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敢画”的几点尝试
在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场景:美术活动到了结束时间,教师准备讲评幼儿的作品时,仍有部分幼儿还在画,甚至有一部分幼儿还没有动笔。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为了整个活动的完整性,只好让那部分幼儿将未完成的甚至是空白的作品收好,等待有空余的时间再进行操作。久而久之,这部分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的时候,动作越来越拖沓,甚至完全不能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作品。
如何让幼儿大胆地、快乐地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去尝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
记得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讲一个孩子画太阳,他每次都把太阳画成绿色,开始老师很不理解,总是要求他把太阳画成红色,但孩子都拒绝了,他告诉老师:“夏天,爸爸在工地上干活很热,我给他画一个绿太阳,就不会那么晒了。”老师被孩子的话感动了。
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在孩子创作绘画的同时,也学会了关心身边的人。当幼儿的小手刚刚能握笔涂抹时,尽管他的作品在大人眼里是那样得一塌糊涂,但我们不能仅以外观的像与不像来评价,而应在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讲解之后,进一步启发他的观察力、想象力。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心”。
二、呵护调皮幼儿,允许孩子犯错
在一次美术手工活动“桃花开了”中,笔者要求幼儿把皱纹纸捻成纸团,粘贴桃花。在笔者出示材料、讲解完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后,调皮的俊俊并没有按照笔者的要求把皱纹纸捻成团,而是把皱纹纸拿在手里像搓面条一样使劲地搓,把皱纹纸搓成了长条。显然俊俊的操作与活动的目标完全不相符合,但是笔者没有采取冷淡或者反对的态度,反而对俊俊的这种探索精神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老师,我们可以把长条盘成一个圆形来做桃花的。”“老师你看,我做的是夹竹桃,很多很多开在一起。”俊俊以自己的方式制作了一树不一样的桃花,得到了小朋友羡慕的目光。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俊俊表现得更加积极,在作画中也逐渐表现出不同的创新意识。
三、营造良好氛围,关注幼儿需要
《纲要》提出幼儿艺术教育必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以免幼儿在被动的服从和模仿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既然绘画是幼儿的一种心理需求,是生命之初自然迸发出来的一种想法,教师更应顺应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画画,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一般是老师先示范画,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幼儿创新,殊不知这会失去了解小朋友内心想法的机会。小班幼儿的认知以及幼儿对教师的崇拜会让幼儿毫不犹豫地选择模仿画,单纯的模仿活动自然谈不上参与的乐趣。真正关注幼儿的教师应时刻了解幼儿的需要,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快乐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如在美术活动“我设计的糖纸”中,笔者先以谈话方式导入:“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你吃的是什么糖?”“它是用什么包装的?上面有什么图案?”“你愿意自己设计一种糖纸吗?你想怎么设计?”通过谈话引导,幼儿们跃跃欲试。这时,笔者出示了三份难度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很快就完成了自己设计的糖纸。
美术是启迪“美”的教育,能够带给人愉悦的心情和“美”的享受。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感受“美”为导向,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素质,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得以丰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为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热爱生活、乐于创造的人。
手工材料
关键词:画
- 谈家长如何辅导孩子画画 2013/01/28
- 大班幼儿在石头画制作中的策略初探 2012/03/25
- 儿童画中流淌着爱的旋律——幼师教学随笔 2012/03/20
- 谈谈幼儿园水墨画教学 2012/03/18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