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滥用赏识教育 容易惯坏孩子

来源: 06abc.com 作者: coco50 感谢 coco50 上传 0人参与

      受赏识教育的影响,现在许多父母都懂得夸奖、赞美孩子,但是盲目的、过度的奖赏会惯坏孩子,请一定要警惕。 
  现在都提倡赏识教育,建议对孩子多鼓励、多赞美、多奖赏。但是,有些家长却常常走向另一个极端,成为无意中惯坏孩子的“好妈妈”或者“好爸爸”。 
  举个简单的例子,幼儿园里,往往是爱哭闹的孩子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同样,在家里也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因为疲惫或者心烦失去耐心时,就塞给正在哭闹的孩子几块糖果或者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以换取片刻的安宁。 
  任性是怎么来的? 
  晚上睡觉的时间到了,妈妈提醒4岁的晨晨上床睡觉。可是晨晨还没玩够,就大发脾气,拖延上床的时间。妈妈最受不了晨晨这样,于是就说,如果他能安静下来,就让他再玩半个小时。晨晨妈在做出让步的时候,无意中就是在鼓励和强化晨晨发脾气的做法,晨晨的这类行为在今后很可能会再次发生。 
  所以,不要鼓励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你不希望孩子发生的行为。尽管很多时候,你的鼓励完全是出于无意。但是这种无意的鼓励,就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任性的坏毛病。孩子一哭闹或者一发脾气,父母感到烦躁、生气或者歉疚,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发脾气,有时就会妥协、让步,答应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任性,养成通过制造父母情绪上的痛苦和烦躁来要挟他们让步的不良习惯。 
  如何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妞妞5岁了。一次,爸爸妈妈带她去餐厅和亲戚一起吃饭。饭菜上来的时候,还有一位重要来宾没到,所以大家都没吃,想等人到齐后再一起用餐。妞妞看着桌上的白灼虾很想吃,就对妈妈说:“我想吃虾,妈妈你给我剥虾。”妈妈说:“等一下,我们和大家一起吃。”妞妞顿时大哭起来。奶奶赶紧说:“让孩子吃吧!别等了。”这个时候,妞妞妈面临两种选择,而这两种选择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两种后果。 
  选择一:妈妈为了不让妞妞哭,答应妞妞给她剥虾吃。这样做的后果是,今后妞妞很可能还会采取类似做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久而久之便养成任性的习惯。 
  选择二:妈妈态度温和但坚定地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想吃,但是我们要等客人到齐后一起吃。”如果妞妞还继续哭,妈妈可以让她哭一会儿。如果不想影响别人,也可以带她出去,让她在外面哭够了再回去。孩子哭泣是表达负面情绪的一种做法,随着慢慢长大,他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哭泣之外的方式来宣泄不良情绪,比如用语言表达。 
  任性的孩子,在父母连续不断地强化他的不良行为后,会变得相当有能量,他会熟练、有效地控制父母。为了随心所欲地达到目的,他可能会无休止地喊叫、哭闹、发脾气,甚至打人。只有当他得到想要的东西时,才会停止哭闹。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为了图一时清净,一见孩子发脾气就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同时,也要避免另一种极端做法,就是打孩子。打孩子不能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只能让孩子的不良情绪越积越多,而且,孩子还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而不会通过思考和沟通来解决问题。 
  避免鼓励错误的有效做法 
  下面介绍一种避免奖励错误的有效做法,这种做法被心理学家称为“故意忽视”法,适合学龄前孩子家长在孩子大发脾气时用。这一做法的含义是:当孩子有了不良行为时,父母不要去关注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把注意力转向别处。比如,孩子趴在地上大声哭闹时,妈妈在旁边整理房间或者收拾家务,别理睬孩子。这种做法,对教育那些想通过哭闹和发脾气来吸引父母注意的孩子,非常有效。 
  孩子发脾气时,如果父母加以责备或者给予关注,就可能在无意中起到鼓励这种不良行为的作用。这个时候父母转过身去,假装专注于其他事情;如果孩子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父母也可以离开房间,直到孩子停止发脾气。此时,父母不要责备孩子,也不要和孩子解释,也不用显出生气的样子。但是,当孩子的不良行为停止时,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充分的关注。 
  如何奖励孩子的好行为? 
  避免鼓励孩子错误行为的同时,父母要坚持另一个教养孩子的重要原则,那就是及时奖励孩子的好行为。当孩子因为某一具体行为得到奖励时,这种行为在他内心就被强化了,他很容易继续做出同样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奖励,不一定是指物质奖励。心理学家发现,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微笑、拥抱等社会性奖励,比物质奖励更加有效。在给予物质奖励的时候,父母同时也要给予孩子社会性奖励,这样的教育才更有作用。有的父母不习惯表扬孩子,怕宠坏孩子。其实,宠坏孩子,不是因为表扬本身不好,而是因为表扬的方法不当。 
  正确的表扬有个重要原则:表扬具体的行为而非孩子本身,这样的表扬才会有效。比如,当孩子帮助妈妈择菜、洗菜后,妈妈说:“你帮我节省了做饭的时间,这样饭后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玩了,我真开心。”这样的表扬就比“你真是个好孩子”要有效得多。父母需要养成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描述孩子行为结果的习惯,而不是给予孩子空洞的表扬。 
  还有一个需要父母注意的地方是: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后,要立即给予表扬或奖励,而不是在几个小时之后甚至几天后再表扬。比如,孩子自己系好了鞋带,父母当时就要给予肯定,而不是过了好长时间才想起来说,那样就起不到强化孩子好行为的作用了。但是父母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做出好行为之前就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会让孩子有不劳而获或为了利益才去行动的感觉,从而失去原本对好行为的追求。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英文小故事(文本):The Spirit in the Bottle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