中3个个别化游戏没有幼儿光顾了,小班组开展了相应的教研活动。
第一次教研:教师们分析各班个别化游戏材料投放一段时间后幼儿活动的情况。
A班教师:我们班级有一个喂小动物吃饼干的游戏。小动物的嘴巴分别做成镂空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饼干也是这几种形状,游戏玩法为把同样形状的饼干喂到同样图形的动物嘴巴里。游戏材料投放一周,幼儿都不来玩了。
B班教师:建构区中,小朋友扮演小动物用几何积木造房子。搭了一段时间后,来这块区域的孩子几乎没有了。
C班教师:益智区内投放小动物拼图,拼图切割成4块,孩子们玩了两天就不来了。
经过讨论,教师们找到幼儿对游戏材料不感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原因:
A班:幼儿已经都会玩这个游戏。游戏难度不具挑战性,因而兴趣减弱。
B班:建筑区材料单一,不能引起幼儿兴趣。
C班:提供的拼图材料难度高于幼儿现有水平,幼儿最终放弃游戏。 对策(第一次调整): A班:投放参考样本,让幼儿根据图示要求做夹心饼干喂小动物,例如:按颜色叠放,饼干叠放次序为红、白、红;按图形叠放,三角形、圆形、三角形;按颜色和图形要求一起叠放,红三角形、白正方形。叠放的饼干有2块或者3块。
B班:增加动物头饰、长颈鹿、大树,让幼儿扮演动物造高楼,比比谁搭的房子比长颈鹿和大树高,并且不会倒下来。
C班:材料调整为把拼图切成2块,并投放范例。
第一次教研结束,请各班教师新增材料,观察幼儿游戏行为,7天后交流实施效果。
第二次教研:教师叙述新材料投放后的游戏情况。
A班:材料投放后,一下子又吸引了幼儿,但是他们只在摆弄,不知道玩法。教师参与指导,教会他们新游戏的玩法,幼儿又继续喂小动物吃东西。三分之二的幼儿都会玩了。会玩以后又不常来了。还有三分之一的幼儿只会粘两层的夹心饼干。不会粘三块。
B班:新材料吸引很多幼儿戴上动物头饰,他们想办法把积木垒高,和长颈鹿和大树比高。
C班:一开始每个幼儿都能照着范例拼出动物,后来能力强的幼儿不用看范例也能很熟练地拼出所有的拼图,这部分幼儿又到别的区域去玩了。
组长抛出问题:新增的这些材料重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当幼儿再次失去对游戏的兴趣时,教师应怎么做? 对策(第二次调整): 经过讨论,教师们达成共识:即结合下一个主题《动物花花衣》,对材料进行改造、组合,再次增加趣味及难度,形成新游戏。
A班:对已经会做三层夹心饼干的幼儿。提供新材料,把动物换成黑白皮毛的动物,例如:奶牛、斑点狗、熊猫,增加食物,依次为青草、骨头、竹子,数字卡1、2、3贴在动物身上。幼儿照以前的办法做好饼干后,在饼干上贴食物,例如:饼干上贴一棵青草给贴有数字1的奶牛吃,饼干上贴上3根竹子。给贴有数字卡3的熊猫吃。对只会做两层夹心饼干的幼儿。教师指导他们粘贴3层夹心饼干。
B班:教师继续丰富材料,把排序的内容投放进去,在每块积木上画上颜色点子,提供提示卡。
C班:教师创设动物乐园情景,把材料换成黑白皮毛的动物拼图。例如:把斑点狗分成2份,身体在滑滑梯旁,让幼儿根据斑点狗身上的点子大小在众多的黑白动物中,找出斑点狗的头。随游戏难度增加,可以切成3份、4份。
二次调整后的效果: 幼儿又重新来到这三个游戏区。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游戏,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他们获得了有关《动物花花衣》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也为下个主题开展做好了前期准备。
案例分析
二次教研、二次调整的教研活动,激发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学习,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 观察是及时了解幼儿游戏水平的基础。在游戏中,教师是观察者。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观察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性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次教研,教师在充分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方案,并在游戏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作出调整,从而保证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2 指导是促进幼儿游戏深化的关键。第一次教研活动结束。当教师把新的游戏材料填充进去后,发现幼儿不会玩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教师的介入指导发挥了游戏对促进幼儿发展的潜效应。通过指导幼儿知道了游戏的新规则。快速进入游戏状态。
3 反思是游戏实践后的提炼。教研活动是教师们反思、交流、争论的课堂,是引发教师学会碰撞与交流、促进教师自主与互动发展的过程。我们开展的充满探究、真诚交流的教研活动,激发了教师的深度思考和创新意识,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教育能力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高丽华)
手工材料
关键词:材料
- 顺应发展,让材料与幼儿有效互动 2012/09/24
- 发挥材料在幼儿主动探究活动中的桥梁作用 2012/09/12
- 幼儿园科学区域投放材料的原则 2012/05/04
- 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环境材料结构和指导策略的研究 2012/04/22
- 支持幼儿创造与表达的“材料超市” 2012/03/2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