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中的发展及意义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canlan 感谢 canlan 上传 0人参与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20多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本文思考了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能理论的区别,讨论了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探究了这一理论对中国幼儿教育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幼儿教育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并逐渐成为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从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及内容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这八个范畴的内容如下①:
  (一)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二)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
  (三)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四)肢体运作智能
  肢体运作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种智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音乐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六)人际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七)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八)自然观察智能
  指个体辨别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从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在充满发展希冀的同时,其在中国的教育土壤上的实践有着强烈的丰富性、复杂性、长期性与艰苦性。
  (一)接纳求同阶段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一经引进中国,便在中国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欢迎。公众特别是幼儿教育界对这一理论欣然接受。幼儿教育在课程体系、教育评估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摸索,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广泛应用。
  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界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和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基本思想迎合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气候。80年代初期,中国幼儿教育界已认识到传统教育的消极影响,开始全面深刻地反思幼儿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并力图寻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正值此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挑战,为帮助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进一步充分认识和发挥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幼儿教育界不满于传统智力和成绩测验,力求平等与卓越的多元化教育正在兴起,“以人为本”的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也逐步壮大。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多元智能理论一经引进,便被中国教育界广泛接纳。
  (二)反思质疑阶段
  中国的幼教界,在接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同时,也走过不少弯路。90年代末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论不断涌现,很多教育工作者盲目地将其与多元智能理论套合,肤浅地将其混为一谈,并未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同时,在引进与实践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关注的仅仅是理论本身,而忽视了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没有对其加以改革和创新,而是机械地照搬照用,造成理论与实践的架空,不利于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深入地、客观地、正确地把握。就当时的状况和有关幼儿教学课例来看,很多幼教工作者没有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大部分幼儿园为了体现出教学的改革成功,将教育形式设计得过分花哨,课程内容繁多,课堂一派热闹,有的教师认为,实行多元智能教学就必须在每个项目里把每项智能都体现出来,因而表面看来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实质上这背离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初衷。教师们很累,孩子们也很累,效果却并不明显。
  其实,多元智能不是一种潮流,也不是一个什么理论都能融合的概念。“当我们认识这种理论的先进性,欣喜它为我们带来的观念转变和实践上的可能性的同时,如果不断用现有教育理论去套合这种理论,实际上就等于在抹杀这种理论的光辉,甚至会有所扭曲,尽管有时这些理论可以结合考虑。” ②而一个理论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背景,背景往往规约着理论的内容和作用,如果在对一种理论进行探讨时,忽略了理论提出的背景就绝不会真正地理解这种理论。
  在幼儿多元智能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到,尽管幼儿多元智能教学要创造使孩子感到有趣的环境和氛围,但“有趣”决不是课堂的目的,比“有趣”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习的目标和价值。课堂依旧是教学和展示进步的场所,而不是娱乐的场所。在幼儿多元课堂教学中,要避免“为多元而追求多元”的功利和肤浅心理。也就是说,并不需要每项内容都涉及孩子的七种或八种智能,事实上这也不可能做到。多元智能理论目的是使幼教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知道如何操作这些闪光点,真正实践因材施教的理念。但是,多元智能从来都不是教育教学的直接目的,在幼儿教学中并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智能而教学,而是把智能作为促进孩子成长的工具与手段。理解这一点尤为重要。如果把目光仅仅盯在什么是多元智能或孩子具有什么样的强项和弱项智能上,那时毫无意义的。只有在清楚了孩子智能强项与弱项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发展其智能强项,努力提升其智能弱项,让每个孩子都主动发展自己,都体验到成功,这才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实践目的所在。
  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被误用与滥用,我们还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多元智能理论在不同背景之下如何创新的利用,幼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们还要定期坐到一起,就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与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协商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向多元智能的幼儿教育教学之路。也正是这段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实践的反思和质疑过程,大大地促进了幼教工作者深入挖掘并正确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进程。
  (三)存异融合阶段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还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理论,是一个有着深厚背景和显著特色的理论,是一个尚不健全成熟的理论。在经历了接纳求同、反思质疑两个阶段之后,中国幼儿教育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进入了存异融合阶段。“不可否认,美国的教育要比我们发达,我们应该学习它的先进的教育理论。但是这个学习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而是要充分认识到本土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异土理论产生的背景、内容、长处以及局限性等等,把它和本土的理论进行对照,特别是以科学的方法论来正确处理当前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认真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并在实践中予以小心翼翼的尝试和检验,这样才能分清其中积极的与消极的因素,也才能使教育改革少走弯路、稳步前进。” ③也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本土实际,进行自主创新,在实践中摸索融合出真正符合中国背景、真正适合本土实际、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国幼儿教育的意义
  (一)形成开放多元的智力观
  多元智力理论提出,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但每个人的认知特征又显示出其独特性,在八种智能方面每个人所拥有的量是不同的,八种智能的组合与操作方式各有特色。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偏重于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忽视对孩子其他能力方面的开发和培养,从而贬低了其他认知方式的重要性。因此,孩子的多种智能未能受到尊重,他们的特长难以被发现,这对于幼儿园、学校和社会都可能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真正有效的幼儿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每一个学科对促进孩子智力的多方面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狭隘的智力观必然导致狭隘的教育内容,而狭隘的教育内容只可能培养出片面发展的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甚至扼杀孩子多方面的潜在能力,从而限制孩子顺乎自然地良好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国幼儿教育的意义之一便是形成了更加开放多元的智力观。
  (二)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要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或精通所有的智能,幼儿教育机构应该在开发儿童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帮助儿童发现适合其占优势的智能,并发展它。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教育实践。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在教育上也正符合我们早就已有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由于儿童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儿童的教学方法。在此之前,国内幼儿教育,大部分还存在着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育的改革并未在普遍意义上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贯彻,这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孩子,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孩子,导致部分儿童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因此,教师应该能够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孩子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正在逐渐地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形成一种新的真正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它要求我们的幼儿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孩子的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同时,它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其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另外,它更要求我们在进行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④
  (三)形成客观合理的评价观
  由于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一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一直存在着弊端,它更侧重于把学科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这样的教育评价通常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孩子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这种评价方式是片面的和局限的,它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他们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
  加德纳认为真实性评价最重要。真实性评价是指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把孩子的观察记录、成果展示、录音、录像、图片、涂鸦或图表、个别谈话记录、月历表现记录等都放进个人档案中去,用这样的档案来评价孩子。“他提出了两种真实性评价:一是实作评价,即按照孩子实际作品或表现来评价;二是卷宗评价,它可以捕捉孩子一个时期的情况,能鼓励孩子自由探索熟悉问题的新解决方案,鉴别出每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揭示出孩子成长的轨迹和进步的方式。” ⑤幼儿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点,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以狹隘的传统评价观念为基础的幼儿教育,在我国已经肆虐多年,使教育的目标日益窄化与僵化。而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完备的评价观念,它的意义在于克服了传统评价“快照式”测验带来的弊端,为我们在教育评价上展现出更开阔的视野,从而改变我们评价儿童的视角。
  (四)形成尊重个体的学生观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各自发挥程度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所有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 ⑥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儿童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教育应面向全体孩子,相信所有的儿童都能学好。成绩差的孩子,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受的教育不适合他们,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造成的。学习困难的孩子,可能是由于学习策略的知识与操作没有被激活并在学习中自如地使用造成的,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孩子们能够用他们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获取知识,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保障每个孩子学习、享受教育资源和发展的权利。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我们树立了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不同的孩子都可以得到同样好的教育,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成为有用的人才。
  (五)形成健康持续的发展观
  幼儿园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孩子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学习方向和业余爱好。孩子在接受幼儿园教育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他们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而这种追求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是孩子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正是熟练地掌握学科原理和创造发明所必备的品质。
  然而,传统的幼儿园课程设置存在重视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而忽视艺术、美学教育的现象。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就是,使幼儿教育当局及教师明确在当前教育计划和活动中,包含了哪些在孩子身上可以培养的多元智能要素,教师应致力于普及这些要素,确保所有的孩子能够从中受益。在幼儿园课程设计方面,不仅应重视孩子不同侧面的智力,而且应拓展发展智力的空间,尽可能地发掘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当每个人都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而快乐地学习成长时,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社会甚至生理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这一理论也对中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它积极倡导以非传统的学习方式,采用不同模式的多元课程,运用不同的途径,让幼儿学习和理解各类学科、生活技能,并且鼓励他们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问题和社会适应上,同时鼓励发挥其独特智能,或把不同智能组合,发挥更大的潜能。” ⑦
  多元智能理论将帮助我们把幼儿园经营得像博物馆、图书馆、社区、动物园般新奇、引人入胜,使其充满自由、尊重的氛围,使教学成为多元互动情境化的场所,让孩子们大胆的探索、愉快的学习、自由的成长。在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框架下,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实践研究,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幼儿教育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多元智能》,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2版。
  2、张晓峰:《多元智能视野中的教育评价》,《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02期,第65页。
  3、张玲:《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4、曾晓洁:《多重智力理论与学校教育改革》,《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08期,第71页。
  5、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04期,第53页。
  6、张春玲:《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06期,第29页。
  7、钟祖荣:《人人有八能,扬长育成才——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基本观点》,《北京教育》,2003年11期,第48页。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运西瓜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