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的数学教学组织形式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活动,自主轮换”就是其中的一种。“多种活动”是指在同一个教学单位时间里,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类型的操作活动,其中不仅有围绕主要学习内容的“基本活动”,还有拓展幼儿经验的“平行活动”或便于幼儿从不同经验基础上开展的“相关活动”,以及为了巩固幼儿先前学习内容的“巩固活动”。“自主轮换”是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活动类型,以建构个体需要的数学概念,发展有关的数学过程能力。
一、“多种活动,自主轮换”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
首先,从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来说,提供多种活动并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体现了对幼儿学习需要的尊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如果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类型的数学操作活动,幼儿就可以方便地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符合当前需要的活动,有助于产生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小班幼儿的注意保持时间比较短,要想让幼儿在一个教学单位时间里有兴趣地进行多次练习,达到积累、迁移和巩固所学数学经验的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多种类型的活动。这些活动或材料不同,或操作形式不同,但数学的经验具有同构性。幼儿乐此不疲地更换着不同类型的活动,不知不觉巩固着同样的学习经验,由此可以有效避免单一活动带来的枯燥感。
其次,从教师的指导来说,“多种活动,自主轮换”可以降低教师的指导负担,有利于教师在一个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在一个教学单位时间里,幼儿的操作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要同时指导几十名幼儿进行数学学习是非常困难的。提供多种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把指导重点落在新活动上,还可以通过平行搭配、相关搭配、循环搭配等不同的配组方式,让幼儿一边学习新活动,一边巩固和拓展经验。更有利的是,由于其中大部分活动是幼儿已经会玩的活动,所以教师可以腾出精力重点关注新活动小组中幼儿的操作情况,因势利导,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指导。
第三,从幼儿的学习素养柴说。多种活动的提供有助于幼儿养成多项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轮流玩不同的操作活动比重复玩同一个活动,所付出的脑力劳动及时间要多得多;为了便于其他同伴接着玩,幼儿还必须学会在结束一个活动时把材料归位;在自主轮换中。幼儿有时需要等待尚未做完的同伴,有时需要眼疾手快。争取去没有玩过的活动小组活动……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意识和能力。
二、“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的配组方式举例
以“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时,我们可以在单位时间里根据班级不同幼儿的兴趣及能力,提供4~6种不同类型的小组操作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活动,以建构有关数学概念,获得相应的数学过程能力。然而,为一个教学活动搭配不同类型的操作活动(即配组)需要我们对教学目标、操作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难易程度有明确的认识。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运用过的几种配组方式。
1 基本活动+平行活动
基本活动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开展的主要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活动,大多数幼儿要通过这个基本活动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基本活动的材料要保证足够的数量。在正常情况下,为25~30人左右的小班幼儿配组时,一般可考虑安排两到三桌的基本活动内容。这样幼儿轮换两次就可以全部做一遍。在安排基本活动的同时。可以提供“平行活动”与其搭配。所谓平行活动,是指操作规则与基本活动相同。难度相当,不同的是操作材料的种类有所变化。这样的配组有利于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让幼儿玩了这种还想玩另一种,从而达到反复练习的目的。
例如。在数学活动“按大小排序”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幼儿根据范例用重叠对应的方法给大小物体排序。我们在基本活动中提供了5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而在平行活动中提供了5个大小不同的橙子或桃子,让幼儿按照与基本活动相同的规则进行操作。不难看出,平行活动的经验和基本活动的经验是一样的,无论幼儿是给5个橙子排序还是给5个桃子排序,都和给5个苹果排序一样,可以获得相同的排序经验。玩得快些的幼儿可以多玩几个活动,玩得慢的也不会因此缺失活动经验。“基本活动+平行活动”的配组方式可以让幼儿反复操作却不厌倦。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因幼儿操作速度不同而带来的难以同步组织教学活动的问题。
2 基本活动+相关活动
即在组织基本活动的同时添加相关活动。所谓的“相关活动”是指与基本活动的性质相同、难度相似。但操作材料或操作规则有所不同的活动。幼儿通过桐同性质的不同操作活动,不仅可以学到多种操作技能,还能巩固相关经验,形成有关的数学概念。提供相关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多种类似经验,幼儿有可能在体验这些类似经验时完成对某些数学概念的抽象。
例如,在数学活动“图形归类”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幼儿能按形状对图形进行归类。基本活动是“做夹心饼干”,提供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图形片,让幼儿根据“饼干”标记选择相同形状的两种颜色图形交替叠加,做成“夹心饼”。相关活动是“看标记分饼干”,让幼儿根据图形标记把同样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相关活动的材料和操作规则与基本活动虽有不同,但同样都是认识形状、按形状归类,幼儿需要学习和运用的数学概念是相同的。通过相关活动,我们可以观察到幼儿在材料及操作规则与基本活动有所不同的活动中完成任务的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数学发展水平。
3 基本活动+提升活动
即在组织基本活动的同时添加提升活动。提升活动与基本活动同属一个领域,只是难度不同。提升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当幼儿已经达到基本活动的操作水平时,提升活动可以推进他们的发展。
例如,在AB模式的学习中,基本活动是全范例的“水果长大了”,提升活动是半范例的“水果接着排”以及无范例的“水果排排队”。这样的配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仅能满足一般幼儿的操作需求,还能满足能力较强幼儿的操作需求。当然层次性不一定仅仅体现在操作难度上。还可以体现在材料以及干扰因素的(如颜色、大小)多寡上,因为增加材料的数量以及干扰因素就会增加活动的难度。
4 基本活动+巩固活动
即在组织基本活动的同时添加巩固活动。数学概念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数学活动材料在活动后都有必要保留一段时间,让幼儿重复操作,以巩固操作经验。另外,巩固活动也可以为新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操作活动经验。巩固活动从何而来呢?可以从前一次或前几次的活动中选择,也可以从与基本活动相关的其他旧活动中选取。
例如,“做夹心饼干”这一图形归类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活动本身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因此我们将这个活动搭配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多次练习,孩子们在反复活动中找到了规律和方法,从而达到了熟练操作的目的。又如,在“点物接龙”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实物接龙材料,以帮助幼儿迁移以往的学习经验来理解新活动的规则。
三、“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的实施要点
首先,教师要发挥活动配组的主导作用,充分认识活动配组在“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组织形式中的重要价值。吃透基本活动所隐含的核心内容,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搭配其他活动。
其次,教师应对活动的操作难度以及幼儿所需时间进行预估,尽量做到既能保持幼儿旺盛的学习热情,又能均衡地投放材料,满足幼儿的需要。
第三,“多种活动,自主轮换”的配组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种方法,也不应机械地运用,而应在吃透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的需要灵活组合,以适宜的材料和操作规则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数学教学
- 数学教学活动《装在哪里最合适》 2014/10/08
- 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3/02/17
- 浅谈幼儿趣味数学教学 2013/01/31
- 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 2013/01/29
- 谈数学教学中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 2013/01/27
-
暂无...