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亲子活动中提高教养者教养水平的指导策略

来源: 06abc.com 作者: sline56 感谢 sline56 上传 0人参与

     0~3岁是大脑潜能开发的一个关键时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美国亲子教育倡导者Thomas Gordon曾指出:“现代父母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和条件来接受教养子女的训练,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儿童适应问题的发生。”由此可见,0~3岁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婴幼儿教养人的科学育儿水平,因为教养人的育儿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婴幼儿的发展,它是实现科学早期教育的一个关键点。《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中明确提出:“学前教育机构要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活动,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的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据此,我们将亲子活动定位为教师、教养者、婴幼儿之间的三方互动活动。在亲子活动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面对教养者开展科学育儿的指导活动,尝试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将科学的早教观念和家教策略传递给教养者,让教养者在潜移默化中更新观念、改善行为,掌握适宜的教养方式。 
  一、创设适宜的早教环境,发挥环境对教养者的教育启示作用 
  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教育因素,早教中心应创设与婴幼儿月龄相适应的环境,利用环境来诱发和改变婴幼儿的行为与教养者的教养方式。 
  1. 创设符合婴幼儿发展特点的环境是良好教育的前提。 
  我园早教中心专门设立了亲子活动室,根据0~3岁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装修和布置教育环境,为婴幼儿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和活动氛围。如:铺满色彩鲜艳的软地垫,满足婴幼儿到处爬、坐的愿望;放置适合婴幼儿高度的玩具柜、桌椅,方便婴幼儿取放物品;购置小型的多功能玩具、感统器械、精细动作操作材料等,供婴幼儿在与之互动中获得发展。通过早教中心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教养者明白环境创设应符合“整洁、安全、卫生、有序”“尊重婴幼儿发展特点和生活需要”“为不同阶段的孩子准备不同的玩具”等原则,从而将其迁移到家庭环境的创设中。 
  2. 创设对教养者有教育启示的环境是良好教育的延伸。 
  我们创设早教中心环境时注重对教养者的示范性和指导性,让环境与教养者对话。例如:在早教中心楼布置了“亲子走廊”,包括数字阶梯、触摸墙、亲子阅读、亲子走线等项目,并在每个项目旁张贴“海报”,说明活动名称、功能、适用年龄、引导方法等。为充分发挥墙面的教育性,我们还创设了教养宣传板,便于教养者阅览,帮助教养者掌握各个阶段婴幼儿的发展特点、指导重点等。同时,我们在各个活动区域张贴“指导示范”“功能介绍”“温馨提示”等,帮助教养者了解各个功能区的作用,让教养者把握与婴幼儿互动时的注意事项。这些方式使环境的隐性指导明朗化,将教育理念、环境创设要求、活动指导注意事项简明地告诉教养者,让教养者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亲子活动室不仅成为孩子们活动的天地,也成为为教养者传经送宝的场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组织亲子活动,加强活动对教养者的教育影响 
  亲子活动是教师对婴幼儿和教养者施加教育影响,进行早教指导的重要渠道,教养者通过参与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亲子活动,直接学习亲子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在亲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我们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注重对教养者的指导和示范。 
  1. 建立“四方互动”的教育理念,提高亲子活动的质量。 
  华爱华教授将“三方互动”定义为:在早教指导活动中就亲子互动的现场实况而展开的亲子之间、教师与教养者之间、教师与婴幼儿之间同时展开的三角双向互动。而教育实践研究表明,这个过程对教养者而言应该有“四方互动”,除了华爱华教授提出的“三方”外,还有教养者与教养者之间的互动。具体来说,这个过程即:教师设计游戏或创设游戏环境引发亲子互动,观察亲子互动行为,引导教养者随时与教师、孩子展开互动,以帮助教养者理解孩子的行为,指导教养者如何与孩子互动,同时也鼓励教养者引导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互动,并就自己与孩子互动中的疑惑和问题随时与教师或其他教养者展开互动,从教师或其他教养者那里获得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只有让教养者真正参与到活动中,他们才能真正了解、理解、读懂孩子和老师的工作。 
  (1)突出亲子间的互动,指导教养者与婴幼儿共同参与亲子活动。 
  在亲子活动中,有的教养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有的则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望,有的急躁,有的耐心,孩子们的表现也各不相同。针对具体情况,我们引导教养者要耐心地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及时回应孩子的话语,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避免包办代替,防止急躁情绪,积极鼓励孩子完成任务,尊重孩子的意愿和个性特点,避免采取强制手段遏止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我们还通过一系列灵活有效的指导策略来让教养者亲身体验指导孩子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如:在操作游戏“小老鼠的尾巴”活动中,有个孩子因不能将连环扣对插上而着急,教养者却在一旁说“使劲点嘛,怎么还没插进去”。我观察到这一现象,立即给予适时的指导:请家长边念提示语边和孩子一起操作,在孩子失去耐心时,建议教养者说“小老鼠说你好棒,用点劲就能马上帮它装上尾巴了”“宝宝帮帮我”等语言激励孩子继续,还可尝试和孩子合作游戏,一人拿一个扣,进行对插练习。活动中,我们不断提醒教养者放手让孩子自己操作和尝试,不能多加干涉,鼓励教养者适时地以玩伴的身份指导,让孩子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加对活动的兴趣,获得更好的发展。 
  (2)加强教师与教养者间的互动,运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提高教养者的科学育儿水平。 
  ①示范指导法——立竿见影。 
  示范指导,是指教师在孩子及其教养者共同活动时,向教养者示范如何和孩子互动。如指导10个月婴幼儿爬行等,指导效果立竿见影。 
  ②口头指导法——随时随处。 
  亲子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自由交流及休息时间,与教养者面对面进行交流。交流中,教师既可以向教养者传递教育理念,解释教育方法背后的道理,又可以了解孩子的平时表现和家庭教养特点,从而实现对婴幼儿教养者的指导。口头指导的最大特点是随机,在亲子活动的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③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法——求同存异。 
  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的对象不同,所以指导重点也不同:集体指导偏重共同性、规律性的指导,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教养理念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个别指导则关注个性差异,讲究一对一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我们在指导教养者时兼顾这两种方式,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力。 
  ④融合指导法——多元的才是有效的。 
  指导方法不能固定不变,必须结合具体课程随机应变。如,在一次大运动游戏结束后收归活动材料时,很多教养者只顾着自己帮老师收拾,而钧文宝宝的妈妈却鼓励他和妈妈一起收拾材料,一起把平衡步道放置到旁边。我看到此情景后,告诉教养者:“好习惯是在一件一件的小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收拾玩具能培养婴幼儿的秩序感,还能锻炼婴幼儿的动手能力。”这时,钧文妈妈及时表扬了孩子的表现,让孩子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巩固了孩子的良好习惯。这个过程中,教师与教养者运用了多种方式进行互动。 
  (3)深化教师与婴幼儿的互动,支持婴幼儿的和谐发展。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为了更好地与婴幼儿互动,亲子教师应亲切友善,表情、动作尽量形象、夸张,语言要儿童化、游戏化,语调要具有亲和力,以符合0~3岁婴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教师还要能够贯彻教育目标,能够甄别婴幼儿发展中的不足并予以改进。 (4)调动教养者与教养者间的互动,交流有益教养经验。 
  教养者不是被动的学习者,他们也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和方法。在亲子活动中,我们设置了“温馨片刻”环节,引导教养者分享自己的育儿方法,交流成功的教育经验;当教养者做出适宜行为时,我们会及时鼓励教养者的行为,并请他们介绍经验;我们鼓励教养者多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互相交流解决策略,使好的经验在教养者中传递。只有充分运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亲子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 帮助教养者了解早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促进正确教养观念和行为的形成 。 
  为了帮助教养者正确认识亲子活动,正确看待婴幼儿的发展,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不恰当行为,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时应注意面向教养者进行讲解和指导,有目的地对教养者进行积极影响。 
  (1)活动前的集体交流指导。 
  首先,我们会在每学期初与学期中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期初的家长会主要向教养者介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讲解一些教养者和孩子交往应注意的问题,如: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耐心作答,多让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学期中的家长会则主要向教养者介绍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并说明还需要教养者进行哪些家庭教养配合。其次,给教养者提出参与亲子活动的要求,让其积极配合活动,给婴幼儿以良好的示范。 
  (2)活动中的详细介绍讲解。 
  每次活动中,我们都会将各个活动环节的名称、目标、作用、玩法、指导要点等,用简明的语言、有序的动作讲解、示范给教养者。为了便于家长在家中开展延伸活动,我们还精心创编了一些既实用又便于在家中进行的活动,并尽量选择日常生活用品或常见的玩具作为活动材料,这样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家长和孩子都易于接受。 
  (3)活动后的个别交流总结。 
  活动后教师与教养者的个别交流是很重要的,每次活动中教师引导教养者观察自己孩子的活动情况,再根据教养者观察的结果共同分析、反馈,可以帮助家长进一步针对孩子的情况推进教育策略。这种方式使教养者很自然地从积极的指导者、帮助者转换成一个尊重孩子自主学习过程的冷静的观察者,这对促进婴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教养者进行真正有效的指导十分有益。 
  三、针对不同教养者的指导行为,提供有效的教养指导策略 
  在亲子活动中,我们发现参与陪同的教养人不同,婴幼儿的表现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养人提供不同的家教指导策略。我们本着“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原则,着重在活动中从观念、方法、指导等方面入手,对不同教养人(父母、祖辈、保姆等)提供具体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教养水平。 
  1. 对父母教育行为的指导策略。 
  (1)指导父母进行“尝试性学习”。 
  现代年轻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也有一定的育儿经验,“尝试性学习”旨在帮助父母解决个别问题而非共性问题。“尝试性学习”指教师在活动中的某个环节开始时先向父母介绍活动内容、形式和要求,然后引导父母根据孩子和家长自身的特点,尝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指导,即“教师提出要求—— 父母尝试实践—— 组织父母交流—— 教师归纳小结”的过程。 
  “常识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对父母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的指导,这样,对父母指导的针对性就更强了,父母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 
  (2)引导父母大胆“分享交流学习”。 
  “分享交流学习”指父母在自由选择材料、对孩子进行自主指导后,教师组织家长交流、分享活动中的认识和感想,即“父母选择材料—— 与孩子实践—— 集体交流分享”的过程。 
  这一阶段已不是要求家长把握亲子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而是要求家长更进一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取探究性活动。我们会同时提供几套玩具及其使用说明和操作方法供家长选择,目的在于发挥家长们的自主性,并让他们互相交流彼此在亲子教育中发展的经验。教师在活动中要仔细观察,发现典型,再与家长一起分享交流,让大家有所收获。 
  2. 对祖辈教育行为的指导策略。 
  (1)让祖辈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婴幼儿在与祖辈的交往中,常常会受到祖辈无微不至的关怀,既有安全感、关怀感,也有束缚感。祖辈陪同婴幼儿参加亲子活动时,特别是大运动的锻炼活动,会出现保护过度,不愿放手让婴幼儿独立尝试的现象,容易造成婴幼儿的依赖。所以,我们在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原则上,与之多沟通、多交流、多尝试引导,鼓励祖辈们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儿童观,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婴幼儿,正确地引导婴幼儿,并与婴幼儿一起成长。我们还专门为祖辈设计了一些亲子活动,邀请婴幼儿的祖辈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贯穿新思想、新知识,在“温馨交流”环节中和祖辈分析“祖辈教养婴幼儿的案例”,让祖辈们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引导祖辈发挥优势。 
  每次活动中,我们都会对祖辈好的保教方法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等,他们知道得要比孩子的父母多的多,所以要充分发挥祖辈们的优势。 
  3. 对保姆教育行为的指导策略。 
  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相对而言,保姆的教养水平更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对保姆进行培训。针对保姆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指导策略就是“直观模仿性学习”,即教师通过对婴幼儿活动的现场指导,直接向保姆传授指导孩子的内容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保姆可以直接观摩教师指导孩子的过程,直接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大多数保姆能正确模仿教师的教养行为,配合亲子活动中的各种需要,会根据教师的要求和孩子一起游戏,碰到困难也会模仿教师的处理方式,或通过与教师的直接交流顺利地解决问题。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教养者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自身的教养态度和行为,提高了科学育儿的水平。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万花筒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