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园区域活动
摘要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科学化的呼声再度高涨,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对于幼儿独有的教育和发展价值日益受到业界重视。本文拟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初步探索,以为幼儿园端正办园思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 自主学习
1 区域活动的概念及功能特点
1.1 什么是幼儿园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概念的提出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我国多称之为“区角活动”。可作如下解释,区域活动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条件下,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不同的主题活动区,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材料和与环境互动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或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的教育活动。多种主题活动区的设置意味着幼儿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1.2 区域活动的功能特点
1.2.1 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行为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人的自主性有一个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尊重和发展幼儿的自主性是区域活动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基本特征。由于幼儿的自主性有年龄和个体差异,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培养。
1.2.2 创造性
好奇、求知是人的天性,也是创造性的根源,实践探索是创造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宽松自由的环境是创造性发展必要的外部条件。区域活动强调幼儿在“做中学”,按照自己的意愿、设想操作摆弄活动区材料,尝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手脑并用,身心合一,旨在促进幼儿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1.2.3 互动性
区域活动强调幼儿之间合作学习,分享成功与快乐,追求幼儿共同发展。因此,区域活动多以小组形式进行。在幼幼互动、师幼互动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和态度、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自我意识等个性品质也同时得到锻炼和发展。
1.2.4 趣味性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愿选择参加、自主设计开展的集探究、交往、娱乐于一体的活动,要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区域活动中去,活动区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必须能够引起和满足幼儿多种探究和游戏的兴趣和愿望。趣味性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1.2.5 教育性
尽管区域活动不乏游戏的成分,但从本质上看,区域活动仍是幼儿园的一种教育活动而非游戏活动。首先,活动区的创设和布置应有明确的教育意图,符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其次,教师要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必要而恰当的指导;再次,区域活动作为幼儿自主学习活动,活动的自我教育功能也很突出。
2 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设置形式化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日益认识到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都想方设法独具匠心地为幼儿开辟活动场所,可往往因利用不好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区域设置上,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位置固定,形式花哨,内容片面,彼此孤立,较少考虑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难以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的创设也就仅仅成了一种装饰或点缀,经常出现没有幼儿去玩的现象。
2.2 区域活动独立性差
有些幼儿园虽然也很重视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但更多的是注重区域活动对直接教学活动的辅助、补充作用。如幼儿在直接教学活动中学习了某方面的内容后,就到相关区域中进一步巩固这些学习内容等。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活动虽受到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独立性,在根本上依附于直接教学活动,主要是作为直接教学活动的延伸或补充。
2.3 区域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幼儿家庭、社区之间缺乏足够的联系
许多幼儿园在设计和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如日常生活活动、自由游戏等)、幼儿家庭和社区中可能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即便有的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挖掘和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也仅仅停留在让家长提供一些活动材料等表浅层面。
2.4 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不到位
有些教师在活动中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节者”,东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的随意性大。而且有些教师观察得不够仔细,了解得不够深入、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有的教师虽然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但是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活动内容时对自己身份的把握不是很清楚,使区域活动的指导流于形式,更谈不上扎实、有效地开展。
2.5 区域活动材料不充足
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经常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些简单的、成品的活动材料,在利用自然物品和废旧物品上比较薄弱,使活动材料缺乏探究性、可操作性。同时活动材料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多种活动需要,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两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缺乏层次性,难以使幼儿产生兴趣。
据了解,区域活动的上述问题在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一是大多数幼儿园办园的物质条件不够理想,在活动室面积和结构规划上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加之办园经费紧张,不能充分满足区域活动对投放活动材料质与量的需求;二是由于各地幼儿园的数量和布局存在着不均衡性,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幼儿园面临供不应求的压力,一些幼儿园不顾办园规模的限制扩招生源,致使各年龄班人满为患,无法保证每个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当然也无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主观方面,一是幼儿园的教师及领导管理人员对区域活动的地位及意义认识不到位,集体教学活动仍然是幼儿园最常见的活动;二是指导区域活动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幼儿教师比较缺乏指导开展区域活动的实践经验。
3 提高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3.1 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
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区域活动的意义在于给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应视幼儿为活动的主体,相信幼儿的探索学习能力。要依据幼儿的能力、需要及兴趣来设计活动区,把它布置成开放式适宜幼儿活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幼儿自己选择活动,依自己的能力去认识事物,幼儿也会因此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内在的探究需求与动机,更喜欢学习。
其次,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观察者,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不随意干扰、随意评价、随意指手画脚;作为引导者,当发现幼儿独立活动产生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帮助,但并不是发号施令和包办代替;作为合作者,教师要将自己视为与幼儿平等的学习者,适时巧妙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的自主空间,在自由的活动气氛中达到学习目的。
3.2 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发展需要,提供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材料投放得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教师应从区域活动需要和幼儿发展水平及兴趣愿望出发,为各区配置必要的成品材料,满足幼儿基本的活动需要。其次,还应充分发动家长和幼儿一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和复合材料,制作出活动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使收集制作材料的过程成为教育和发展过程,同时密切了亲子关系。再次,在活动中鼓励幼儿以物代物地进行游戏,拓展游戏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使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游戏过程中得到丰富扩展和提高。同时要考虑材料的多用性、层次性和安全性。
3.3 分层指导,做好记录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分别运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不断提升活动效果。一般来说,小班前期突出直观性、趣味性,以游戏活动为主,教师的指导语应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小班后期、中班、大班初期以主题探究和操作为主,教师就要运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和引导幼儿的活动。大班后期以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给幼儿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此外,教师应对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各方面表现以及自己的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做出记录,并进行分析研判,据以不断改进提高指导水平和活动质量。
总之,区域活动体现了“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交往中学、在生活中学” 的幼教理念,迎合了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自主发展的需要。幼教工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真正落实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加强对不同年龄班幼儿活动水平和发展需要的研究,在创设切合幼儿实际的区域活动环境和提高区域活动有效性上下工夫。
手工材料
关键词:区域
- 区域活动——开动脑筋 2014/10/21
-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合理设置 2013/05/11
- 谈谈区域游戏的开展 2013/03/03
- 大班区域活动教案-大家的力量 2013/03/02
-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好玩的易拉罐 2013/02/1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