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区域活动应成为幼儿园分科课程的重要组织形式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oli 感谢 boli 上传 0人参与

  一、分科课程本身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分科课程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历史悠久,我国幼儿园分科课程的起源要追溯到古代,那时的学前教育课程主要是针对太子、王公贵族子弟进行的早期教育,对他们的教育主要是采用儒家的教育思想进行专门的“六艺”教育。“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中国最早的分科教育,强调思想教育与技能训练并举。直到今天的领域课程在本质上也属于分科课程,这说明了分科课程本身一直是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选择。
  然而,人们一提到分科课程就会想到教学形式,想到它的诸多弊端,如,分科课程容易引起传统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讲授,学生听,强调接受学习,忽视或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缺乏个性培养;把课程单纯地理解为教材,对认知价值关注较多,把知识的获得与能力、情感、价值观等的培养割裂开来;认为分科课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等的培养都是次要的,且与学生生活和现实脱节,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体验,容易引起重知识轻经验的倾向;授课地点在课堂上,很少有其他的户外活动等等诸多弊端。
  其实,分科课程还有很多优点,其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内容组织形式。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承功能,强调知识技能的确定性、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调按照知识的逻辑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本身就是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也有利于解决当下的幼小衔接问题,促进幼儿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的连续性发展。分科课程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只要提到分科课程的实施,人们总是下意识的想到教学形式。其实,分科课程的实施有很多种形式,除了教学形式之外还有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

  二、分科课程的组织实施应以区域活动为主、其他形式为辅
  “区域活动是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是一种自主性探索活动,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区其实是分科的表现形式,与分科课程有高度的关联,其根据不同科目的需求和幼儿的兴趣需要而创设不同的区域,具有明显的学科区分。如,区域主要有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益智区、角色游戏区(娃娃家、医院、美发厅、超市等)、木工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各个幼儿园和班级根据不同特色设有自然角、棋艺区、蒙氏操作区、艺术坊等,这些区域的设立依据及活动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科性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规定:“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我们知道,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不是绝对对立的,分科与综合往往可以转化互补,因此,区域活动也有综合特征。当前,幼儿园区域的创设引进“共享”的概念,即不同班级及幼儿之间可以“共享”区域空间、时间、材料、经验等,其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时间、材料、经验等的限制,使班级之间、幼儿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互动,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笔者在佛山某幼儿园参观时看到该幼儿园就采用了区域共享的形式,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进行共享。如,某班若设了医院,平行班就没有医院,代之而设的是美发厅、超市等。总之,每个班级除了基本的五大区域外,还各有特色区域,且在每周三次的区域活动时间不同班级根据需要互换活动区域,这就是典型的“共享”,也体现了区域综合,打破了传统材料、经验等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综合的目的。
  笔者认为,幼儿园每周应至少有三次固定的区域活动时间,另外,幼儿园课程模式多样,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往往并存,因此,除了区域活动还可以组织其它综合活动。总之,分科课程的实施应该以区域活动为主,其他形式为辅,不要一提到分科课程就以为只有教学一种形式。其实,区域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实施形式。

  三、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区域活动应以幼儿“有规则”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幼儿应在区域中自主地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教师的指导进行探索活动,达到区域活动目标。但是,区域活动必须有规则,规则是大家一起遵守、约束行为的纪律。米歇尔·格雷夫斯在《理想的教学点子》中说:“我们坚信,幼儿在一个井然有序但充满刺激的环境中会学得最好,因为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并按自己的选择去执行。”[2]可见,规则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制定规则呢?答案是师幼一起协商共同制定。制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何进区、人数及相应的要求等等。如,写文字并配及图案:“请插卡进去”,下面设有四到六个卡袋,因为一个区进去的人不能太多,否则就达不到教育目标。可以通过限制进区卡、小脚印的数量、桌椅的数量及材料的数量等来限制每个区的人数。当然,每个幼儿园、甚者每个班级的区域规则都有可能不同。如,笔者在某幼儿园见到阅读区的规则是:“书是学习好帮手,一页一页轻轻翻,整齐摆放要记牢,安静看书不要吵。”棋艺区的规则是:“安静活动,动脑动手,事前规定,不准争议,玩完归类,放回原位。”益智区的规则是:“一次只拿一个(玩具),不要坐在(箱子)前,遇到(问题)想想,也可以找(老师)。”教师用图示形象地把括号里的字画出来了,如,“问题”就是“?”,“老师”就是“女教师的头像”……当然,这些规则不尽相同,不同的幼儿园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创意。
  教师和幼儿共同协商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其中自主的活动,教师根据区域活动目标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区域活动应以幼儿“有规则”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幼儿根据个人的需要、兴趣选择区域和材料,在“玩”中达到了活动目标。
  (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适量、适宜
  材料投放是组织实施区域活动的重要任务,不同区域投放的材料应该有差异,应该本着材料投放的适量、适宜原则。适量指的是,区域活动材料不应该以越多越好来衡量,而应该以有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为目标衡量,以不同活动区的要求为根据。如,娃娃家里的材料可以是半成品,也可以是互补型的,这样幼儿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制作新的玩具,来打造一个“全新的家”。也就是说,材料不要不足,只要适量即可,这个“度”的把握就需要教师根据经验的积累来判断,但最终的参照指标是“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为目的”。
  适宜指的是,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该符合区域活动的目标、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兴趣、个性及需要等。首先,根据区域活动目标投放材料,让材料体现区域活动的目标,让幼儿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就实现了教育目标。因为目标有层次性和灵活性,因此,投放的材料也应该有层次性和灵活性,且应该根据区域活动目标的变化随时增减材料;其次,材料应该满足不同年龄特点、兴趣、个性及需要的幼儿,因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技能发展都有所不同,因此,只有满足了幼儿的不同需求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教育目标。如,小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提供的材料应具有形象、生动、新颖等特点,而中大班幼儿已经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因此,提供的材料更多以大型积木、建构、实验等具有探索性和发现性为主。
  (三)教师定期写区域活动观察记录及评价
  首先,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结果及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修正活动方案、策略等。教师要养成写观察记录的习惯,观察记录包括:观察对象、观察时间、所在活动区、操作材料、观察过程、观察反思。
  案例1:
  观察对象:小丹、丽丽
  观察时间:餐前
  所在活动区:娃娃家
  操作材料:厨房用具、杯子等
  观察过程:在娃娃家中,“妈妈”小丹和“孩子”丽丽在家吃饭。“妈妈”说:“宝宝,喝点牛奶吧,牛奶很有营养。”“孩子”说:“好啊,我喝。”拿起杯子,装作喝牛奶的样子。“妈妈”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并夸“孩子”:“你真棒,把牛奶都喝完了。”
  观察反思:“挑食”是孩子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如能在角色扮演中让幼儿体会到吃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那么就有利于幼儿改变“挑食”的毛病,案例中幼儿的表现很令人满意。

  案例2:
  观察对象:小强、嘉琦
  观察时间:下午
  所在活动区:建构区
  操作材料:积木
  观察过程:小强一个人在玩积木,他搭建了高楼和桥梁,这时,他看见嘉琦也在搭建桥梁,于是,他走过去,跟她说:“我跟你一起搭大桥吧。”嘉琦说:“不,我要自己搭,不用你和我一起搭。”小明有些沮丧,不知所措地站在旁边看着嘉琦搭建。这时,老师走过去,对小强说:“小强,你跟嘉琦说,‘嘉琦,你看我搭建了一座很大很漂亮的桥,我们可以一起搭建一座更大更漂亮的桥。’”于是,小强走向了嘉琦,并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请求。他们最终搭建出了一座很大很漂亮的桥。
  观察反思:小强和嘉琦的对话过程是个沟通合作的过程,小强由最开始的“受挫”到最后使用礼貌语言取得合作分享的机会,这是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合作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评价,主要采取过程评价的方式,避免结果评价,以幼儿为主体,采取幼儿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以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幼儿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重点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集中幼儿一起讨论刚刚结束的活动,让幼儿畅所欲言其对活动过程、活动结果、遇到的问题、困惑等的看法。
  总之,分科课程固然有其难以克服的弱点,但也绝非一无是处。以区域活动作为分科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可以很好的克服其固有的弊端,更好的发挥其优势。只要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益,分科也好,综合也罢,都可以兼收并蓄。把区域活动作为分科课程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着眼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论教师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原则(一、二)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