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亲子互动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及策略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unny 感谢 sunny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在幼儿个体发展过程中,情绪调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关系到个体认知、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同伴关系等多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中的亲子互动的方式与质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幼儿正是通过亲子交往中的互动经验形成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
  [关键词]亲子互动;情绪调节;机制;策略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孩子善于交朋友,很受同伴欢迎;有的孩子却表现出较多的攻击行为,显得很不合群;还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退缩。研究表明,以上这些行为表现和能力发展都是以情绪为基础的,尤其是与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的水平相。
  情绪调节能力,一般是指个体在动态的情绪调节过程中,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并表现出恰当情绪行为的能动反映。即当个体面临某种情境时,能觉察到自己或他人情绪的变化,然后根据对变化情绪的理解,采取相应的策略或意志努力进行调控,同时以积极适当的情绪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亲子互动是指父母和子女间的相互交往活动,具有血缘性、亲情性、长期性等特点。在亲子互动中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一、情绪调节能力对幼儿个体发展的意义
  (一)情绪与幼儿认知活动紧密相连
  首先,情绪能够引发学习。比如,幼儿无需亲身感受触电或从楼梯上跌倒,也能学会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因为照料者的告诫可以引发幼儿情绪上的反应,帮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行为。其次,情绪可以影响记忆。如在预防接种时,疼痛感受特别明显的幼儿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记住这件事。最后,情绪会影响认知过程。如在秋天,当幼儿看到满地的落叶,会对叶子的形状、声音、触摸的感觉产生兴趣,引发快乐的情绪,这会促使他们去接近、探索和学习周围的环境。
  (二)消极情绪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
  情绪会引发肾上腺素分泌、交感神经等生理反应。如果幼儿长期处于情绪消极状态,不仅会引起幼儿内分泌紊乱,而且还可能诱发各类疾病。更重要的是,不良的情绪调节、长期过分的情绪压抑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有损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情绪调节与幼儿社会适应相关
  在个体社会化初期,情绪反应常常会与生活环境、社会规则产生冲突,这就需要幼儿逐渐学会自觉控制、调节自我情绪,以适应现实世界和周围社会。当幼儿意识到在其生活环境中如何能让自己被接受,怎样做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时,表明他们的情绪表达逐渐开始社会化。
  (四)情绪调节影响幼儿同伴关系
  幼儿的不良情绪调节会通过外化的攻击行为或内化的退缩行为显现出来,这些行为问题往往会使他们在同伴交往中遭到拒绝或排斥。研究表明,消极或紧张情绪出现频率高的幼儿比其他孩子对同伴接受度差,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出现的行为问题更多。被拒绝型幼儿的情感智力不论在自我维度或是他人维度上,其调节情绪情感的能力均较差。

  二、亲子互动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
  幼儿情绪调节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幼儿早期的情绪调节能力主要是在与家人及周围人的人际交往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亲子交往中积累的互动经验,可以为幼儿提供榜样、支持和指导。
  (一)家长对幼儿情绪认知的引导
  能够正确地认知情绪,是幼儿进行有效的情绪自我调节的前提条件,其中包括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只有当幼儿认识了自己的多种情绪,体会到哪些情绪能让人开心,哪些情绪会使人难受,才能尝试着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培养良好的情绪。只有当幼儿理解他人的观点并认识他人行为的内在原因,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体会其感受、推测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情绪调节以符合相应社会情境的需要。
  对情绪事件的不同认知水平会产生不同的自我情绪调节。尽管幼儿具有先天的情绪机制,但其情绪识别能力不是自发产生的,而且由于情绪调节水平还比较低,需要家长在亲子互动中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引导孩子体验不同情绪带来的感受。由于学龄前幼儿尚未形成优秀的行为标准,他们依赖于成人的指导、反馈和榜样,来推知何时该感到骄傲、羞耻或害羞。家长可以利用肯定的语言,如“你的画真棒”“今天你收拾了玩具,表现非常好”来加强幼儿的外部认知。
  (二)家长对幼儿情绪表达的态度
  在生活中,对于幼儿的相似情绪表达,不同的家长会给予不同的反馈。有的家长趋于让幼儿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情绪,也有的家长父母会鼓励幼儿大胆表露自己的情绪。
  研究发现,家长如果过于控制幼儿的情绪表达,会导致幼儿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尤其是冲突情境下的受虐幼儿,会抑制自己的情绪表达,表现出较低的情绪调节能力。另有研究表明,家长对幼儿消极情绪的表达表现出过度的压制或过度的鼓励都会使孩子产生较多的适应性问题。这就是说,家长对于幼儿情绪表达的态度会影响幼儿自身的情绪表达。因此,家长无论是鼓励或是控制幼儿的情绪表达都要适度,既不能严格控制幼儿的表达,也不能过度鼓励幼儿的表达。
  (三)家长对幼儿情绪的反应和关注
  幼儿发出的情绪信号,如微笑、哭泣、专心致志的兴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人的行为;同样,成人对情绪的反应也会影响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和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
  在亲子互动中,当幼儿为了引起家长的反应而做出某种表隋、发出声音或做出动作,这时如果家长以伤心或毫无表隋的眼神回应,幼儿就会表现出内在退缩性反应,如转过脸、皱眉头或哭泣。研究发现,家长若以惩罚的方式或消极的态度应对幼儿的情绪表达,会导致幼儿更多地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相反,如果家长对幼儿的情绪反应很关注,能敏感、热隋、积极地回应幼儿的情绪信号,则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自身情绪的意识和注意,也会减少幼儿出现情绪唤醒过度的可能性。此类研究均表明,对于幼儿的情绪表现,家长不仅要能够敏感察觉、积极进行互动,而且要关注互动的适应性,应尽可能避免对幼儿的消极情绪表现出惩罚或消极的反应,以防止消极的交互影响。
  (四)家长对幼儿情绪调节的指导
  年幼的孩子由于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很难做到完全地自我调适,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引导。
  家长帮助幼儿调整情绪的方法会影响幼儿的情绪自我调节方式。比如,当孩子感到紧张不安时,父母可以让孩子做深呼吸,想一些美好的事情,这就是在教给孩子调节情绪的策略。家长教给幼儿适宜的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帮助幼儿缓解消极情绪,获得更多积极情绪的体验。当幼儿产生负面情绪时,家长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带孩子去玩一些喜欢的游戏,缓解他们的消极情绪,使幼儿重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要注意自己对情绪的调节。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控制自己情绪的方式学习调节情绪的策略。通过观察父母的情绪表现,幼儿会了解哪些情绪是可接受的、如何正确表达这些情绪、如何管理这些情绪经历。可见,家长对幼儿情绪调节的教导有时是一种隐性的指导。

  三、家长提高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策略
  (一)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感受,对于幼儿正在表露的情绪,家长可以通过给予情绪恰当的名称,帮助幼儿明确这种的感受;对于幼儿未曾体验过的情绪,家长则可以通过阅读或者观察的方式帮助幼儿预先认知,如绘本《我为什么快乐》中,就有能帮助幼儿认知高兴、难过、无聊、害羞、嫉妒、害怕、生气、兴奋等多种情绪发生的具体情境。
  幼儿只有在认识自我情绪的基础上,才可能认识他人的情绪,其中移情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所谓移情,就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从别人的角度去体验别人的感情。家长应多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随机教育,帮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进行思考、想象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二)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幼儿先天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在出生后2~12小时就会产生反射性微笑,1周内对高频语言有微笑反应,1岁~1.5岁情绪迅速分化,开始出现高兴、愤怒、失望、恐惧等多种情绪。幼儿的情感需要表达,但成人似乎更欢迎孩子表达快乐、兴奋等积极的情感,而不太愿意看到他们表达不开心、嫉妒、愤怒等消极情绪。既然幼儿的消极情绪真实存在,我们就应该接受和理解,但接受和理解不是赞成,而是接受引导孩子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这样家长就能及时疏导,帮助孩子克服这些情绪情感。
  (三)积极回应,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意思是说孩子的情绪转变很快,可能一会儿在哭,马上就开始笑了。孩子情绪的变化就是这样的无常和微妙。父母对于孩子的情绪变化要足够的敏感,细微察觉并采取适宜的回应方式。比如,孩子在听一个关于怪兽的故事时啜泣着说:“妈妈,我害怕。”这时妈妈应当马上放下书本,抱抱孩子以示安慰。
  但有的时候,家长接受的教育信息太多,在一定情境下不知如何取舍。如孩子重重地摔了一跤,很疼,哭了,妈妈跟在后面,没有扶起孩子,只是说:“没事的,宝宝最勇敢了,不疼的,自己爬起来。”可是孩子紧缩的眉头和带灰的泪眼表明他真的很疼,需要妈妈帮扶一把,安慰一下……此时,在这个妈妈心中,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显然比孩子的真切感受重要。心理学家汉·金诺认为,孩子的情绪不会因为成人的一句“不要这样想”或者“你的感觉不应该有”而消失。只有尊重、同情孩子,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四)坚持经常性的情绪对话处理日常情绪事件
  情绪心理学家认为,父母与孩子关于情绪的谈话对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和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情绪对话中,父母通过告诉孩子他们对情绪事件的评价和处理结果,使孩子能够恰当地掌握情绪表达的规则和调节策略。
  比如,当妈妈在做沙拉时,女儿抱怨说:“我不想吃沙拉!”妈妈说:“沙拉有营养,你要吃。”女儿继续哭闹着说最讨厌吃沙拉……这时,妈妈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让步妥协,也不应忽略孩子的情绪不管不问,她可以先停下手中的工作,和孩子进行对话:“你刚才用抱怨的语气说话,妈妈听着很不舒服,如果你不信,妈妈也用这样的语气跟你说话(模仿女儿的语气说话)……”妈妈接着认真地告诉女儿:“如果你那样说话我就会关起我的耳朵装作没听见。如果你这样说(妈妈示范正确的表达方法),妈妈才会听到。”通过类似的亲子对话,家长告知孩子他们对情绪事件的感受和评价,能帮助孩子针对不同的情绪体验使用恰当的情绪标签、运用适宜的情绪表达规则并演示具体的情绪调节策略,从而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快乐故事活动:快乐口袋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