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国学经典提高幼儿谈话教育的有效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可以将其精华部分或其思想迁移到幼儿园教育当中,特别是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非常有帮助,可以丰富幼儿园的德育内容,扩展幼儿园教育的深度。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在利用国学经典来充实幼儿园的教育,效果也是不错的。
幼儿期的认识过程正在形成;知觉已能反映事物的意义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成为思维指导下的知觉;记忆理解性增强了,情绪情感逐渐深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自我意识萌芽了。但幼儿的判断和推理通常是与具体事物或实际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常按照主观经验或个人的情绪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因此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是特别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易于孩子所接受。
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他打我!”“老师——她不借我橡皮擦。”“老师——他说我是丑八怪。”“老师,他抢我玩具。”……当发现幼儿有不良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谈话教育。实践中我发现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谈话时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经典道理与自律法、体验法和移情法的谈话策略相结合,可以启发帮助幼儿想象体验自身行为的结果,提高谈话的有效性,从而让幼儿约束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自律法谈话在国学经典教育中的运用
根据建构主义心理学关于“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的观点,道德品格是儿童对情景选择并与情景相互作用而整合的结果。自我建构观强调品格建构的主体性和情景性特征,突出了品格变化形成过程中的自我选择、情景支持等因素的作用。皮亚杰对幼儿的研究表明,幼儿到晚期时已有自律道德的萌芽,而我国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我国幼儿4岁时就已经基本能摆脱成人的影响,作出许多独立的判断,7岁时主观性判断已有明显发展,我们可结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帮助幼儿做出正确判断自律自己的行为。
例如在助人亲社会行为谈话教育时,我启发幼儿当自己遇到困难时,比如需要画画但水彩笔没水了;想看图书,但在某某小朋友手上,你心理怎样?怎么办?他们都知道要寻求帮助。“我们得到别人帮助了就可以画画了,可以看到喜欢的图书了……这时我们的心里会怎样呢?”孩子们都知道得到别人的帮助会很开心。我就告诉孩子们:“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应该这样对待别人。这样得到帮助的人很开心,能够帮到别人的人也很开心,我们大家都会很开心,这多好呀!”这样孩子们可以通过自身的需要判断什么是有益的利他的行为,从而自律自己的行为。
二、移情法谈话在国学经典教育中的运用
移情,一种替代他人着想的道德能力。目前,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一致表明,儿童亲社会道德行为同移情能力密切联系在一起,移情有助于儿童做出亲社会道德行为或利他行为,而且它同儿童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甚至道德习惯的形成是整合在一起的,是影响儿童道德图式建构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当幼儿发生不良行为时我们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帮助幼儿移情,让幼儿想象其错误行为导致的结果,从而使他约束自己的行为。
例如收拾玩具时张×小朋友被报告打人,他申辩说:“他拆我的玩具” 我说那你可以叫他别拆呀。张×说:“我跟他讲了他不听。”我说:“是不是平时你不听话爸爸会打你?”他点了点头。“你愿意爸爸打你吗?”他说:“不愿意。”“那为什么呀?”“打了很疼。”“爸爸打了你你心里怎么样?”他不好意思地说:“很难受。”我温和地对他说:“你不愿意爸爸打你,希望爸爸好好跟你讲道理对吧?小朋友更不愿意你打他。记住,以后不愿意别人怎么对待你,你也别这么对待他。好吗?”他使劲地点着头。我通过把移情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理相结合的方式唤醒他的情感体验,使他明白到不能用打人解决问题。之后我又让全班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如果自己的眼睛被打伤了看不见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想象这错误行为导致的结果,懂得自己不愿意有这样的事发生就不能做会受伤害别人的事情。
三、体验法谈话在国学经典教育中的运用
谈话体验正被学界认为是道德生成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就幼儿来说,研究表明,幼儿一般还不会明确考虑行为的道德后果与做出道德上的自我批评或自我反思,其道德体验源于行为的直接结果。我们在对幼儿进行谈话教育时采取体验法体验自身行为的结果从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约束自己的行为。
例如,户外活动时小朋友向我报告李×摘花还把花瓣一片一片撕下来玩。我对李×说:“你今天穿这裙子真漂亮,象这树上的茶花一样美。你喜欢茶花所以摘下来玩是吗?”她点点头。“陈老师很喜欢你这裙子,可是我要把它脱下来玩再给它撕碎可以吗?”她害怕了。“陈老师才不会那么残忍撕你的裙子呢,你害怕漂亮的裙子受伤害,那漂亮的茶花被你活生生地摘下来,茶树该有多难受呀。”我让李×自己试着用力拉自己的几根刘海,问:“怎们样?”她说:“很疼”我又说:“你愿意别人把你的头发一根根地扯下来吗?——茶花被你摘下来就像你的头发被人扯下来一样的疼,你现在还会摘花吗?”李×使劲地摇着头。通过体验李×感受到自身行为的结果懂得我们不愿意受伤害就不能伤害我们的朋友和动植物,让幼儿通过生活的事情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你不愿意别人这么对待你就不要这么对待别人。由国学经典所引出的道理融于幼儿谈话教育的策略中,可以大大提高了谈话教育的有效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教师还可结合国学经典故事的来历和趣事,提高幼儿对国学经典所蕴含的道理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幼儿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豪感。
手工材料
关键词:国学
- 幼儿园国学课程建设应立足幼儿视野 2013/01/05
-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活动 2012/11/20
- 国学经典MP3:吕氏春秋06 2009/07/05
- 国学经典MP3:吕氏春秋07 2009/07/0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