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农村幼儿园饲养活动的开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oulan 感谢 loulan 上传 0人参与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园内有一个微型生态园,树木茂盛,鸟语隐约,果香阵阵。它是植物和动物的家园,也是孩子们开展种植和饲养活动的乐园。饲养活动是幼儿园自然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感受、了解、关爱生命的重要途径。

  一、抓住契机,创设微型生态园
  我园经历过三次易地重建。新园占地9336平方米,四周都是田野。如何创设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呢?我们反复斟酌形成共识:顺应幼儿爱自然的天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萌发他们的爱心和创造力。于是,我们决定保留幼儿园内的大片泥地,植树种花,把大自然搬进幼儿园来,给动物安个家。首先,我们搜集资料,走访花农果农,了解适合本地种植的植物及其养护知识。我们不仅把原幼儿园的香樟树、桂花树、广玉兰树、棕榈树等移植过来,还新种植了竹子、银杏树等。其次,我们创建了一个五亩地的果园,种上了桃树、梨树、枇杷树、石榴树等,每年我们还引导幼儿轮番种植西瓜、南瓜、冬瓜、葫芦、番茄、草莓、山芋等。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生态环境中,幼儿获得了丰富的种植经验。
  正如预想的那样,这个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小鸟前来觅食玩耍,但当孩子们想看个究竟时,小鸟就飞远了,孩子们既兴奋又无奈:为什么小鸟不愿意和我们说话?小鸟是怕我们吗?为了创设能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小鸟,与小鸟和谐相处的环境,我们经过规划,做了一个60平方米的大鸟笼,作为专门的养鸟区域,请小鸟来做客。不久,一所小学送来了一对蓝孔雀,这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探究兴趣。幼儿以往只能在视频或图片上欣赏到孔雀开屏的场景,如今能亲眼目睹了,他们惊喜不已。通过持续的观察,他们发现孔雀准备开屏时会转圈,开屏时会炫耀地发出沙沙声。孩子们兴奋地和同伴交流着,还不时地模仿孔雀开屏的样子。孩子们的欣喜感动了家长,于是,有家长又送来了鸽子、鸡、鸭等动物,我们还设法繁殖这些鸽子、鸡、鸭,由此,微型生态园初具雏形,为孩子们参与饲养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二、寻找资源,制定饲养计划
  最初,孩子们很乐意为鸟儿寻找食物。他们把石榴、枇杷喂给孔雀、鸽子吃,鸟儿也不再戒备、害怕,开始悄悄地接近孩子们。但是,我们发现幼儿的饲养活动似乎只停留在喂食环节,饲养活动的价值以及生态园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后来,南京师范大学的虞永平教授指导我们根据地域和资源特点制定饲养计划,开展比较系统的饲养实践探索,以增进幼儿对动物的了解,引导幼儿真切地感受动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
  首先,确定饲养资源。我们向每个幼儿发放“你喜欢什么动物”“你看到过哪些动物”“你饲养过哪些动物”等调查表,以了解本地动物资源和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在寻找动物资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增进了对周围环境及动物的了解,萌生了探究动物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收集到的50多个动物品种进行归类、分析,剔除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动物,选择了适合幼儿饲养的动物。
  其次,制定饲养计划。我们以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动物生长的季节特点为经线,以安全性、教育性、代表性、可操作性为纬线,将饲养活动与课程整合起来,确定了饲养原则:室内和室外饲养相结合,长期和短期饲养相结合,班级和公共饲养相结合,幼儿园和家庭饲养相结合。
  春秋两季气温适宜,动物易存活。如,春季适合养蚕、蝌蚪、鸡、鸭、鹅、兔子等,秋季适合养龙虾、田螺、河蚌、泥鳅、鸡、鸭等。小型昆虫以及水生动物适合在室内饲养,家禽家畜等较大动物适合在室外饲养。孔雀、鸽子、鹅、兔子、狗等适合长期饲养,鸡、鸭、蚕以及水生动物等适合短期饲养;昆虫、水生动物比较适合在班级饲养,因为它容易得到、个头较小、习性安静、排泄物少,飞禽走兽则需要较大的空间和固定的设施,适合公共饲养。

  三、利用环境优势,开展饲养活动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生态园,开展了分班饲养、公共饲养、家庭饲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饲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均得到了发展。
  1.分班饲养,重在探索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饲养活动有利于幼儿全程观察、对比观察。一般来说,各班都会选择数量可以较多、类型相同的动物进行饲养。教师会把照料动物的任务分配给每个幼儿,以培养幼儿的爱心、责任心。适合班级饲养的动物个头一般较小,因此不需要太大的空间,教师只需准备笼子、玻璃缸等饲养器具即可。在饲养过程中,教师还会提供放大镜、尺子等观察工具,以供孩子们探索有关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变化等奥秘,获得初步的饲养经验和关爱生命的情感体验。
  有的大班选择养蚕。蚕的生长变化明显,共需四十多天。在这段时间里,幼儿每天都会近距离地观察蚕。他们居然发现了连老蚕农也没发现的现象:蚕吃桑叶时前面三对足是用来转圈的,后面四对足是用来支撑身体以保持稳定的。经过猜测和试验,孩子们发现蚕最喜欢吃桑叶,对香蕉略有兴趣。在清理蚕沙时,孩子们都是用羽毛轻轻打扫的。在观察蚕结茧时,孩子们对蚕吐出的那根丝到底有多长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孩子们知道了一只蚕吐的丝可达1.5公里长,相当于汽车站到我们幼儿园的路程。饲养活动结束后,幼儿对茧子怎么变成丝织品产生了兴趣,于是,我们便开展了一个缫丝活动。我们把茧子放在开水里泡一泡,然后把它捞出来放到温水里,让幼儿寻找茧子的丝头,然后将一根细细的丝绕出来。我们还组织幼儿参观丝织厂,收集丝织的衣服、围巾等,以帮助幼儿对蚕一生的生长变化及其功用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有的中班选择养兔。幼儿通过观察、试验,发现兔子并不喜欢吃胡萝卜,而喜欢吃青菜、胡萝卜叶等。他们还观察小白兔、小灰兔等的外形特征,找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发现兔子特别会保护自己,也很讲卫生,不随地大小便,所以平时很注意保持笼子的干净。平时天气适宜的时候,幼儿会把兔子放养到生态园里进行跟踪观察。孩子们发现兔子在生态园里比在班里的笼子里开心,他们知道,班里的笼子太小,兔子在里面不能奔跑、不能跳跃、不能主动去找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在户外,兔子可以自由奔跑,还喜欢赛跑。一旦湿了脚,它们就会找一处干的地方用自己的舌头舔干。休息时,它们也不喜欢回到笼子,而喜欢呆在墙洞里。
 有的小班选择养蝌蚪。蝌蚪虽然变化明显,但饲养难度不大。为了让孩子们观察到蝌蚪的变化,我们分别用不同的容器创设了对比性的饲养环境。孩子们最终发现生活在有水草、石头的环境里的蝌蚪长得最快且能变成青蛙。我们还架起摄像机,捕捉到了大蝌蚪吃小蝌蚪、吃同伴尾巴等情景,孩子们惊讶地发现蝌蚪原来是食肉动物。看到蝌蚪变成青蛙后总想跳出容器,孩子们一致认为要马上放生,让它们到大自然中去生活、去捉害虫。 
  为了促使饲养活动与相关课程的有机渗透,保存饲养活动留下的有价值的资料,各班教师都会引导幼儿将所饲养动物的名称、来源、生日、体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饲养过程中的趣事等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记录下来。由此形成的饲养记录手册既可供幼儿交流所用,以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提升幼儿的经验,也可为相关的教学活动提供素材。
  各班级还通过交换或展示饲养的动物,使幼儿有了共享资源的机会。如幼儿园开辟了一个水族走廊,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班所养的水生动物,比较鲫鱼、鲤鱼、黑鱼、鲈鱼和鳗鱼、银鱼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知鱼类的多样性。
  2.公共饲养,共享资源
  公共饲养活动是指不明确地把任务分配给特定班级的饲养活动,由全园幼儿轮流投放食物,照料动物的生活,随时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从而丰富饲养经验。为了使公共饲养活动成为常态性活动,我园设立了生态园管理小组,由园长为组长、教科研主任为副组长、各年级组长为协调员。我们还聘请了一位有饲养经验的保安为兼职生态园管理员。年级组长根据课程和幼儿的需要,负责制定饲养活动时间安排表。生态园的动物采用专人负责饲养、班级轮流管理的方法,以确保动物天天有人照料,幼儿人人能参与饲养。除了按计划安排的时间外,孩子们还可在散步、游戏、科学活动等时进入饲养区域开展活动。
  为了给动物创设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我们将废旧的大型玩具分放在生态园的树底下、墙角里,并盖上稻草,供动物们栖息。等到班级饲养的动物渐渐长大,能在自然环境中生活了,我们就让幼儿把它们放到生态园去,以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关系。
  在饲养过程中,孩子们常常有关于某种动物生活习性的新发现。比如,幼儿发现鸽子喜欢一家住一间屋,不允许其他鸽子进入,否则就会打架;鸽子的爸爸妈妈不仅轮流照顾小鸽子,还把玉米啄成糊状喂小鸽子。孩子们还发现不同动物之间有不同的关系,如母鸡、鸭可以和孔雀、鸽子友好相处,但公鸡和鹅难以和孔雀共处,它们常会打斗。喂玉米时,很多动物都会从不同方向飞奔过来。鹅会展翅飞奔而来,兔子会一蹦一跳过来,鸡会小跑步而来,鸭子会摇摇摆摆踱步过来,原本飞在空中的麻雀也会俯冲下来,真是一道和谐自然的生态风景线,孩子们从中获得了很多有关动物习性的经验。
  当幼儿通过观察,自发地模仿孔雀喝水、啄食、梳理羽毛、走路、开屏等动作时,我们就巧妙地引导幼儿学跳孔雀舞。在户外喂养小鸡时,幼儿发现小鸡的颜色、大小、动态、方位等均不同,我们就引导幼儿根据这些特征学习数的组成,自编应用题。例如,8只小鸡可以分成几只小黄鸡、几只小黑鸡?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找虫子,3只小鸡在晒太阳,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鸡?我们还引导幼儿写生,给孔雀、鸽子画像。孩子们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画出的各种动物栩栩如生。
  在饲养活动中,孩子们萌生了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并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比如,有一次,幼儿发现有不明入侵者咬死了鸽子。于是,孩子们先用木板和铁板为鸽子屋加上防护墙,可没过多久,“坏蛋”换作打地洞的方法进入鸽子屋了,于是孩子们又用粘鼠板、老鼠夹来捕捉“坏蛋”,但看来“坏蛋”十分警觉,均未上钩。看到鸽子整天停在屋顶上不敢进房间,孩子们十分心疼,请教了养鸽爱好者,他们也说没办法,说只有给鸽子搬家,否则鸽子可能会被吃光。为此,孩子们都很焦虑。最后,大家决定借鉴《黑猫警长》故事里的方法,将草木灰撒在鸽子屋周围,“坏蛋”终于留下了踪迹,原来是黄鼠狼和老鼠做的坏事。此后,幼儿园加固了防御拦截设施,使鸽子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饲养不仅是一个喂食、观察的过程,还是一个萌发幼儿创造力的过程。比如,幼儿发现鸭子要经常洗澡,于是拿来了大水盆。可鸭子太小,不会自己进到大水盆里去洗澡,有幼儿用手去抓鸭子,但立刻遭到了同伴的反对,因为这可能伤害鸭子。为了小鸭的安全,最后孩子们想办法找来木板,给小鸭架起了一座通往水盆的简易之桥。
  3.家庭饲养,人人参与
  虽然幼儿对动物充满了探究的热情,但是有的幼儿参与饲养的频率和观察频率均不足。为了让饲养活动成为全体幼儿的活动,我们将饲养活动延伸到家庭,以促使幼儿人人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关注动物、关注生命、引导幼儿观察等理念传播给家长,引导家长认识到为幼儿创设一个家园一致的教育环境是很重要的。在延伸的饲养活动过程中,家长带领幼儿积极参与收集资料、寻找食物等过程,无形中增进了家长、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有的家庭和幼儿园同步饲养,以方便幼儿随时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交流饲养心得。有的家长饲养的是幼儿园不易饲养的金鱼、热带鱼等,丰富了饲养资源。我们根据需要,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临时动物园”活动,请家长把家里饲养的动物带到幼儿园来供大家观察一天,并由动物的主人负责指导其他幼儿正确喂养。例如,当不同家庭饲养的金鱼在幼儿园大聚会时,鱼缸形状的各不相同,金鱼外形的千姿百态,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饲养兴趣,从而凸现了饲养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们幼儿园创设的生态园已有15个年头了,它已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这里有着宽敞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无论是草丛里的蚂蚁,树上的知了,还是水池里的小鱼小虾以及圈养的家禽家畜等,都成了孩子的朋友。生态园里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个个人和自然、动物和动物、植物和动物之间的故事。作为农村幼儿园,我们对于创设饲养环境最深刻的体会有以下几点。(1)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在与阳光的亲密接触、与花草虫鸟的对话中健康快乐地成长。(2)坚持就地取材的原则。饲养活动要与本土环境相适应,自然资源要为课程教学服务。(3)善于动态调整。要根据季节特征、幼儿的探究需要、课程教学的需要,及时补充饲养和观察工具,适时调整饲养区域、品种、数量、环境等,以支持幼儿的探究。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狗抬花轿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